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手记(一)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04-28 16:52
编者按: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选派一大批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服务群众,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基石》专版从本期起将陆续选登部分机关干部在挂职期间撰写的工作手记,以飨读者。
务实跨越:从讲台上说到讲台下做
李谷村
临近今年“五一”,回望去年“五一”,一年的基层挂职即将结束。作为经常在党校讲台上说的人,突然挂职基层,走下讲台,去做什么?能做什么?接到挂职通知,深思了几夜。最终,我到了七都镇挂职副镇长,协助分管宣传和部分中心工作。暗喜的是宣讲和宣传只有一字之差,困惑的是一个在讲台上,一个在讲台下。感谢“五一”的提示,无论岗位在哪里,务实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必行条件,梳理一年足迹,以服务基层与中心为主线的工作手记日渐清晰。
一是摸准实情抓宣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讲台上还是讲台下。从七都的沈家湾村、隐读村到庙港的光荣村、开明村,走进村官、村“两委”、村民,实际倾听和触摸乡愁的变迁、镇村治理生态转型和干群心态的微妙变化。例如当前空气问题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群众上访,上级施压,难道是基层政府漠视不顾?只有看到环境立法的滞后、基层政府环境执法部门行为的合法性约束、企业环评手续的齐全及其潜藏背后大量就业民生的压力,我们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小中窥大,放眼全国,我们只有坚持客观和冷静,找到事实,对上对下传递真实,共同努力,才能从系统上寻出症结,找到办法。
二是找好灵魂抓宣传。基层宣传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外提升城镇的品牌形象,越是基层,越不能去追求大而全,找到文化灵魂和个性就显得越加重要。宣传必须根植于地域的文化才能彰显独特的魅力。七都作为太湖边陲的江南小镇,近现代因为费孝通笔下的《江村经济》、《小城镇大问题》蜚声海外,近几年因为南怀瑾国学大师亲手创办太湖大学堂,再度彰显其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底蕴。其实,七都的文化又何止于此?七都作为江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还培育出了创新翘楚亨通集团、德尔集团等上市公司参天大树,这里拥有深厚的草根创新文化。细数挖掘,七都已经在我挂职手记上梳理出了太湖国学文化、太湖迷笛音乐文化、浦江源国家级水利文化、太湖湿地生态文化、太湖美食文化、太湖江村乡愁文化和太湖草根企业创新文化等七张响亮文化名片,这些文化元素共同烘托出精致小镇、从容七都的鲜明文化个性。
三是助力落项抓宣传。挂职的另一收获是发现宣传和发展中心工作之间可以完美切合,通过特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吸引有内生潜力的文化项目落地,助力产业转型和服务发展大局。宣传要借力文化软实力,但是也要增强文化硬实力,借助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地域文化和项目、人才对接,让特色文化落地生根,形成文化产业,助推经济环境的提升和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挂职一年,我积极参与和协助举办第二届太湖国学讲坛活动,邀请和接送主讲嘉宾,组织镇区以外的企业家、新吴江人听众,丰富太湖国学的层次和增加太湖国学品牌知晓度。目前,无论是南老的学生,还是南老的家族成员,甚至是未曾谋面的南老国学的追随者,都纷纷在太湖大学堂附近添枝开叶,沿湖走廊国学文化产业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
四是创新方法抓宣传。如何把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依法治国的主题与促进乡村法治建设紧密结合,在宣传方法上需要围绕增进实效探索和创新。如何建立一个日常化、便民化的法治宣传和法治服务机制,提升基层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各种诉求意识和能力,法律职业群体核心资源成为最重要的切入口。基于以上考虑和十八大报告关于普遍推行一村一社一名法律顾问的文件精神,参考周边实践先行经验,我牵头策划和协助落实与吴江几大主要律师事务所的沟通座谈,促成七都镇和吴江天辩律师事务所 “法律服务下基层”合作项目启动,由天辩免费为七都23个村社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实行定牌、定人、定责制。项目的实施让基层群众就近便捷获取法律知识讲座、日常法律咨询、法律纠纷诉讼律师聘请、村务各种法律合同体检等各项服务,因此受到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
从机关到乡镇,从讲台上说到讲台下做,需要务实调研、务实服务、务实方法,才能求得务实效果。挂职的一年,就是我实现从务虚到务实跨越的一年。(作者系区委党校副校长,目前在七都镇挂职)
一是摸准实情抓宣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讲台上还是讲台下。从七都的沈家湾村、隐读村到庙港的光荣村、开明村,走进村官、村“两委”、村民,实际倾听和触摸乡愁的变迁、镇村治理生态转型和干群心态的微妙变化。例如当前空气问题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群众上访,上级施压,难道是基层政府漠视不顾?只有看到环境立法的滞后、基层政府环境执法部门行为的合法性约束、企业环评手续的齐全及其潜藏背后大量就业民生的压力,我们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小中窥大,放眼全国,我们只有坚持客观和冷静,找到事实,对上对下传递真实,共同努力,才能从系统上寻出症结,找到办法。
二是找好灵魂抓宣传。基层宣传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外提升城镇的品牌形象,越是基层,越不能去追求大而全,找到文化灵魂和个性就显得越加重要。宣传必须根植于地域的文化才能彰显独特的魅力。七都作为太湖边陲的江南小镇,近现代因为费孝通笔下的《江村经济》、《小城镇大问题》蜚声海外,近几年因为南怀瑾国学大师亲手创办太湖大学堂,再度彰显其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底蕴。其实,七都的文化又何止于此?七都作为江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还培育出了创新翘楚亨通集团、德尔集团等上市公司参天大树,这里拥有深厚的草根创新文化。细数挖掘,七都已经在我挂职手记上梳理出了太湖国学文化、太湖迷笛音乐文化、浦江源国家级水利文化、太湖湿地生态文化、太湖美食文化、太湖江村乡愁文化和太湖草根企业创新文化等七张响亮文化名片,这些文化元素共同烘托出精致小镇、从容七都的鲜明文化个性。
三是助力落项抓宣传。挂职的另一收获是发现宣传和发展中心工作之间可以完美切合,通过特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吸引有内生潜力的文化项目落地,助力产业转型和服务发展大局。宣传要借力文化软实力,但是也要增强文化硬实力,借助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地域文化和项目、人才对接,让特色文化落地生根,形成文化产业,助推经济环境的提升和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挂职一年,我积极参与和协助举办第二届太湖国学讲坛活动,邀请和接送主讲嘉宾,组织镇区以外的企业家、新吴江人听众,丰富太湖国学的层次和增加太湖国学品牌知晓度。目前,无论是南老的学生,还是南老的家族成员,甚至是未曾谋面的南老国学的追随者,都纷纷在太湖大学堂附近添枝开叶,沿湖走廊国学文化产业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
四是创新方法抓宣传。如何把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依法治国的主题与促进乡村法治建设紧密结合,在宣传方法上需要围绕增进实效探索和创新。如何建立一个日常化、便民化的法治宣传和法治服务机制,提升基层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各种诉求意识和能力,法律职业群体核心资源成为最重要的切入口。基于以上考虑和十八大报告关于普遍推行一村一社一名法律顾问的文件精神,参考周边实践先行经验,我牵头策划和协助落实与吴江几大主要律师事务所的沟通座谈,促成七都镇和吴江天辩律师事务所 “法律服务下基层”合作项目启动,由天辩免费为七都23个村社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实行定牌、定人、定责制。项目的实施让基层群众就近便捷获取法律知识讲座、日常法律咨询、法律纠纷诉讼律师聘请、村务各种法律合同体检等各项服务,因此受到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
从机关到乡镇,从讲台上说到讲台下做,需要务实调研、务实服务、务实方法,才能求得务实效果。挂职的一年,就是我实现从务虚到务实跨越的一年。(作者系区委党校副校长,目前在七都镇挂职)
“完成了任务,心里也就踏实了!”
朱良荣
一、挡污帘终于敲定
记载时间:2014年10月9日
记载事由:挖泥船只欲开工,多次协调解难题。
2014年9月29日,我在去往长漾整治工程现场的路上,接到养殖公司员工金泽民的电话,反映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在长漾西部直接施工的话,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挂了电话,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是啊,这个问题我之前确实考虑欠缺了。长漾整治工程是全区“1058”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区委、区政府太湖流域整治小环境的实事工程。由于长漾是吴江区境内水质环境最好的湖泊之一,虽然施工区域仅在其实验区的一侧进行,但考虑到天然资源的繁殖与保护,必须要在施工前想办法克服困难,把施工挖泥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赶到现场后,我找到施工方的经理,详细了解施工的具体时间、位置和挖泥取土的深度等数据,心里有了一个谱。我站在现场的岸上,脑海里已经构思出了一幅挡污帘的设置图。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和镇农服中心的包胤卿以及施工方经理一同到水产养殖公司鱼种分公司去协调工作。首先是进行情况说明和设想解说,在得到养殖方和施工方的认可后,再商讨解决资金问题。最终,施工方愿意购置1000米长的挡污帘,养殖户也同意出劳力来敲设挡污帘,到此问题总算解决了一大半。最后我们重赴现场,进行测量定位,最终把挡污帘这件事给敲定了。
工作体会:实际工作要考虑周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损失。要是平时只坐在办公室的话,完全可以“想当然”,但往往是纸上谈兵。到了开展工作的现场,常常会“冒”出一些“节外生枝”的事来。因此,工作事务,无论大小,无论缓急,我们必须要考虑周密、深入一线,尽最大努力去做,才能做好。
二、评审项目“闯关”成功
记载时间:2015年4月18日
记载事由:农业部专家评审严,要想通过不容易。
4月10日接到通知,16日、17日两天是农业部长渔办召开关于长漾整治工程的评估审核会的时间。我作为挂职的施工业主方和保护区管理方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开展和精心准备,终于等来了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专家评审会;紧张的是这个专家评审会是要求非常高的质询会,评审通过率一直都不高,而且参加评审的专家均是目前全国渔业方面的泰斗级人物。4月16日,我们早早赶到无锡专家评审会的现场,刚到就听说上午已经“枪毙”了一个项目。到了下午6点半,又听说安徽的项目也被否决掉了。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连忙主动找到今天参加评审的兄弟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项目材料重新进行评估分析,按照更高的要求,连夜修改汇报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第二天上午的专家评审会上,我们吴江的两个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工作体会:“长漾整治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坚持多走多看多听多思考,不管事多难,时间跨度多大,相信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工作,一定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为百姓的利益保驾护航。(作者系区农委渔政监督大队副大队长,目前在震泽镇挂职)
记载时间:2014年10月9日
记载事由:挖泥船只欲开工,多次协调解难题。
2014年9月29日,我在去往长漾整治工程现场的路上,接到养殖公司员工金泽民的电话,反映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在长漾西部直接施工的话,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挂了电话,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是啊,这个问题我之前确实考虑欠缺了。长漾整治工程是全区“1058”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区委、区政府太湖流域整治小环境的实事工程。由于长漾是吴江区境内水质环境最好的湖泊之一,虽然施工区域仅在其实验区的一侧进行,但考虑到天然资源的繁殖与保护,必须要在施工前想办法克服困难,把施工挖泥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赶到现场后,我找到施工方的经理,详细了解施工的具体时间、位置和挖泥取土的深度等数据,心里有了一个谱。我站在现场的岸上,脑海里已经构思出了一幅挡污帘的设置图。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和镇农服中心的包胤卿以及施工方经理一同到水产养殖公司鱼种分公司去协调工作。首先是进行情况说明和设想解说,在得到养殖方和施工方的认可后,再商讨解决资金问题。最终,施工方愿意购置1000米长的挡污帘,养殖户也同意出劳力来敲设挡污帘,到此问题总算解决了一大半。最后我们重赴现场,进行测量定位,最终把挡污帘这件事给敲定了。
工作体会:实际工作要考虑周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损失。要是平时只坐在办公室的话,完全可以“想当然”,但往往是纸上谈兵。到了开展工作的现场,常常会“冒”出一些“节外生枝”的事来。因此,工作事务,无论大小,无论缓急,我们必须要考虑周密、深入一线,尽最大努力去做,才能做好。
二、评审项目“闯关”成功
记载时间:2015年4月18日
记载事由:农业部专家评审严,要想通过不容易。
4月10日接到通知,16日、17日两天是农业部长渔办召开关于长漾整治工程的评估审核会的时间。我作为挂职的施工业主方和保护区管理方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开展和精心准备,终于等来了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专家评审会;紧张的是这个专家评审会是要求非常高的质询会,评审通过率一直都不高,而且参加评审的专家均是目前全国渔业方面的泰斗级人物。4月16日,我们早早赶到无锡专家评审会的现场,刚到就听说上午已经“枪毙”了一个项目。到了下午6点半,又听说安徽的项目也被否决掉了。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连忙主动找到今天参加评审的兄弟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项目材料重新进行评估分析,按照更高的要求,连夜修改汇报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第二天上午的专家评审会上,我们吴江的两个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工作体会:“长漾整治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坚持多走多看多听多思考,不管事多难,时间跨度多大,相信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工作,一定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为百姓的利益保驾护航。(作者系区农委渔政监督大队副大队长,目前在震泽镇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