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江西上饶:依靠党建促进鄱阳湖区和谐
来源: 《人民日报》2008年1月29日第13版       发布时间:2008-01-30 08:26
  1月23日,乐湖村遭遇近10年来罕见的大雪。一望无际的鄱阳湖银装素裹,远处渔船上飘扬的党旗,显得特别的醒目与温暖。
  “党员的渔船都挂党旗,这些船是我们渔民的主心骨。开春后打算养鲈鱼的事,还得请王兴海他们帮忙。”站在村里一个叫“罗墩”的小码头,年近花甲的王运必说。
  隶属于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的乐湖村,是个小有名气的渔业专业村。全村430户人家,祖祖辈辈都在鄱阳湖的风浪里谋生活。针对湖区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的特点,上饶市2003年起探索“党支部建在水面上、党小组建在码头上、党旗插在船头上、责任岗落实在服务链上”的党建新模式,使动荡不定的湖区面貌焕然一新。遇到难题时盼望“挂着鲜红党旗”的船只出现,成了湖区渔民的“第一反应”。
  党旗挂船头
  2007年,水上支部帮助渔民及党员解决实际问题260件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既是举世公认的重要湿地、“珍禽王国”,也是湖区人民的衣食父母、财富源泉。这也决定了湖区社会的特殊性和各类矛盾交织的复杂性——人、水争地,人、鸟争食,不同行政区域的渔民争夺渔业资源,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还出现了水污染问题。近年来,水位降低之后新出现的湿地、滩涂资源的使用与保护问题,也争斗不断。
  “湖区一度成为治安形势最复杂,基层组织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党员与组织脱节,水上经济社会发展与岸上脱节。”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建平说。
  上饶市环鄱阳湖的有鄱阳、余干、万年3县,80余万人靠湖上捕捞为生,其中有渔民党员5万多名。4年多来,上饶市按照便于教育管理、便于开展活动、便于生产生活和就近挂靠的原则,采取单建、联建的方式,在鄱阳湖面建立43个水上党支部,及时掌握外出渔民党员思想、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提供服务。仅2007年,水上支部就帮助渔民及党员解决实际问题260件,许多渔民党员由衷感叹:“船行千里有组织、湖上漂移心踏实。”
  为使党员和渔民有个温馨的港湾,上饶市在码头建立了37个党小组,负责对靠岸的渔民党员及群众集中宣传教育、培训技能、开展活动。渔民们每次回家在码头上聚一聚,是党员的“必修课”。留守岸上的群众也经常来此休闲议事、望亲寄情,使码头不仅成为渔船停泊的港口、学习教育的课堂、宣传政策的基地、休闲议事的场所,也是家人盼望亲人平安归来的瞭望台。因此,插有党旗的码头被群众称誉为“聚心的红码头”。
  党员亮身份
  去年,5万多渔民党员平均每天为群众做好事100多件
  在湖区,捕捞作业的流动性大,一些人的党员意识模糊,别的渔民更识别不了,也就把他等同于一般的“船老大”。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浩淼水域,如何让群众一眼就能辨认出谁是党员,这是改进湖区党建的基础。党员佩戴党员徽章、船上悬挂标牌,在以船为生活单元的湖区效果都不好。最后,上饶市从每年国庆节人们喜欢在门前、窗口插国旗中受到启发,要求有党员的渔船悬挂党旗。
  去年9月17日台风“韦帕”袭来时,大部分湖区作业的渔船在接到通知后都按时返乡了,可余干县东源乡仍有4艘渔船在远湖作业。情况十分紧急,东源支部临时召开紧急会议,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自告奋勇驾乘渔船前去搜寻。船头鲜艳的党旗在风中招展,终于赶在台风到来之时将4艘渔船全部找回。
  据统计,2007年,5万多渔民党员平均每天为群众做好事100多件。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一看船上的红旗就知道。”王运必说。
  开春后,王运必指望党员王兴海指导鲈鱼养殖技术,就是因为捕捞能手王兴海5年多前从广东学习鲈鱼养殖技术回来后,自己发了家致了富不说,还带动30多户渔民上岸搞养殖。去年刚上岸的渔民王保国,在王兴海的帮助下养了4亩多的水面,仅鲈鱼一项纯收入就3万多元。这让仍以捕鱼为生的王运必非常心动,趁上岸准备过春节的机会,王运必想好好向比自己小20多岁的党员王兴海“讨教”。
  如今,上饶市还把“党员亮身份,插旗树形象”推广到湖区的生态保护上。在水上党支部的基础上,上饶市要求在天然形成的具有调节周边生态环境功能的水域、草洲、岛屿等湿地上插上党旗,建立党员责任区。结合治理湖区乱采砂、乱捕杀、乱排污、乱围湖堵河“四乱”活动,明确要求责任区内的党员必须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生态的看护员、前方的信息员、打击破坏行为的战斗员。
  党建促和谐
  一望无际的鄱阳湖上,2800多艘挂着党旗的渔船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党员不再只顾自己创业发展,对群众的致富愿望也必须想方设法满足。”在鄱阳县白沙洲乡车门村“白沙洲党员转产致富示范基地”,老党员、基地负责人周志勇说。
  这个拥有8万亩水面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从2004年至今已陆续吸引了18位转产渔民党员成为股东,接纳带动了100多户渔民家庭就业。去年,每户收入3万元以上。
  以湖区党建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在湖区党组织的带领下,环鄱阳湖地区已形成水禽养殖、珍珠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有一定规模的基地20个。湖区水上党支部根据党员特长和基地发展的需要,在各基地分别设立生态保护岗、转产示范岗、政策宣传岗、治安维护岗、技术顾问岗、致富帮带岗等责任岗。如今,湖区先富起来的党员主动与困难渔民结对帮扶,党员结成帮扶对子495个,503户渔民入股参加了基地养殖,逐渐走上了捕养结合的致富之路。
  在一望无际的鄱阳湖,2800多艘挂着党旗的渔船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党旗的召唤下,去年先后有53名思想先进、有致富技能的渔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鄱阳县双港镇乐湖村党支部书记王兴虎说:2004年前,全村42名党员平均年龄52岁,除了退伍军人外没有一个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个左右的年轻人递交入党申请书。湖区党建改变了湖区的面貌,也大大增强了党组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