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践行“三严三实” 为党旗添风采——我区先进典型代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摘登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07-01 11:17
  昨天,我区举办践行“三严三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活动,区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参观了中共吴江党史资料陈列馆,区委书记梁一波在随后召开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相关报道见A01版)。座谈会上,4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代表相继发言,交流了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验和做法。《基石》专版摘登4位先进典型代表的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以党建引领农村全面发展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汤角村党委
  汤角村地处黎里古镇西北侧,南邻318国道,北接太湖新城,东与黎里浦北工业园接壤。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182人,外来流动人口约6200人。村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2名。2014年村级集体总收入为1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800元。
  村党委班子目前共6人,班子成员按照分工作出年度目标承诺,并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村“两委”班子成员还“约法三章”:村里工程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此外,村里还按照自然小组地理位置,将整个汤角区域划分为6大网格,党委班子成员兼任网格第一责任人,每周在各自的网格内走访企业、党员、群众,了解诉求,化解矛盾。
  村党委通过党员积分、网格管理、典型引领,抓党员强队伍。汤角村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行“党员积分考核制”,把参加组织生活、中心工作、志愿服务等党员应尽的义务全面进行细化量化,通过平时积分、年终亮分的形式,让积分高的党员当先进,积分低的党员红红脸。每个党员还按照户口所在自然小组进行网格细化,并在网格内实行党员服务定岗定责,确保每一名党员都有位有为。典型引领方面,去年村里为3名优秀共产党员拍摄了党员微电影,收到了党员群众的良好反响,今年还将拍摄4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传递正能量,树立党员新形象。
  党建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村级发展实力,让百姓得到实惠。村党委始终牢牢牵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用足用好自有资源,大力挖掘存量资源,农副业和物业经济齐头并进。据统计,通过耕种、副业养殖以及建设标准厂房,每年为村里带来810万元的收入。2013年,村里建成“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建成区域党建工作站和党代表工作室,在为村民办事、党员活动提供便利的基础上,辐射周边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今年,村党委还根据本村实际和党员群众建议,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并提出打造“为人和顺、待人和善、家庭和睦、邻里和洽、环境和美、村庄和谐”的“六和”汤角奋斗目标。
 
用心为生命终点护航
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 孙根荣
  作为一名来自殡葬系统的普通党员,作为一名特殊行业的从业者,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些感想。
  1998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吴江,当时组织上安排我到殡仪馆工作。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很多人觉得晦气、不吉利,很多亲朋好友也不认同这样的行业。但我作为一名受党培育多年、有着坚定信念和追求的共产党员,在部队更是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过硬的思想教育。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我: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这是党和国家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自己一次党性考验。在殡仪馆工作之后,我先后被评为吴江区先进工作者、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先进工作者。今年“五一”前夕,我还有幸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殡葬业是个特殊行业,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在殡仪馆的这十几年里,除了年初一休息一天,其他时间基本没有休息过,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手机24小时开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工作习惯。不管在一线工作还是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我每天都会第一时间赶到馆里上班,及时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并进行沟通交流,做好接待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带头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殡葬工作无小事,是为生命终点的护航。在殡仪馆工作的十几年里,我是从一名普通的接尸运尸工到殡仪服务技师,再到担任殡仪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一路走来,我始终坚持将提高殡葬服务质量作为我的工作追求,凭借着自己转业军人那股子坚韧和执着,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同时对这份工作的艰辛和特殊有了更深的体会。工作这么多年,接触过的尸体成千上万,情况各不相同,本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无论是面对安详过世的老人,还是因为意外事故逝去的年轻生命,我都一视同仁,努力为他们保持最后的尊严。
  今年是我在殡葬岗位上工作的第18个年头,是党的关怀、组织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让我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但我知道荣誉只是过去,未来仍需努力。我将全身心地在这个特殊岗位上继续为生命终点护航,在平凡岗位上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争做公正司法的先锋模范
区人民法院党总支委员、少年庭庭长  朱七一
  作为一名党员法官,胸戴党徽、头顶国徽,我始终视司法公正如生命,努力把每一件经手的案子都办成铁案。少年庭是一个综合审判庭,专司审判少年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审判中,外地未成年人犯罪占了绝大多数,由于“未成年人”是法定从轻情节,涉案被告人及家属误报、漏报、虚报年龄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庭曾审理的一起盗窃案件,发现被告人年龄存疑,我立即组织党员骨干千里迢迢前往贵州省展开调查,由于被告人的户籍地地处深山,到达集镇后,办案人员只能徒步前往,最后通过调取被告人的学籍材料和注射疫苗记录对年龄予以准确认定。
  为了方便基层群众,我还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深入农村、医院,为当事人提供最便捷的司法服务。离婚案件是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中,矛盾最容易激化的。我曾审理一起离婚案件,双方因家庭琐事长期争执不休,原告先后向法院起诉四次,而且双方分居已达三年余。但被告由于身患疾病,心理不平衡,执意不同意离婚,并扬言要与原告同归于尽。为了能妥善处理此案,我在被告住院期间带领书记员前往医院看望,了解其病情,并耐心进行分析和劝导,他出院后我又多次上门看望,了解其真实想法和诉求,最后双方终于平和地签下了离婚调解协议书,一场潜在的危机化于无形。
  青少年庭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对这些失足青少年如果不能及时教育、周全保护,很容易让他们感觉到被家庭和社会抛弃,从而自暴自弃,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不单从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施以人性关怀,案件审理终结后,继续开展帮教延伸工作,促其早日自新。此外,为了能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我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多次前往中、小学进行法制讲座,与学校共同召开法制教育研讨会,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20年的法官生涯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虽然我个人曾获得了一些荣誉,我带领的团队,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但在我看来,我只是尽了一名党员、一名法官应尽的职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把“三严三实”作为行事做人的准则,一如既往地奋斗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线,争当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和谐卫士。
 
退而不休 倾情关心下一代
区关工委主任  胥锦荣
 
  十年前,我从吴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后,便接手区关工委工作,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我时时惦记着肩头重任,以在职时的同样的激情和韧劲,与区关工委的同志们一起尽心尽责推进关工委工作。我们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紧扣中心,教义鲜明,声大势张;遍及全区城乡的假日学校,走上了“办班流程规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资源整合社会化”的轨道;“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明显;“五老”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凝心聚力地活跃在关工战线上。就我本人来说,作为关工委的负责人,必须身先垂范,以身作则,不辞辛劳地在关工一线进行宣传、协调、调研、撰文、组织……我在工作中坚持想实招、求实效、把功夫下在调动基层积极性和健全长效机制上,使全区关工委工作基本做到队伍有人管、事情有人做、后勤有保障、评估有章法。
  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近十年,其中的甜酸苦辣一言难尽。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调整心态,快乐工作,以愉悦的心情奉献余热。首先,化压力为动力。关工工作很重要,制约因素也不少。既然我走上了这个岗位,那就得不辱使命,不遗余力地把它做好。其次,化被动为主动。多年关工工作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主动作为。不主动就会处处被动,因为时间不等人,孩子们误不起。所以我一直在提倡,关工工作要上观天气,下接地气,聚集人气,讲求灵气。第三,变烦恼为快乐。要做点工作,遭遇一些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我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些烦恼。我提醒自己,有时忙点、累点,多运动点脑子,多活动点肢体,不是吃亏,而是便宜。
  有句老话说得好:“牛不犁地也在老”,与其不犁地而老去,还不如犁点地,与其挨了鞭子才往前走,还不如不用扬鞭自奋蹄。我常以此自励,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应带着一颗感恩之心、一份舔犊深情,尽己所能地做点工作,贡献点绵薄之力,为党旗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