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持之以恒抓落实 真改笃行见实效——我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综述 各地各单位后续整改点击(二)
来源: 《吴江日报》2015年5月6日04版       发布时间:2015-05-06 09:05
  ▼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对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未完成的整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整改;一手抓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
  一是强化责任传导。在开发区普遍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盘点分析、查漏补缺。对后续整改情况建立电子台账进行记录,分“专项整治、领导班子和个人整改、建章立制”三大板块,对各单位后续整改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动态记录,坚决防止有令不行。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703条意见建议全部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已经解决698条,5条正在协商解决推进中。关于城乡发展、社会建设、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四风问题等5大方面的具体整改内容已全部着手整改,多项工作在原有整改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二是抓好专项治理。紧紧围绕市委12项、区委10项专项治理行动,配合做好上级专项治理行动,并开展吴江开发区(同里镇)9项专项整治行动。每个项目均明确一名党工委委员领衔,一个职能部门牵头,一批责任单位协同配合,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判项目、会办难题,深入项目现场指导督促工作。建立整改落实备案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对专项行动后得到整改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销号,完成一项报告一项,由开发区实践办汇总后定期向党工委报告整改任务落实情况进度表。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6项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里镇)“两代表一委员”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通知》,强化“两代表一委员”接访工作。在富土社区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叶泽湖花苑社区“十分钟服务圈”、江陵社区“江爱·陵距离”品牌,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引导领导干部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
  ▼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坚持在思想上不松懈,标准上不降低,力度上不减弱,大力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
  明确责任,积极改进作风。扭住“四风”问题不放,坚持严字当头,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落实好主要领导抓整改责任;建立分工负责抓落实制度,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逐一整改、达标销号;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落实整改清单,带头指导联系点做好后续整改工作。
  突出重点,大力解决问题。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对活动中征集到的289条问题和意见建议整改落实的指导和督查,认真开展“回头看”,建立信息反馈和公示制度,把整改落实成果交由群众来评判,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注重长效,完善体制机制。在去年制定出台10项制度文件、开展12项整改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机关各部门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意见,依法依规推进各基层党组织法治化建设,规范治理“不作为”、“不担当”、“慢作为”等新形势下的“四风”隐形变种。
  融入中心,抓好当前工作。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扎实开展2015年盛泽镇道路交通、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施工、石油天然气管道、危险化学品企业、存在粉尘爆炸危险企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涂层行业、印花行业、植绒行业等10个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改进作风,提升效能;深化“两代表一委员”接访工作,开展“三进三联”活动,区、镇两级党代表走进村(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集民意、解难题,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 七都镇
  七都镇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理念,做到思想不疲、劲头不松、力度不减,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截至目前,七都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整改方案的整改项目549个,已整改落实546个;班子整改方案中7个方面28项整改任务已落实的有24项,正在落实的有4项。对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266条意见建议,实行问题“清零”和“挂牌销号”制度,已经办结和答复264件,办结答复率达99%以上。
  继续实行“一把手”带头整改,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社区)、各单位和部分企业党组织开展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题调研,推动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向各村、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并在相关单位公示公告栏内进行公示,让群众通过网上评、电话评、信件评、会议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使各单位真正做到开门整改。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需求,加大整治力度,赢得群众满意。继续以铝熔炼、漆包线、防水卷材、喷织、木业加工等重点行业为整治重点,大力整治行业中存在的质量、安全(消防)、环保等问题,关停并转一批无证照、污染重、质量低劣、耗能高、安全隐患大的企业和作坊。防水建材行业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做到实时监控。继续实施燃煤改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确保完成43家燃煤锅炉改造。
  坚持将整改成果固化到规章制度上,以刚性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修订完善了镇村工作人员“三项考核”制度,有效提升作风效能。进一步完善大部门制集中办公,工作人员实行“一岗多职”和“一专多能”。修订完善了2015年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提升村级党员干部服务效能。继续深入实施镇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村(社区)“第一书记”等制度,各类作风效能建设规定的执行落实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 震泽镇
  震泽镇扎实开展群众路线后续整改工作,整改力度持续加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对党委班子整改方案的9大类233条整改措施,震泽镇实行挂牌销号制度,通过定人、定时、定事,倒排时间表。目前,已整改落实到位的76条,已答复解释的152条,已制订整改方案正在落实之中的1条。
  强化“一把手”整改责任,召开“一把手”工作推进会、点评会,督促各单位各部门重点关注未整改的、整改不到位的、整改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统筹协调推进,逐一落实到位。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后续整改工作与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保障各项工作补齐进度、赶上目标,以实际成效检验群众路线整改工作。
  围绕市委12项、区委10项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隐患整改、重点打击违法行为。排查重点企业269家,停产整顿9家,关停1家,已全部整改到位。加大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力度,重点整治环境污染,责令7家砂石料厂企业停产整顿,关停4家;取缔生产点21家,劝退搬离38家;出台《震泽镇彩钢板喷漆行业提升规范方案》,关闭化工企业7家。加大老旧危房专项治理力度。
  围绕改进信访工作、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修订完善了《镇领导干部信访值班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效能建设考评办法》等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规范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出台了《震泽镇镇属企事业单位支出审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意见》等文件,严格规范各类经费支出、报销、管理制度。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整合全镇16个部门、36个窗口、100多项事项,制定《行政服务暂行办法》以及《行政服务考核办法》等14项管理制度,建立群众办事“一条龙服务”的政务体系。
  ▼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汾湖高新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持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
  注重整改进度。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结束后,汾湖高新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围绕制定的整改清单有序推进后续整改工作,做到完成一件销号一件。目前,领导班子整改清单中的72项已完成71项,完成率达98.6%。汾湖高新区定期对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评估梳理,不符合实际的或失去实施意义的坚决废止,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及时进行优化,坚持整改进度“动态化”管理,在自查中加快进度,在推进中完善制度,注重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常态化。
  注重整改质量。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征集并由责任单位整改完成的400条意见建议,汾湖高新区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集中开展了一轮“二次回访”,重点针对3条群众办理不满意的建议,以及2条整改后出现反弹的问题开展“二次整改”,果断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工作不走过场。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每一条整改事项进行严格把关,切实将后续整改落实到位。
  注重巩固成果。在整改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汾湖高新区着力加快建章立制步伐,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以来,全区累计制定、修订出台《汾湖高新区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汾湖高新区农村控制违章建设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等各类规章制度11项,涉及干部作风改进、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在党工委领导班子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一旦发现“四风”问题回潮迹象,及时开展“二次整改”,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不断拓展整改落实成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变化、新面貌,有力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 太湖新城(松陵镇)
  太湖新城(松陵镇)坚持把整改问题贯穿工作全过程,切实把整改问题与服务民生相融合,不断夯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截至目前,太湖新城(松陵镇)82家参学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个人整改事项完成率均已超过96%,党工委对收集到的997个问题和意见认真加以落实,现已办结问题948个,办结答复率超过95%。
  立足“四个回应”,制定出台《太湖新城(松陵镇)领导班子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共排定5大类22项整改举措。组织开展“八项规定”等作风建设规定执行情况“回头看”,各基层单位认真自查,一件一件做实。结合后续整改工作,对“一联三解五促”活动再部署、定量化,明确班子成员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2次,并把征求群众意见作为决策的必经环节,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决策,事前未征求意见不纳入党工委会议议程;出台实施首问负责制工作意见,治理推诿扯皮、中梗阻等问题,对服务群众不到位者发现一起、处理通报一起。
  组织开展9个专项治理行动,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建设及村级“三资”管理、撤并镇区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亮剑”,从完善制度、强化执行入手,开展集中检查行动,从发现的问题“顺蔓摸瓜”,严肃责任追究,让群众真正得实惠。针对农村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开展清退留用人员“回头看”工作专项检查,明确用人原则,规范用人制度,杜绝“清而不退”、“漏报瞒报”等情况的发生。
  制定出台《吴江太湖新城内部管理制度(试行)》、《太湖新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太湖新城首问负责制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把一些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针对合并后人员管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研究制定村(社区)人员留用统一清理办法、薪酬待遇统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分类管理考核办法;针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细化落实党工委主体责任、纪工委监督责任实施细则,确保“两个责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 桃源镇
  桃源镇推进整改持续“再深入”,把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与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推动全镇各级整改责任主体切实承担后续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再次梳理并公示专项整治任务4项,确定镇级层面整改事项53项,不折不扣推进后续整改工作。
  班子领导带头“沉入基层”,区镇两级党代表带动年轻干部接访、下访,逐村、逐社区开展网格式摸底调查,对后续整改问题逐一剖析和整理,对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帮扶和整治。为确保整改工作不漏项,群众反映问题得到全部解决,该镇做到问题列入台账100%、班子整改问题认领100%、整改落实率100%,使班子问题和个人整改无缝对接,逐一落实无遗漏。
  深化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与全镇31个村(社区)和30个机关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修订完善《桃源镇作风建设八项规定》,下发《请销假制度》,严肃请销假申请、审批、备案各环节要求,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以编发“农村工作十句话”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干部分层分类宣传教育体系;把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制作成卡片摆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办公桌上,使作风建设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措并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统筹协调拓展便民服务职能,增设新市民积分管理申请受理窗口,计划年内完成镇综治信访中心的改造工程,修订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日常行为规范》、《工作考核办法》等窗口服务制度;依托村(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以无偿代理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办好桃源政务网站,开通网上便民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宣传桃源、为民办事的重要窗口,不断满足企业、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着力形成“镇村两级、网上网下”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平台。
  ▼ 平望镇
  平望镇在后续整改工作中突出问题导向,认真落实专项整治、制度建设等工作,确保见到实效。
  在认真执行省、市、区委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平望镇结合实际开展八项专项治理行动。在作风效能提升专项治理上,针对干部“怕庸懒散浮”等问题,采取镇村联动互查方式,共查实问题3起,通报3起,对4人进行问责。在企业生产安全和维护稳定专项治理上,对前期排查出的28家重点安全隐患企业,由三套班子一对一挂点督办,全力抓好整顿,现已将隐患基本整改到位。在行政服务提升专项治理上,整合七站八所部门资源。目前,劳动、计生、环保、城管等12个部门24个窗口已进驻服务中心,努力让群众办事“只进一道门,享受全服务”。平望镇八项专项治理行动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围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5个方面,制定了38项具体整改措施,每项整改工作都明确由1名或多名班子成员负责牵头,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抓具体落实。目前,38项整改措施已完成整改35项。镇领导班子成员针对个人整改清单,坚决兑现承诺,说到一项兑现一项,通过销号方式,逐一整改。截至目前,263项承诺已全部兑现。
  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镇党委出台《镇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联系挂钩各村工作制度》、《关于建立工作联系单制度的通知(试行)》、《关于重申会议纪律和请假制度的通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的通知》、《平望镇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9项制度,以制度建设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深入开展镇村(社区)干部走百家活动,要求村(社区)干部全员参与,实行划片包区、全面覆盖,每名干部走访村民(居民)全年累计不少于100户。在网格化基础上,开展党员联户活动,每名党员联系不少于1户村民(居民),通过聊家常、听真话、摸实情,完善民情网络,打造民意直通站。积极推行工作联系单制度,认真督查工作联系单流转和办理情况,同时引入SOP,指导和规范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