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农村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纪实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样的季节里,走进我市农村基层,映入眼帘的满是令人欣喜的景致:车间里,那一排排整齐的机器正隆隆轰鸣;田头上,那一棵棵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果树正迎风摇摆;池塘里,那一拨拨银色的鱼儿正欢快蹦跳;村里的群众都满脸堆着笑容,谈论着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所有这一切,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市在农村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带来的喜人成果。
敢为人先 带头创业
横扇镇圣牛村以织造羊毛衫闻名,共拥有各类横机2000多台,加上相关的缝制、包装、运输等辅助产业,村民们靠羊毛衫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起这些村民们都说,那是学咱李书记的样。村党总支书记李洪奎在村里第一个买横机做羊毛衫,第一个引进电脑横机提高技术含量,第一个开辟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接受国外定单,第一个购买商标使用权打出国际品牌,做一样象一样。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前来取经学习,李洪奎对此也是乐此不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带领群众致富,就要自己先做出个样子来。”现如今,不少村民也学会了电子商务贸易,10多户村民还引进了30多台电脑横机,走上了一条现代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全市241个行政村中已有518名村干部通过独资、参股、合伙等形式,创办各类企业或经济实体425个,投资总额达43710万元,共吸纳劳动力就业4.5万多人。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在这些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广大村民也纷纷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通过党员带头致富,基层党组织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变管理为服务,引领群众创业致富,从而为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勇闯新路 致富为民
平望镇顾扇村的养殖户夏福林这两天特别高兴,他养殖的20亩白鱼近日已经全面上市。虽然今年白鱼行情低迷,但是夏福林由于加入了村党总支书记顾荣明的水产养殖联合体,今年仍然将有较为稳定的收入。顾荣明介绍说,当初成立联合体主要是想扶持村里的几户贫困户,所以采取所有投入全部由自己承担、不要农户一分钱的办法,农户只负责日常的养殖和管理,每年给予固定工资5000元,另加纯利润的30%。几年下来,联合体内的5家农户每户年收入都在4到5万左右,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近来还有不少养殖户也都想加入联合体,以降低独自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
类似顾荣明水产养殖联合体的合作化组织在我市不在少数。松陵镇汤华、黑龙等村的村干部针对传统家庭式作坊生产的禽蛋销路不畅、利润低的实际情况,发动群众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共同争创品牌,增加了销售量和利润率,增强了八坼禽蛋的市场竞争力。震泽镇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干部投资金、包风险,农民投劳力、保收益的办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类似的组织形式,一方面有效保护了党员干部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形成了有效互补。
典型示范 凝心聚力
桃源镇利群村党总支副书记屠建文看准国内纱线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产品需求旺盛的特点,积极投资纱线产业,到现在已拥有一家纱线总厂和三家分厂,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元,年销售超过1亿元。屠建文创办的企业吸纳了大量的本地劳动力,在他企业工作的村民年收入都在15000元以上。屠建文致富后不忘为民造福,不仅捐款为村里造桥修路,而且带领群众一起创业。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有6户家庭纷纷走上了生产纱线的致富之路。村党总支以此为典型,教育引导和积极鼓励其他党员干部投身“双带”实践。截至目前,村里6名定工干部和88名党员中,分别有4人和 45人从事服装、酿酒、纺织、养殖等行业,创办各类企业25家,带动村里就业400多人。
典型示范成为了开展“双带”活动的有力举措。2003年,我市评选出20个“双带”先进党组织和18个“双带”优秀党员,通过组织新闻采访、摄制电教片、大会表彰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市还注重对村干部“双带”能力的培养。确定每年3到4月为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月,组织20多个科技和产业部门,深入农村基层,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党员干部本领知识,使其每年都掌握1到2门新技术。定期举办村干部培训班,3年对村主要干部轮训一遍,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从而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迅速健康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队伍保证。

(“双带”给平望镇顾扇村的养殖户们带来了喜人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