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群众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暖暖的”——记桃源镇铜罗社区区域化党建为民服务的故事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5-03-03 20:31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专家志愿者面对面”活动在桃源镇铜罗社区开展,桃源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永高通过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作了题为《蚕桑发展趋势及技术》的讲座。讲座以在线互动的方式解答了村民在栽桑养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这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区域化党建为百姓带来的实惠。
  铜罗社区党委书记吴雪荣告诉记者,铜罗社区实行区域化大党建,通过远程教育、网格联动、联席会议等载体平台实现区域统筹,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铜罗社区位于桃源镇北部,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党组织10个、党员568名、常住人口3691人。近年来,铜罗社区党委在工作中逐渐意识到原有的单位制小党建垂直封闭、条块分割、独立运作,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2013年,在桃源镇党委的帮助指导下,铜罗社区党委抓住区域化党建发展的契机,逐步将单位制小党建改为区域化大党建。当年6月23日,铜罗社区成立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理事会,涵盖了各领域共25家单位的党组织,下设古镇保护与事务协调工作站、村社睦邻工作站、零距离服务工作站、文教卫生服务工作站、金融便民服务工作站,形成了“一会五站”的多元结构,通过开放管理、多方合力,实现周边资源配置最优化,打造便捷的区域服务平台。
  2014年,铜罗社区在原有区域化党建的良好基础上,依托理事会平台,着重从建设区域党建工作站、推进网格化管理、加强党代表先锋工作室着手,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其中“网格发现问题,区域协助解决;区域出现矛盾,网格细分调解”成为社区党建的一大亮点特色。2014年3月,桃源镇铜罗区域党建工作站正式成立,它以区域化党建工作理事会为依托,贯彻“区域共筹、属地共建、突出特色、共促发展”的思路,优化组织设置,整合区域资源,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协调解决各种纠纷矛盾,促进社区与周边行政村、循环经济区等单位互融互惠。
  古镇保护工作是社区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在网格管理中,铜罗古廊桥有些屋檐、墙壁年久失修,被网格管理员发现后,及时上报到社区,通过区域党建工作站的协调,调动镇上相关部门及时予以修整。
  “这样的例子很多,并且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吴雪荣说。铜罗渔业村村民的居住房搬迁工作中,因渔业村村民居住地属迎春村,住房条件较差,而小辈又有用房需求,社区就通过党建工作站,与迎春村、水利站、建管所党组织一起,按照区域化党建工作理事会的工作要求,既分工又统一地去落实渔业村建房的各项工作,包括渔民家庭情况调查摸底、土地的征用落实、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循环经济区热电厂在迎春村莫家门土地上的原同顺试剂厂内拆除废弃水塔、烟囱时造成原企业职工住宅房的墙体不同程度出现裂缝,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当时居民的情绪波动较大,甚至两次发生过激行为。社区成立协调走访团,多次深入48户居民家中进行察看、交流,听取意见,就异地翻建意向、房屋评估、新房型选择、签订协议到过度安置费发放等每一个环节,使居民与企业进行充分协商、沟通。“近两年中,我们组织住房代表座谈交流20多次,终于在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搬迁、旧房拆除的程序。”吴雪荣谈及此事,脸上露出了微笑。
  80多岁的老人林文生,同里退休后回铜罗,租住在社区民主街。去年下半年林文生突发重病,区域化党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他家门一直未开,后来发现他卧病不起,马上派人联系医院抢救。林文生的医药费不够,网格员还自己先垫付了4000元;等老人过世后,又帮助处理后事。
  “我们的网格员都是好样的,为了干好工作,他们常常把居民当亲人。”吴雪荣感慨地说,“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清楚。党建工作做得好,群众就会感受到党的温暖。群众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暖暖的。”
(图为桃源镇铜罗区域党建工作理事会工作人员联系协调相关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