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纪实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人才工作这一基础性工程显得十分重要。我市历来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抢占区域性人才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引进人才 拓宽招才新途径
镜头一:10月22日,我市举办2005中国 吴江高校“双推”活动。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67所高等院校相关负责人来到我市,现场设立展台推荐优秀毕业生和推介科研项目。我市300多家企业协议引进毕业生5000多人,签订毕业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人才等合作项目30多个。
镜头二:10月26日,我市48家用人单位组成大型人才招聘团,赴东北举办吴江市(哈尔滨)人才招聘专场活动。活动吸引了5000多人到场应聘,现场达成意向15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
镜头三: 今年4月,市农林局经人事部门批准,赴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公开招聘了7名高层次应届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6名,均为当前我市农林系统的紧缺专业人才。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掀起大规模引进人才的高潮。4月24日常熟市举办的首届江苏沿江地区“双高”人才交流会上,9月10日省人事厅举办的2005年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暨高级软件人才招聘会上,10月21日苏州人事局举办的中国苏州第四届电博IT人才交流会上,到处都活跃着吴江招才引智的身影。从今年3月起,市人才服务中心改每周举办两次人才集市为每周三次,并建立健全了人才供求信息网,为企业和人才双向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根据本地产业特点,我市还专门举办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机械电子、丝绸纺织等专场招聘会,举办2005年夏季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毕业生择业洽谈会,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今年以来已举办人才集市100多场,签约各类人才14000多人。
培养人才 创出工作新举措
镜头一:在6月8日我市举办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大型高级经济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等为通过资格认证培训的我市首批92名国际职业经理人颁发了资质证书及铭牌。我市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引进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项目,目前已举办了3期培训班。
镜头二:今年年初,35名优秀人才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顺利进入高校就读研究生,学费由市财政列支,学成后将返回我市工作。至此,我市分三年实施的“百名硕士培养工程”已进入服务管理阶段,共计102人正攻读国内10多所高校的20多个硕士专业。
镜头三:6月中下旬,我市举办人力资源管理境外培训班,组织30名组织人事干部赴新加坡策略研究学院,接受为期9天的系统培训。回国后,干部们纷纷结合实际,为促进我市人才工作的创新创优而进行思考调研。
对人才开展大规模培训,是我市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我市不断加强工作力度,拓宽培养人才的途径和载体。先后组织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组织人事干部、卫生管理干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干部等赴新加坡,优秀中青年干部、外经外贸干部赴上海接受教育培训,以国内外高等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本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举办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培训班、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班、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论坛,在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启动机关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针对本地需求大规模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菜单式”的教学办法,供人才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学。在《组工之友》党建网站开设“干部教育课堂”专栏,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辟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教育培训的新载体。
使用人才 营造创业新环境
镜头一:吴江市专家咨询团9月20日正式成立。42名精英人才除了日常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外,将定期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帮助。
镜头二: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500多名外地高级专家人才,以兼职兼薪、信息咨询、技术顾问等柔性流动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亨通集团,就聘请了10多名两院院士组成智囊团,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镜头三:在去年的全市组织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上,我市首次评选“优秀人才奖”和“伯乐奖”,对12名获奖者分别予以表彰奖励。以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人才奖”、“伯乐奖”为契机,我市正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我市不仅重视引进人才,而且重视用好人才,积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在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建立了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5个引进国外智力项目、8个工程科技研究中心,不少企业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合作关系,为人才创业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我市还十分注重对人才的扶持和激励,建立了市人才开发资金,设立了政府特殊津贴,建立了优秀人才重奖制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助。日前,亨通集团归国博士金晓峰已拿到了国家人事部优秀项目资助经费。专门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市委、市政府领导走访慰问联系专家,举办全市优秀人才座谈会、优秀知识分子政治理论培训班,为优秀人才提供免费体检、借书、疗养等服务,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