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正文
为贫困生做点事,再忙再累也乐意——记铜罗中学退休教师李金林
来源:
《吴江日报》2014年6月13日02版
发布时间:2014-06-13 09:17
李金林是铜罗中学的退休教师,从1996年参加春蕾助学结对仪式起,至今已有18个年头。18年来,李老师风雨无阻,每日为贫困学子奔波,截至目前,共为189位贫困生牵线搭桥筹集读书资金22万多元,个人结对助学十几名学生近万元,圆了许多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在讲台上,李老师是学生尊敬爱戴的班主任;走下讲台,他又当起了联系贫困生的“班主任”。李老师说,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就要走近他们,心里多想着他们,感情上和他们打成一片。“为贫困生做点实事,再忙再累我也乐意。”
50年辛勤,他成了学生的知心人
1963年走上讲台,2002年退休,但至今,李老师依然活跃在帮助贫困生的第一线。50多年的辛勤与奉献,让李老师的心和学生们贴得更近了。正是他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才让学生们信服他,爱戴他。
李老师教书那会,学生们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去游戏厅的特别多。“小年轻精力旺盛,午休的时候不愿意睡觉。午休、放学,甚至是晚上,我都要到游戏机房去查看,看是否有学生在玩。”李老师说,抓到学生他也不训斥,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来了解到他们即使不打游戏,也不会去休息,就组织学生下象棋,“这也达到了‘动’的效果,象棋很受学生欢迎,去游戏厅的学生明显减少。”李老师笑着说。现在退休了,李老师还被省关工委和省文化厅聘为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义务监督员。
在做贫困生工作时,李老师很注重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有的家庭是因病致贫,有的家庭是父母离婚后才贫困的。有的贫困生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有的则懒散贪玩,郁郁寡欢。”李老师说,这时候就需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工作。
工作细致,他的心里装着学生
退休后,李老师依然天天到学校报到,有时候是和班主任、任课老师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有时候同贫困学生聊聊天,了解他们的近况。“这样他们有啥困难我就能第一时间知道,我心里也踏实一点。”李老师说。
为了了解学生家中真实情况,李老师经常家访。他不仅同村上的干部了解学生家的具体情况,还经常同村里的人打听。了解情况后,李老师一回来就建立贫困生档案。只见档案中写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连学生结对助学的清单、每次考试的成绩等都写得仔仔细细。
在家访过程中,李老师得知贫困生小林父亲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他早自习一直迟到,原来农忙时他得帮家里干活。于是李老师找到小林的班主任,请他通融,允许小林“迟到早退”,在不影响成绩的前提下干好农活。
贫困生小良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一直寄养在亲戚家,李老师就成了他的“义务监护人”。小良的助学金都存放在李老师这里。李老师专门用一本本子记录小良的学习、生活费用,还有他的成长历程。对小良,李老师已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成了他的亲人。他总是对小良苦口婆心,鼓励他认真读书,诚实做人。初中毕业后,李老师帮助小良在附近企业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你真心为学生着想,把他们放在心里,学生也会信任你,这样子开展工作就会更加有效。”李老师感慨地说。
传递爱心,学生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我的优势就是我亲近学生,工作中更能依靠学生。”李老师说,他不仅自己帮助贫困学生,还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李老师的家人和亲戚以及学校的同事,也逐渐成为贫困生的帮助者,帮困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而他教过、帮助过的学生,更是成了爱心接力棒的下一任主力选手。
在李老师的牵头下,曙光爱心奖励助学会成立了。曙光爱心奖励助学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曾经受到过资助的贫困学生,他们希望在经济和精神上帮助更多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以此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关怀。
一个个贫困学子,在李老师和一批好心人的关心和鼓励下,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更懂得了坚强和感恩。这让李老师欣慰,也更坚定了他帮助贫困学子的心。
现在,诸多荣誉纷至沓来。2002年退休至今,李老师获得国家级、省级、苏州市级、吴江区荣誉证书24张:“吴江十佳慈善之星”、“春蕾助学”十大“爱心使者”、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五老”、“苏州市十佳党员服务之星”、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热心助学先进个人”……
面对荣誉,李老师云淡风轻,他依旧骑着旧自行车在学校、贫困学生家里往来穿梭。
在讲台上,李老师是学生尊敬爱戴的班主任;走下讲台,他又当起了联系贫困生的“班主任”。李老师说,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就要走近他们,心里多想着他们,感情上和他们打成一片。“为贫困生做点实事,再忙再累我也乐意。”
50年辛勤,他成了学生的知心人
1963年走上讲台,2002年退休,但至今,李老师依然活跃在帮助贫困生的第一线。50多年的辛勤与奉献,让李老师的心和学生们贴得更近了。正是他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才让学生们信服他,爱戴他。
李老师教书那会,学生们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去游戏厅的特别多。“小年轻精力旺盛,午休的时候不愿意睡觉。午休、放学,甚至是晚上,我都要到游戏机房去查看,看是否有学生在玩。”李老师说,抓到学生他也不训斥,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来了解到他们即使不打游戏,也不会去休息,就组织学生下象棋,“这也达到了‘动’的效果,象棋很受学生欢迎,去游戏厅的学生明显减少。”李老师笑着说。现在退休了,李老师还被省关工委和省文化厅聘为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义务监督员。
在做贫困生工作时,李老师很注重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有的家庭是因病致贫,有的家庭是父母离婚后才贫困的。有的贫困生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有的则懒散贪玩,郁郁寡欢。”李老师说,这时候就需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工作。
工作细致,他的心里装着学生
退休后,李老师依然天天到学校报到,有时候是和班主任、任课老师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有时候同贫困学生聊聊天,了解他们的近况。“这样他们有啥困难我就能第一时间知道,我心里也踏实一点。”李老师说。
为了了解学生家中真实情况,李老师经常家访。他不仅同村上的干部了解学生家的具体情况,还经常同村里的人打听。了解情况后,李老师一回来就建立贫困生档案。只见档案中写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连学生结对助学的清单、每次考试的成绩等都写得仔仔细细。
在家访过程中,李老师得知贫困生小林父亲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他早自习一直迟到,原来农忙时他得帮家里干活。于是李老师找到小林的班主任,请他通融,允许小林“迟到早退”,在不影响成绩的前提下干好农活。
贫困生小良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一直寄养在亲戚家,李老师就成了他的“义务监护人”。小良的助学金都存放在李老师这里。李老师专门用一本本子记录小良的学习、生活费用,还有他的成长历程。对小良,李老师已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成了他的亲人。他总是对小良苦口婆心,鼓励他认真读书,诚实做人。初中毕业后,李老师帮助小良在附近企业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你真心为学生着想,把他们放在心里,学生也会信任你,这样子开展工作就会更加有效。”李老师感慨地说。
传递爱心,学生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我的优势就是我亲近学生,工作中更能依靠学生。”李老师说,他不仅自己帮助贫困学生,还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李老师的家人和亲戚以及学校的同事,也逐渐成为贫困生的帮助者,帮困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而他教过、帮助过的学生,更是成了爱心接力棒的下一任主力选手。
在李老师的牵头下,曙光爱心奖励助学会成立了。曙光爱心奖励助学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曾经受到过资助的贫困学生,他们希望在经济和精神上帮助更多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以此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关怀。
一个个贫困学子,在李老师和一批好心人的关心和鼓励下,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更懂得了坚强和感恩。这让李老师欣慰,也更坚定了他帮助贫困学子的心。
现在,诸多荣誉纷至沓来。2002年退休至今,李老师获得国家级、省级、苏州市级、吴江区荣誉证书24张:“吴江十佳慈善之星”、“春蕾助学”十大“爱心使者”、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五老”、“苏州市十佳党员服务之星”、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热心助学先进个人”……
面对荣誉,李老师云淡风轻,他依旧骑着旧自行车在学校、贫困学生家里往来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