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群众的事 比天还大——记太湖新城(松陵镇)司法所所长朱金观
来源: 《吴江日报》2014年6月6日01版       发布时间:2014-06-06 10:03
  2005年以来,个人接待来访和法律咨询近4000人次,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50余起,制止群体性上访120多起,防止重大矛盾纠纷激化300多起……多年来,无一起因调解不成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
  这人就是朱金观,太湖新城(松陵镇)司法所所长。
  “群众的事,比天还大。”朱金观说,正是把群众当亲人,用真心、真情、真意来做群众工作,才能真正把群众的事做好。
  真心:换位思考赢得信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滋生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演变成危害社会稳定的大事。”朱金观说,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减压阀”。
  朱金观遇到的棘手问题不少,如何调解这些矛盾?“首先要获得群众特别是矛盾双方的信任,只有群众信任了才能做好工作,所以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双方的利益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提高调解成功率的关键。”朱金观说。
  调解之初,当事人双方总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面对这个调解的“老娘舅”,他们也会恶言相向。面对抱怨甚至叫骂,朱金观没有丝毫的胆怯和畏惧,他经常在稳定群众的情绪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
  近10年来,每一次成功调解,都为朱金观树立了良好口碑,群众对他有了信任度与依赖感。“现在,每年有很多群众,都是咨询我后,双方自行达成共识进而和解,这样的情况占到调解案例的20%~30%。”朱金观对自己用个人魅力化解矛盾感到很欣慰。
  真情:春风化雨做好工作
  调解成功,是最美的事,被群众依赖,是最幸福的事。朱金观说,从事群众工作,酸甜苦辣都有,但只要最终是甜的,那就够了。
  “一名优秀的司法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口才,还要装着公心、良心和责任心。”朱金观说,“在调解工作中,我们接触的很多都是弱势群体,在依法办事、公平处理的同时,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用感情来打动人。”
  有一次,朱金观接待了一位姓朱的老太。朱老太跟儿子吵架,被赶出家门。听完朱老太哭诉,朱金观马上赶往她家。当天,朱老太的儿子不在,朱金观只好打道回府。第二天下午,他又驱车赶去,一直等到朱老太儿子下班回来。为融化母子心中的坚冰,朱金观打出亲情牌。他唠着家常,倾听双方的诉说和宣泄,在朱金观和风细雨的劝说下,母子俩和好如初。
  调解一个案例,跑一两趟,是正常,来回折腾数十趟也不是怪事,但是让矛盾双方和解,让心中愤怒抚平……对于朱金观来说,这些都是最好的回报。
  真意:心里始终装着群众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是朱金观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这部分人群是特殊人群,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和支持,一旦社会、家庭把他们排斥在外,他们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大。”朱金观说,在工作中,他特别重视对这类人群的帮教、走访。
  就拿菀坪社区居民邹某来说,从13岁开始偷盗,先后“四进宫”,家人放弃了他,左邻右舍孤立他。尽管在监狱表现良好提前获释,但他却因自己的污点无颜回家。
  为此,朱金观三次走访邹家:第一次见面还没开口,其父说没这个儿子;第二次上门,其父避而不见;第三次刚进家门,其父老泪纵横,不停地说:“朱所长,我养了个不争气的儿子,实在是丢人,他出来是个祸害啊!”
  一周时间,朱金观九次登门,直到老邹接纳儿子。之后,朱金观又帮邹某联系了工作,帮他重新做人。这些,对于朱金观来说,更像是一份使命与责任。
  近年来,朱金观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群众心中优秀司法所长”、江苏省人民调解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苏州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吴江“优秀市民”、“吴江好人”等荣誉称号。
  “你把百姓、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把他们装在心里,群众才会信任你,把你当亲人,做群众工作才能更加有效。”面对一系列荣誉,朱金观显得很淡然,他说,“知民情 暖民心 解民忧”将是他永远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