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连心桥” 服务“零距离”——吴江区党代表工作室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侧记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03-30 19:01
2003年,吴江被江苏省委确定为全省首批两个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县市之一。12年来,吴江在党代表选举、开展活动、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积极为党代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党代表的各项职责和权利。各地党代表工作室的涌现与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尽己身职责”,这是吴江区平望镇党代表徐泉鸿写在梅堰党代表工作室联系卡上的履职格言。梅堰社区有常住居民5000多人,光商铺就有300多家,还有不少企业落户。然而,梅堰办事处总共工作人员也就8人,有时忙得“焦头烂额”也难以面面俱到。2011年新一届区、镇党代表选举后,从梅堰社区选区选举出来区党代表1人、镇党代表6人。为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社区工作中的有效作用,扩大党代表活动的社会影响,促进党代表进一步联系服务党员群众,2011年4月12日,平望镇梅堰党代表工作室正式落成。
为确保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运作,平望镇党委出台了《党代表工作室暂行办法》,规定每月5日、25日作为党代表工作室的开放日,轮流安排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同时还向居民印发写有党代表联系方式的服务卡。平望镇党代表沈小英还在党代表工作室开通了“小英热线”,全天候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成为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个品牌。
2012年4月,沈小英在党代表工作室的接访中,听到梅堰社区门球队员吴明珠等社区居民反映:社区热爱门球运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沙土场地不平整、安全性不高。很快,通过党代表工作室,沈小英把这一问题流转到了体育部门。最后通过审批、招标、施工,2012年11月新门球场落成,爱好门球运动的老年居民非常高兴。“我们现在的门球场在全区都是数一数二的,梅堰社区门球队还拿了全区门球邀请赛第二名!”指着漂亮的人工草坪门球场,社区居民钱龙生说。梅堰党代表工作室所做的好事远不止这一件两件,4年来,通过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已接待党员群众245人次,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83件次。
2014年3月25日,太湖新城“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正式成立,从东门社区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休后的党代表邱云观,成为了工作室的“掌门人”。
“我利用长期在社区工作、对老东门地区比较熟悉的优势,经常性参与调解拆迁中引发的家庭、邻里纠纷以及社会矛盾。”邱云观说。“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里,墙上的“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会和谐”一行字尤其醒目,而一张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登记表,以及一张嘴、一支笔、一台电脑,成了邱云观工作时的“标配”。
“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还积极开展“老娘舅”带“小娘舅”活动。以邱云观为核心,党代表王曙东、王菊芳为主力,带领已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8名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小娘舅”团队,对区域内的党员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每周一至周四,“老娘舅”邱云观坐班接访党员群众;每逢周五,邱云观和其他镇党代表则带领“小娘舅”做好团队接访工作。并按照“谁接待、谁跟踪、谁负责”的原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其他党代表平时要上班不能常来,我退休了,在这里能经常和大家聊聊天、交交心,自己也很开心。”邱云观说。一来二去,群众把他当成最值得信赖的人,夫妻吵架、子女不孝、邻里矛盾,都要找他评评理。遇到大的问题,更不会忘了他,他用热心、诚心、公心解开了心结、赢得了信任、化解了矛盾。“党代表们的真诚服务,就像‘老娘舅’这个名字一样,暖了大家的心窝,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动迁居民老顾说。
党代表工作室不仅是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纽带,也是各级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去年8月,吴江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党代表工作室正式运作,工作室提前3至5天进行公告,公布活动主题、参与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情况。区级党代表每月15日轮流到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听取、收集群众的反映和诉求,帮助来访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法,并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9名驻室党代表已累计接访群众39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百余条,均已答复处理完毕。
目前,全区各镇(开发区)接访中心都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定期安排党代表开展接访活动。部分党代表工作室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源共同接访,有的还安排年轻干部与党代表一起接访,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将党代表进行分组,定期安排到党代表工作室进行接访。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依托接访中心定期组织党代表开展接访活动……
现如今,全区正在运作的30个党代表工作室,已有效覆盖了8个镇(开发区)以及部分区级机关、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各级党代表通过党代表工作室这个平台,主动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从面对面的沟通,到实打实的解决,实现了党群干群“心连心”。
“尽己身职责”,这是吴江区平望镇党代表徐泉鸿写在梅堰党代表工作室联系卡上的履职格言。梅堰社区有常住居民5000多人,光商铺就有300多家,还有不少企业落户。然而,梅堰办事处总共工作人员也就8人,有时忙得“焦头烂额”也难以面面俱到。2011年新一届区、镇党代表选举后,从梅堰社区选区选举出来区党代表1人、镇党代表6人。为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社区工作中的有效作用,扩大党代表活动的社会影响,促进党代表进一步联系服务党员群众,2011年4月12日,平望镇梅堰党代表工作室正式落成。
为确保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运作,平望镇党委出台了《党代表工作室暂行办法》,规定每月5日、25日作为党代表工作室的开放日,轮流安排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同时还向居民印发写有党代表联系方式的服务卡。平望镇党代表沈小英还在党代表工作室开通了“小英热线”,全天候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成为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个品牌。
2012年4月,沈小英在党代表工作室的接访中,听到梅堰社区门球队员吴明珠等社区居民反映:社区热爱门球运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沙土场地不平整、安全性不高。很快,通过党代表工作室,沈小英把这一问题流转到了体育部门。最后通过审批、招标、施工,2012年11月新门球场落成,爱好门球运动的老年居民非常高兴。“我们现在的门球场在全区都是数一数二的,梅堰社区门球队还拿了全区门球邀请赛第二名!”指着漂亮的人工草坪门球场,社区居民钱龙生说。梅堰党代表工作室所做的好事远不止这一件两件,4年来,通过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已接待党员群众245人次,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83件次。
2014年3月25日,太湖新城“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正式成立,从东门社区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休后的党代表邱云观,成为了工作室的“掌门人”。
“我利用长期在社区工作、对老东门地区比较熟悉的优势,经常性参与调解拆迁中引发的家庭、邻里纠纷以及社会矛盾。”邱云观说。“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里,墙上的“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会和谐”一行字尤其醒目,而一张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登记表,以及一张嘴、一支笔、一台电脑,成了邱云观工作时的“标配”。
“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还积极开展“老娘舅”带“小娘舅”活动。以邱云观为核心,党代表王曙东、王菊芳为主力,带领已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8名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小娘舅”团队,对区域内的党员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每周一至周四,“老娘舅”邱云观坐班接访党员群众;每逢周五,邱云观和其他镇党代表则带领“小娘舅”做好团队接访工作。并按照“谁接待、谁跟踪、谁负责”的原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其他党代表平时要上班不能常来,我退休了,在这里能经常和大家聊聊天、交交心,自己也很开心。”邱云观说。一来二去,群众把他当成最值得信赖的人,夫妻吵架、子女不孝、邻里矛盾,都要找他评评理。遇到大的问题,更不会忘了他,他用热心、诚心、公心解开了心结、赢得了信任、化解了矛盾。“党代表们的真诚服务,就像‘老娘舅’这个名字一样,暖了大家的心窝,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动迁居民老顾说。
党代表工作室不仅是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纽带,也是各级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去年8月,吴江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党代表工作室正式运作,工作室提前3至5天进行公告,公布活动主题、参与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情况。区级党代表每月15日轮流到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听取、收集群众的反映和诉求,帮助来访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法,并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9名驻室党代表已累计接访群众39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百余条,均已答复处理完毕。
目前,全区各镇(开发区)接访中心都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定期安排党代表开展接访活动。部分党代表工作室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源共同接访,有的还安排年轻干部与党代表一起接访,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将党代表进行分组,定期安排到党代表工作室进行接访。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依托接访中心定期组织党代表开展接访活动……
现如今,全区正在运作的30个党代表工作室,已有效覆盖了8个镇(开发区)以及部分区级机关、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各级党代表通过党代表工作室这个平台,主动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从面对面的沟通,到实打实的解决,实现了党群干群“心连心”。

(图为平望镇党代表在工作室内热情接待来访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