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生命写忠诚——追记张家港市杨舍镇赵庄社区党委书记汪明如(上)
来源:
《苏州日报》2015年4月8日01版
发布时间:2015-04-07 10:06
从40岁到50岁,汪明如把生命中最精彩的十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赵庄。“村里年终总结大会没有开,年底村民还没分红,老党员还没去慰问,孤寡老人还没去探望。”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汪明如最放心不下的依然是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
2014年12月29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杨舍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赵庄社区党委书记汪明如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0岁。“最好能再有一两年时间,村里各项事情就都妥妥当当了,别人来接手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了。”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带着向往,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汪明如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同事、乡亲和家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与崇敬。
放弃百万年收入回村工作,带领百姓抢抓机遇共同致富,不顾病魔缠身谋划发展蓝图……汪明如的好,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5年1月2日,灵车缓缓行驶在赵庄馨苑北路,村民自发组成的送行队伍排成长龙,撕心裂肺的哭喊令人动容:“汪书记,你是个好人,你不能走,你是我们的带路人呀!”“汪书记,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啊,我们舍不得你走啊!”这场牵动人心的葬礼,正是汪明如作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最真实的写照。
“我要回到村里,不然我入党做什么”
2004年的赵庄是这样一幅景象:村集体负债980万元,是当时张家港市杨舍镇经济较差、矛盾较多、人心较散的村。
当年12月,在组织的召唤下,乡亲们眼里的“能人”汪明如放弃年收入百万元的生意,毅然回到村里工作,下决心要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
家人难以接受,汪明如却打定主意:“我要回到村里,不然我入党做什么!我不是图名也不是为利,而是要活着有存在感,我要回去做些事情,把对赵庄的感情债还上。” 就这样,汪明如重新跳回“农门”,从村主任到党总支书记、再到社区党委书记,一干就是十年。赵庄社区办公室主任张裕说:“我们8点上班,他早上不到7点就在办公室了。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我吃过苦,知道穷的滋味。是赵庄的土地养育了我,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做人要知恩图报。共产党员就是要为百姓谋幸福。”正是带着这样朴素的情怀,汪明如誓要带领乡亲们活出个样子来。
经过调研分析,汪明如果断地“抢搭”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风车,全面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凤”,逐步明确“三产富村”的主基调。跑土地、跑资金、跑项目,在汪明如的多方奔走下,一批为城市服务业量身定制的三产用房投入使用,村里的资金、资产全面盘活,人心也得到安定。汪明如的妻子许淑英说:“那段时间,明如几乎每天奔波到半夜,脚上磨出血泡也不知道。”
2013年,总投资近2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乾宸大厦开工建设。对于赵庄有史以来的最大项目,汪明如倾尽了全部心血。动工前,冒着酷暑,汪明如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去苏州邻里中心、常熟梅里镇等地参观学习。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拿出图纸,趴在地上把图纸与看到的建筑现场比对,遇到好设计当场作出标记。赵庄社区党委副书记邓敏毓回忆说:“一开始我们还不好意思,但后来都被汪书记感染了,都很钦佩他。”
在汪明如的带领下,2014年的赵庄已是另外一幅景象:村集体净资产达到1.62亿元,可用财力达到10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763元,赵庄也成为省级文明村。十年间,全村老年人福利增长了15倍,村股份合作社累计发放“分红”超过4000万元。
乾宸大厦投用后,村级可用财力将可新增500万元。遗憾的是,汪明如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无愧于老百姓”
苦干、实干、争分夺秒地干,汪明如赢得了“拼命三郎”的赞誉。
汪明如还有一个“搬家书记”的美名。“我们‘两委’办公室十年搬了四次家,废旧的工厂租过,小区的车库挤过,向其他村借过。”邓敏毓说,搬家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把地段好的房子让出来出
租创收。
2013年,社区“两委”租在湖滨国际小区几间总面积仅12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里,汪明如的办公室仅有六七个平方米,最拥挤的一间2米宽、6米长屋子里硬是塞了3个人,1.4米长的办公桌一放,只能留出一个人的空隙来回走动。
“不与民争利,只有把最好的地方租出去,才能增加村级经济。办公挤挤没关系,我们做干部就要做称职的干部!”汪明如说,“认真做事、坦荡做人,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无愧于老百姓。”
汪明如有一个说到做到的“三管承诺”:管好自己的嘴,管好家属的口,管好一班人的手。
曾经有个亲戚找汪明如办事,碰巧只有他的父母在家,80多岁的母亲碍于面子不好拒绝就收下了水果和保健食品。汪明如回家后,坚决要求母亲把礼物退回去。母亲说:“我腿脚不方便,你叫我怎么送回去啊?”汪明如说:“我开车送你去!”他当即送老母亲来到那个亲戚家楼下,看着老母亲把礼物送回去才安心。老百姓都说:这样的书记一碗水能端平。
汪明如还与村干部有个“约法三章”:不搞暗箱操作,不取非分之钱,不搞人情工程。
村民小组长蒋永良是汪明如多年的好搭档、好朋友,他的弟弟看到赵庄的动迁过渡房空着,就托哥哥跟汪明如商量能不能租下几间开个棋牌室。汪明如一口拒绝:“过渡房是专房专用的,即使空着也是预留给动迁百姓急用的,过渡群众的生活本来就不方便,我们村干部做事不能在这个当口上被老百姓戳脊梁骨!”
汪明如在《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廉政心得》中写道:“怕得罪人吗?怕被人告吗?怕被人拍砖头吗?”我坦然,因为我没有“辫子”给人家抓,也没有“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上,也不会被各种关系束缚,心底无私天地宽,我无私无畏。所以,当个别村民无理取闹时我敢于碰硬、公开处理,当涉及村民利益时敢于担当、维护利益,当有利于村级发展时我不怕困难,积极争取。
最后时刻,病床上的汪明如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同事和村民前往探视总是吃到闭门羹,许淑英含着眼泪解释说:“明如说自己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大家就不要来难为他了。”
“与其躺着等死,不如与疾病赛跑”
“你生长在田园身旁,烂漫着青春的荣光;你依偎在港城南方,奔放出都市的模样……”这首歌名为《赵庄,你走在春天的路上》。正当汪明如和父老乡亲们准备唱响更加嘹亮的歌声时,噩耗传来:2014年3月,汪明如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在上海做完手术20多天,汪明如就坚决要回家,“与其躺着等死,我不如与疾病赛跑,用余下的生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汪明如最惦念的是头号工程——乾宸大厦的进展。他在家休养期间瞒着家人和村干部,借口散步实际上是去察看工地。经常是上午还在医院复查,下午就拖着虚弱的身子,走进工地了解施工情况。一次与施工队商讨图纸方案,从艳阳高照一直到夜深人静,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因为化疗、手术,又连续工作,汪明如一下子瘦了30多斤。2014年10月26日,乾宸大厦封顶,饱受病痛折磨、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汪明如,爬上了12层高的楼顶,他说:“这件事情办好了,村里就不愁了,我欠赵庄的感情债也还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件事,汪明如也是迫不及待,他要把一个适合农村工作的老朋友给“挖”回村里。2014年5月,汪明如拖着病体找到东华市场管理公司总经理徐金宝:“今天只为一件事,你懂经营、懂管理,看在赵庄父老乡亲过好日子的分上到村里来工作吧!”2008年已经婉拒过一次邀请的徐金宝,看着病重的汪明如仍一心挂念着老百姓的事,再也不忍拒绝。经过组织程序,现在徐金宝成了一名村干部。
术后恢复期里,只要身体状况好些,汪明如白天就照常去村里工作,晚上还坐在书桌前看材料、写规划。“随着疼痛的加剧,他不停地转换姿势,而每换一个动作又会引来更大的疼痛,他就用一只手死死掐住另一只手的虎口。”许淑英说,到后来体力不支无力下床,就通过口述用录音机录下再整理出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汪明如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完成了《赵庄村未来发展规划》。他在规划书扉页上写道:“让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是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汪明如的最后时间里,邓敏毓听到了这样的嘱咐:“小邓啊,我们好好奋斗10年。10年后,我60岁、你50岁,等我们一起退休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赵庄的发展,一定要无愧于赵庄的百姓啊!”
“也许是我们让他太累了,不然他不会走那么早。”邓敏毓眼里含着泪花说。
2014年12月29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杨舍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赵庄社区党委书记汪明如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0岁。“最好能再有一两年时间,村里各项事情就都妥妥当当了,别人来接手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了。”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带着向往,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汪明如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同事、乡亲和家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与崇敬。
放弃百万年收入回村工作,带领百姓抢抓机遇共同致富,不顾病魔缠身谋划发展蓝图……汪明如的好,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5年1月2日,灵车缓缓行驶在赵庄馨苑北路,村民自发组成的送行队伍排成长龙,撕心裂肺的哭喊令人动容:“汪书记,你是个好人,你不能走,你是我们的带路人呀!”“汪书记,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啊,我们舍不得你走啊!”这场牵动人心的葬礼,正是汪明如作为一名好党员、好干部最真实的写照。
“我要回到村里,不然我入党做什么”
2004年的赵庄是这样一幅景象:村集体负债980万元,是当时张家港市杨舍镇经济较差、矛盾较多、人心较散的村。
当年12月,在组织的召唤下,乡亲们眼里的“能人”汪明如放弃年收入百万元的生意,毅然回到村里工作,下决心要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
家人难以接受,汪明如却打定主意:“我要回到村里,不然我入党做什么!我不是图名也不是为利,而是要活着有存在感,我要回去做些事情,把对赵庄的感情债还上。” 就这样,汪明如重新跳回“农门”,从村主任到党总支书记、再到社区党委书记,一干就是十年。赵庄社区办公室主任张裕说:“我们8点上班,他早上不到7点就在办公室了。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我吃过苦,知道穷的滋味。是赵庄的土地养育了我,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做人要知恩图报。共产党员就是要为百姓谋幸福。”正是带着这样朴素的情怀,汪明如誓要带领乡亲们活出个样子来。
经过调研分析,汪明如果断地“抢搭”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风车,全面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凤”,逐步明确“三产富村”的主基调。跑土地、跑资金、跑项目,在汪明如的多方奔走下,一批为城市服务业量身定制的三产用房投入使用,村里的资金、资产全面盘活,人心也得到安定。汪明如的妻子许淑英说:“那段时间,明如几乎每天奔波到半夜,脚上磨出血泡也不知道。”
2013年,总投资近2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乾宸大厦开工建设。对于赵庄有史以来的最大项目,汪明如倾尽了全部心血。动工前,冒着酷暑,汪明如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去苏州邻里中心、常熟梅里镇等地参观学习。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拿出图纸,趴在地上把图纸与看到的建筑现场比对,遇到好设计当场作出标记。赵庄社区党委副书记邓敏毓回忆说:“一开始我们还不好意思,但后来都被汪书记感染了,都很钦佩他。”
在汪明如的带领下,2014年的赵庄已是另外一幅景象:村集体净资产达到1.62亿元,可用财力达到10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763元,赵庄也成为省级文明村。十年间,全村老年人福利增长了15倍,村股份合作社累计发放“分红”超过4000万元。
乾宸大厦投用后,村级可用财力将可新增500万元。遗憾的是,汪明如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无愧于老百姓”
苦干、实干、争分夺秒地干,汪明如赢得了“拼命三郎”的赞誉。
汪明如还有一个“搬家书记”的美名。“我们‘两委’办公室十年搬了四次家,废旧的工厂租过,小区的车库挤过,向其他村借过。”邓敏毓说,搬家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把地段好的房子让出来出
租创收。
2013年,社区“两委”租在湖滨国际小区几间总面积仅12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里,汪明如的办公室仅有六七个平方米,最拥挤的一间2米宽、6米长屋子里硬是塞了3个人,1.4米长的办公桌一放,只能留出一个人的空隙来回走动。
“不与民争利,只有把最好的地方租出去,才能增加村级经济。办公挤挤没关系,我们做干部就要做称职的干部!”汪明如说,“认真做事、坦荡做人,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无愧于老百姓。”
汪明如有一个说到做到的“三管承诺”:管好自己的嘴,管好家属的口,管好一班人的手。
曾经有个亲戚找汪明如办事,碰巧只有他的父母在家,80多岁的母亲碍于面子不好拒绝就收下了水果和保健食品。汪明如回家后,坚决要求母亲把礼物退回去。母亲说:“我腿脚不方便,你叫我怎么送回去啊?”汪明如说:“我开车送你去!”他当即送老母亲来到那个亲戚家楼下,看着老母亲把礼物送回去才安心。老百姓都说:这样的书记一碗水能端平。
汪明如还与村干部有个“约法三章”:不搞暗箱操作,不取非分之钱,不搞人情工程。
村民小组长蒋永良是汪明如多年的好搭档、好朋友,他的弟弟看到赵庄的动迁过渡房空着,就托哥哥跟汪明如商量能不能租下几间开个棋牌室。汪明如一口拒绝:“过渡房是专房专用的,即使空着也是预留给动迁百姓急用的,过渡群众的生活本来就不方便,我们村干部做事不能在这个当口上被老百姓戳脊梁骨!”
汪明如在《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廉政心得》中写道:“怕得罪人吗?怕被人告吗?怕被人拍砖头吗?”我坦然,因为我没有“辫子”给人家抓,也没有“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上,也不会被各种关系束缚,心底无私天地宽,我无私无畏。所以,当个别村民无理取闹时我敢于碰硬、公开处理,当涉及村民利益时敢于担当、维护利益,当有利于村级发展时我不怕困难,积极争取。
最后时刻,病床上的汪明如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同事和村民前往探视总是吃到闭门羹,许淑英含着眼泪解释说:“明如说自己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大家就不要来难为他了。”
“与其躺着等死,不如与疾病赛跑”
“你生长在田园身旁,烂漫着青春的荣光;你依偎在港城南方,奔放出都市的模样……”这首歌名为《赵庄,你走在春天的路上》。正当汪明如和父老乡亲们准备唱响更加嘹亮的歌声时,噩耗传来:2014年3月,汪明如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在上海做完手术20多天,汪明如就坚决要回家,“与其躺着等死,我不如与疾病赛跑,用余下的生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汪明如最惦念的是头号工程——乾宸大厦的进展。他在家休养期间瞒着家人和村干部,借口散步实际上是去察看工地。经常是上午还在医院复查,下午就拖着虚弱的身子,走进工地了解施工情况。一次与施工队商讨图纸方案,从艳阳高照一直到夜深人静,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因为化疗、手术,又连续工作,汪明如一下子瘦了30多斤。2014年10月26日,乾宸大厦封顶,饱受病痛折磨、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汪明如,爬上了12层高的楼顶,他说:“这件事情办好了,村里就不愁了,我欠赵庄的感情债也还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件事,汪明如也是迫不及待,他要把一个适合农村工作的老朋友给“挖”回村里。2014年5月,汪明如拖着病体找到东华市场管理公司总经理徐金宝:“今天只为一件事,你懂经营、懂管理,看在赵庄父老乡亲过好日子的分上到村里来工作吧!”2008年已经婉拒过一次邀请的徐金宝,看着病重的汪明如仍一心挂念着老百姓的事,再也不忍拒绝。经过组织程序,现在徐金宝成了一名村干部。
术后恢复期里,只要身体状况好些,汪明如白天就照常去村里工作,晚上还坐在书桌前看材料、写规划。“随着疼痛的加剧,他不停地转换姿势,而每换一个动作又会引来更大的疼痛,他就用一只手死死掐住另一只手的虎口。”许淑英说,到后来体力不支无力下床,就通过口述用录音机录下再整理出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汪明如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完成了《赵庄村未来发展规划》。他在规划书扉页上写道:“让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是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汪明如的最后时间里,邓敏毓听到了这样的嘱咐:“小邓啊,我们好好奋斗10年。10年后,我60岁、你50岁,等我们一起退休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赵庄的发展,一定要无愧于赵庄的百姓啊!”
“也许是我们让他太累了,不然他不会走那么早。”邓敏毓眼里含着泪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