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经济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掠影
为党员服务,面向基层夯实基础;
建党员之家,团结党员凝聚党心。
热情接待,耐心受理,细心承办,真心服务。
您有快乐,请告诉我们,让我们彼此共享;
您有问题,请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面对;
您有忧愁,请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分担;
这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家”。
这是吴江经济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的一幅宣传标语。正式启动于今年1月的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在开发区党工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8个多月的成功运作,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正日益成为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们共同的“家”。
找到了“家”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沈,到吴江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报到后,不知道自己的组织关系该如何接转。人生地疏的她在办理人事登记时,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后来中心帮她解决了问题。类似的情况多不胜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小黄介绍说,很多党员不熟悉关系接转程序,而且大多只和企业请了一两个小时的假。碰到这种情况时,小黄就干脆揽下了这些活。最多的一天,她帮16名党员到市委组织部办理了关系接转手续。
截至目前,吴江经济开发区已建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27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达到了500多名。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专门开辟了窗口,配备了专人,承接区内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档案托管、档案查询、求助热线等服务内容。针对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中心还专门建立了党员联系电话登记制度,对每位转入、转出党员的手机、家庭电话号码等进行详细登记,确保随时能联系。
拥有了“家”
一走进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就会对这里宽敞舒适的环境、崭新齐全的设施发出赞叹。中心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内设党员活动室、谈心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健身区等9个功能馆室。凡转入区内企业的党员,都会领到一份《党员服务中心简介手册》和一张党员管理服务卡,党员管理服务卡成了每个党员作为这个大“家”成员的身份标志。据统计,电子阅览室至今的上网总时数已超过了1000个小时,《吴江经济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网站的日点击率最高时超过了4000次。
来自区内一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龚女士说,平时她在企业上班很忙,没有时间上网学习,下班后一有空她就往党员服务中心跑,因为在这里她可以上网浏览信息,翻阅各类图书资料,不断增长知识才干。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作息时间,除了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正常开放外,中心工作人员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星期三晚上和星期天为党员们服务。这种人性化的操作,受到了区内党员的普遍欢迎。另外,为了提高党员的素质以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中心还开设了党员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为“家”添风采
吴江经济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内的党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轻、学历高的党员,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益智活动,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才华、展现风采的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今年4月份,中心开展了党员风采征文活动,许多爱好文学的党员踊跃参加,活动共收到了37篇征文。在“七一”联欢会上颁奖时,连台湾商人也连连夸奖党员的多才多艺。在刚刚结束的《党章》知识竞赛中,一举夺冠的开发区东明党支部,在该企业内部更是受到了公司老总的重视和嘉奖,大大提升了党员们在企业中的地位。区内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公司总经理说:“共产党员的素质确实不一样,我也要招聘一些党员员工来我们公司,让他们作出榜样,带动其它员工。”
凝聚在这个“家”
“我们来自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能走到一起交流,共同成长,全靠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它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开发区一家台资企业的邵女士在每周日下午举行的一次党员交流会上这样来描述中心,这也是很多来此活动的党员们的真实体会。自从开发区有了党员服务中心,这些年轻的党员又可以像在校期间一样过上集体组织生活,这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在这里开展活动时,党员们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工作之余其乐融融。据中心工作人员小黄介绍说,党员们常自发聚在一起,开一些对时事政治方面的讨论会,虽然有时会有一定程度的争论,但这种争论不仅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而且相互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当我们从党员服务中心采访归来时,吴江经济开发区组织人事劳动局局长杜茉对我们这样说,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越来越多,一般学历较高,有的还是研究生,他们对正常地过组织生活有一种强烈的意愿。自从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后,这些党员有了很强的“家”的归属感。党员服务中心也成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增强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的有效载体,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窗口。

(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窗口一景)

(电子阅览室受到广大党员的欢迎)

(党员活跃在《党章》知识竞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