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一片冰心在雪域——访吴江援藏干部、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王益冰
来源: 《吴江日报》2014年8月6日01版       发布时间:2014-08-06 08:41
  2013年7月,带着组织和家乡人民的重托,苏州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吴江区委常委王益冰远赴拉萨市林周县开展工作,担任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成为吴江继范建坤、孙悦良之后第三名援藏的党政干部。
  进藏一年以来,王益冰在林周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如何,广受吴江党员干部和市民的关心、关注。近日,本报记者赴西藏林周,专访了王益冰。
  问:王书记,进藏工作一年以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进藏前后,对林周的印象有什么变化?
  答:首先非常感谢家乡媒体不远万里来到西藏。应该讲,林周跟苏州有着20年的深情厚谊,从我们所熟知的范建坤书记1995年进西藏,到我跟卫国、习庆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进来已经整整20年了,随着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我们对援藏工作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与南亚诸国接壤,宗教文化深厚,生态资源独特,在我们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地位十分特殊,所以对我们援藏干部来说,必须牢记嘱托,增进民族团结,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我们江苏和苏州良好的资源优势,充分依托前六批援藏干部打下的扎实基础,充分考虑林周现有的发展情况,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进一步拓宽我们援藏的思路。
  问:进藏之后,有没有遇到一些原来没想到的具体困难?
  答:西藏的自然环境跟苏州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也许夸张了一点,但高原缺氧造成的种种不适以及对身体显性和隐性的威胁都不容忽视,这是其一。另一个实实在在的困难在于西藏的客观条件、历史文化背景跟内地比较、跟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异非常大,尤其是经济,当地产业基础非常薄弱,产业的提升发展更是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所以我们要在援藏期间,在集中力量搞好一些民生实事项目的同时,突出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聚焦产业和人才,通过我们两地的交流合作,尽可能多地培养西藏本土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管理力量,规划建设好产业转型的载体和平台,以此来提升林周自身的发展能力。
  问:进藏工作一年以来,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我来之前以为林周这边的教育一定相对落后,事实上来了以后看到,经过历任的援建和中央政策扶持,这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了99%以上,孩子们绝大多数住校,教材跟内地没有什么差别,学校的硬件条件包括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在这边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最关键的是农牧民培养子女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若干年前,不少家长将小孩送进寺庙进行教育。学校教育的普及是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这个地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这一点我印象十分深刻。
  问:援藏一年以来,您在林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未来的打算和规划有哪些?
  答:今年是援藏20周年,我们也在回顾总结。应该说前六批我们的援藏工作突出了林周基础设施、城市发展以及民生项目设施,这些领域的建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也提升了当地群众生活质量。
  我们第七批来了以后,重点考虑依托林周丰富的种养殖业基础,以及藏药材、矿业、矿泉水等资源,把产业链拉长,重点发展这些产业的后续加工,以进一步提高这些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所以我们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产业转型。我们集中援藏资金,规划了以健康产业为主的林周鹏博健康产业园,现在这个产业园报批手续完成,组织构架到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可喜的是,矿泉水项目已完成2亿元的公司注册,光伏发电、青稞深加工、葡萄酒生产等多个项目都已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
  第二是依托林周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拉萨这样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优势,来规划和发展林周的旅游业,这也是我们未来几年想重点推进的。林周旅游资源丰富:有藏传佛教名刹热振寺,有中国最高海拔的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内最高海拔的盘多水利风景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白唇鹿等。目前我们的旅游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随着外部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下一步就是整合林周北部三乡的优势资源,规划建设热振风景区。
  第三,我们想进一步加强苏州对口援藏中具有苏州特色的乡镇之间对口援建,这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林周总共有9乡1镇,对应苏州9个镇区(开发区)进行结对援助,这个对口援建机制起步于第三批援藏干部,经苏州市政府研究,去年专门发文强化两地的交流合作,在此也特别感谢对口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实际上,林周各乡镇的公共财政几乎为零,这项援藏工作也实实在在帮助到我们林周的乡镇,无论在基层的政权建设上,还是在民生改善、经济文化建设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进了藏汉民族的团结。
  第四,想在两地的人才交流学习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这项工作得到了苏州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上半年已经有30名干部到苏州进行培训学习。林周的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最缺的其实还是人才,产业转型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所以下半年还要继续加大学习培训的力度。9月份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苏州进行一个月的跟班学习,第四季度安排10名基层正科级干部开展为期3个月的挂职学习。我们是想通过每年不低于50人的培训,来加快提升林周干部和专技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问:王书记,请您谈谈对援藏工作的理解。
  答:20年来,西藏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应该讲得益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去年俞正声主席来西藏,提出了“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我们对西藏的援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苏州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前六批援藏干部前赴后继的努力,无论是资金的投入、专业人才的培养、民生事业的改善,还是两地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都既有特色又有成效。
  在对口援藏20周年之际,我十分感谢家乡人民对援藏工作的支持,我们真切感受到藏族同胞20年来积淀起来的深情厚谊,可以说林周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苏州人民的无私援助。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还是请大家更多地关注在遥远的青藏高原、雪域之巅,有这么一个已经积累了几十年感情的亲戚,有机会的话到这里来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