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激发7000名党员创新活力——吴江太湖新城强党建促发展实践综述
来源: 《苏州日报》2014年12月31日16版       发布时间:2014-12-31 09:45
  作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总面积200平方公里的吴江太湖新城下辖4个办事处、38个村、19个社区,有党员近7000人。
  基层党建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面对面广量大的农村、社区,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成为重要课题。
  2014年以来,吴江太湖新城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服务创新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仅开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更为吴江太湖新城在新常态下科学稳健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连心卡建起一户一档 干部群众共促和谐
  近日,在南厍村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刚填好的一张张卡片。
  卡片是每户村民的简要档案,包括家庭基本情况、每年大事记、走访记录等。在其中一张卡片上看到,1991年出生的沈芸(化名)家住南厍村10组,十岁成了孤儿。后来在政府、村两委及社会的照顾下,沈芸通过自身求学考入大学。2013年家中拆迁,沈芸作为单独一户申请到了安置房。
  短短几行字,把沈芸的基本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张卡片叫连心卡,作为村里的固定资料长期保存。”南厍村党总支书记凌强说,一张小小连心卡,增强了村干部走访工作的延续性和走访成果的共享。2014年7月,沈芸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连心卡起到了积极作用。
  说起这张连心卡的由来,“发明人”之一的吴江太湖新城组织人事劳动局副局长游余根说,这是他们今年创新开展的“零距离走访”活动中的亮点。
  为了防止村(社区)工作“机关化”,吴江太湖新城要求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定工干部、误工干部结合全年中心工作和各自分工,采取分片区、分类型、分条线的方式走访入户,确保一年内所有村民(居民)户至少走访一次,并建立一户一档。细心访民情、热心宣政策、真心解问题,为更好发挥村(社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做好制度保障。
  “三站三室”强活力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游余根介绍,今年以来,吴江太湖新城积极推进区域党建工作站建设,在横扇区域党建工作站的基础上,重点在滨湖华城、八坼搭建区域党建工作站平台。同时,新建“老娘舅接访中心”及“乐居驿站”党代表工作室,积极发挥各级党代表作用,使党代表更接地气,联系服务群众更加零距离。
  东门社区是一个贫困户、残疾人户、老龄户集中的老区,琐事特别多,社区服务中心就像一个小的信访局。10多年来,原社区党委书记邱云观为居民解决了很多麻烦,被亲切地称为“老娘舅”。如今,邱云观退休不褪色。2014年7月,在吴江太湖新城(松陵镇)党工委的支持下,“老娘舅”党代表工作室正式成立,为百姓开展组团式服务。
  据悉,该工作室以吴江区党代表邱云观为核心,松陵镇党代表王曙东、王菊芳为主力,走上村两委领导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为助手,每周一至周四,“老娘舅”坐班接访党员群众;每周五,“老娘舅”和镇党代表带领大学生村官做好团队接访工作,并言传身教指导“小娘舅”提高接访工作能力;每月第三个星期四开展一次团队走访活动,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工作室成立5个多月,已成功处理群众纠纷527件,吸取各类建议121件。
  同时,吴江太湖新城创新开展各项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党员微故事”挖典型 学习型组织促发展
  《钱继忠:执着的网吧监督员》、《刘秀龙:邻里和谐的“调和剂”》、《范育苗:“神探”管理员》……近日,一本名为《平凡之光—太湖新城党员微故事集萃》 手册出版。
  手册精选了吴江太湖新城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40名普通党员的平凡事迹,并配以漫画插画,展现了他们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怎么学,诠释在普通工作岗位上,优秀党员是如何锤炼出来的。
  吴江太湖新城党工委书记李卫珍在序中写道:细微之处见党性、小人物折射大感动。40名优秀党员的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值得每一名党员、群众照一照,找一找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名优秀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汇编党员微故事,就是要将身边的先进典型挖掘出来,将他们的故事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吴江太湖新城组织人事劳动局组织科科长李美军说,这一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将党员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聆听,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意识,发挥了党员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创新人才引进与服务,实现人才数量质量倍增; 开通太湖组工微博、微生活,借助新媒体传递党建工作正能量; 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菜单式”选学,发挥党建品牌的集聚利用效益……接下来,吴江太湖新城将继续创新服务,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通过建立更高标准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努力打造成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