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他有一颗红亮的心——记运西派出所社区民警、“烈火英雄”王恩鹏
来源: 《吴江日报》2014年6月18日02版       发布时间:2014-06-18 10:44
  说起王恩鹏,吴江的很多百姓可能并不陌生,尤其是运西辖区范围内的居民,对这个胖乎乎的“烈火英雄”更是印象深刻。“80后”的他,曾两度冲进火海,用自己的舍身救险书写如火青春。
  王恩鹏,2008年通过江苏省公务员统一招考进入警队,现为运西派出所西湖花苑社区民警。抛开“烈火英雄”的光环,面对平凡而又琐碎的社区警务工作,王恩鹏始终保持着积极、平和的心态,创新方式,为民服务,用一颗火热的为民之心服务群众。
  面对危险他似一团火
  2013年4月23日晚上9时许,柳胥小街一外来人员居住的临时工棚着火。正在值班巡逻的王恩鹏接到指令后,立即带领消防警辅赶往现场。抵达火场后,面对着两层楼高的烈火,王恩鹏一边指挥消防警辅迅速组织灭火,一边疏散周围群众。
  这时,机敏的王恩鹏发觉一个身影突然冲进了紧邻着火场西南角的杂货铺,他随即也冲了过去。危急关头,一名中年妇女还在掏着柜台里的钱,这时火势越来越大,情况十分紧急。王恩鹏在大声劝诫该妇女离开时,瞥见了墙角放着的连着皮管的瓦斯罐。如果爆炸,房子、看客都可能遭殃,后果不堪设想。
  很快,王恩鹏折返屋内,关上阀门后,拉掉皮管,抱起已经发烫的钢瓶迅速跑到了南边的空地上,而就在火势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又一个瓦斯钢瓶出现在王恩鹏眼里,来不及歇息,王恩鹏再次折返,连拖带拽,将这颗“定时炸弹”拖到了安全地带。而就在王恩鹏第三次想要折回火场时,他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王恩鹏因为吸入过量的炽热浓烟,导致人体缺氧,呼吸道受到严重损伤,现在,王恩鹏的右肺下部有三分之一都钙化了,医生当时告诉王恩鹏,年纪上去后,肯定会有些影响。而说起这些,王恩鹏的语气都是淡淡的。
  用火样勇气打击犯罪
  王恩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实现了神圣的入警誓言。“我是警察,我不上去谁上去”———这是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恩鹏说的一句话。
  而这,已经不是王恩鹏第一次在火场中勇往直前。
  早在2012年5月,花港村一户农宅因煤气管道泄漏引发火灾,这个胖乎乎的民警不顾个人安危,冲上三楼将一名爬上楼顶惊慌失措的河南打工女孩儿抱出了火场。2013年5月,在吴江区公安局“十佳青年民警”颁奖典礼中,王恩鹏荣获特别设立的“如火青春奖”。
  作为一名“80后”社区民警,王恩鹏的所作所为配得上“如火青春”这几个字。而在日常工作中,在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王恩鹏更是一直风风火火,冲锋在前。
  自2010年以来,王恩鹏立足于西湖花苑这一外来人口集中、治安环境复杂的基层警务区,不断开拓创新,深入一线,而他也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我在辖区的知名度达到95%以上。”王恩鹏打趣。要知道,在一个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达9比1的社区,要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得要在基层花多少功夫。
  就着这么高的“知名度”,社区民警的“名片”走进各小区后,找王恩鹏解决问题的电话每天都有10余个。“外来打工者打我电话,大多集中在下班时间,一个是晚上10点左右,还有一个是晚上12点,他们打电话来,总归有他们的难处,我自然得要耐心回复,这才对得住他们的这份信任。”
  多年来,王恩鹏共为出租户推广安装技防设施1000余套,通过暂住信息采集抓获网上逃犯40余名,协助破获各类侵财案件30余起,处理并化解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矛盾近40次,辖区的治安形势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发案率也稳步下降。
  用火热心肠服务群众
  虽然是一名“80后”,但是,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总结,王恩鹏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群众工作宝典”,他总结为:只要把准群众脉搏,解决群众难题,群众自然就认可你,敬重你,甚至依赖你。
  在担任社区民警之前,王恩鹏也从事过内勤一职,但是,更偏爱基层工作的他,在几经自我推荐及向上申请之后,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社区民警,说白了,就是要主动和群众打交道,而他所负责管辖的西湖花苑警务区,是一个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外加辖区内很多是拆迁居民,一些社会问题如私房出租、黑车集聚、违章私搭等较多,社会治安相对较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做群众工作,王恩鹏从起初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换位思考是关键,站在他们的立场,在合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消除群众的疑虑,解决群众的难题,才能让群众敢于和你说话。”
  回忆往昔,王恩鹏有太多印象深刻的记忆。2011年大年初三,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还很浓厚,这时,王恩鹏接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电话。“我怀孕了,男朋友却突然不知所终,厂里也不做了,现在连三餐都没着落。”电话那头的女子声泪俱下,向王恩鹏寻求帮助。
  “当时,我其实很想和她说教一番,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此时我还去指责她,那定是雪上加霜,对于一个只身来吴的打工者并不合适。后来,我帮她与老家的民政部门、村里都进行了联系,她也听从我的建议,回到了老家。”
  最让王恩鹏欣慰的是,没过多久,女子给他打来电话。“你是一个好官。”简短的6个字,王恩鹏把它看作是最好的褒奖。“我不是官,在群众工作中,我们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处理问题,而应是平等的,相互体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