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践行群众路线——我区扎实推进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工作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4-05-26 16:3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区用实践来贯彻路线,用行动来取信于民。
5月21日上午,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如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最新精神,总结全区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研究第二环节活动安排。区委书记、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梁一波强调,要按照立知立改、正风肃纪的要求,着眼群众满意抓好“四风”问题整改,坚持说到做到、雷厉风行,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能改的立即改。
抓好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的重要保障。活动开展以来,区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查摆出的问题,区级层面研究制订了《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专项行动方案》,已由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经区委常委会审议后,即可实行;各地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地方改起。
各区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改起
镜头一:拆除柱墩,让进1.5米宽度,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故事发生在太湖新城(松陵镇)的厍港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意见,村民反映村办公用房的柱墩影响两车交会,希望让进一点。在多方听取意见后,村里拆除了柱墩。
各镇(区)作为全区教育实施活动的重要板块,对学习教育、征求意见阶段收集到的意见建设,不等不靠,认真研究、主动化解,以扎实有效的整改举措,得到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大力实施“五心”惠民实事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意见征求过程中,碰到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带回研究讨论后提出整改措施,在本单位不能解决的,统一上报开发区党工委,由党工委研究,形成无缝对接、层层推进整改措施再落实体系。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要求“事无巨细,有问必答”,即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只要是群众有反映的,一定要与事对接,与人见面,有问必答。有村民提出公交车司机服务态度差,存在晚点等问题,党工委领导当即要求相关责任人整改,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结合“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2287户次,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97条。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流转到各相关责任单位,能解决的马上办,一时不能解决的,列出整改计划。推出建立市容市政应急抢修小分队、上线“盛泽智慧行政服务”手机APP客户端等便民举措32条。
太湖新城(松陵镇)坚持“热点问题”先行整改,“面上问题”合力共改,“重点问题”强力深改。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类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召开会议集体研究,逐条明确责任单位、整改要求以及办理时限等,确保办理部门明确、办理结果清晰、答复解决及时,定期开展督查,倒逼作风效能真提升。
七都镇党政领导班子抓好“四个带头”,即带头抓学习、带头听真话、带头改作风、带头做实事,对征求到的“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即知即改,制定《七都镇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规范干部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各村“第一书记”,积极破解村级发展难题。
桃源镇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及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意见》两个文件,排定计划总投资超21亿元,年度投资逾8亿元的36个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交通畅行、宜居乐学、能级提升、环境改善、生态文化、平安和谐等6大方面。
震泽镇对在征求意见建议中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老街改造影响居民水电和出行、镇南社区景区停车难、镇南路交通堵塞等问题,通过走访联系,各部门协调,抓紧制订整改方案。制定机关部门、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社干部效能考评办法,着力提升镇、村两级服务水平。
平望镇制定《镇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联系挂钩各村工作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信访轮值制度,完善镇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制度,今年全镇党员干部共联系企业195家。建立健全“目标、措施、责任、进度”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要求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基层,争当发展一线尖兵。
机关部门:一把手在一线听民声接地气
镜头二:针对群众反映的公共自行车损毁较多的问题,区城管局对公共自行车设施开展为期一周的整修工作,共维护及现场维修自行车2324辆,返仓库维修448辆。
近期,各相关单位“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征求意见、查找问题,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有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区民政局针对无法纳入低保边缘但实际生活存在困难的群众专门施策,5月起与苏州同步将困难对象的救助范围从原来的13类拓展到15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更多生活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区人社局积极破解群众反映撤市设区后医保卡在吴江与苏州之间不能通用的问题,第一时间架设医保专线,使吴江区参保人员可以在苏州城区9家市级医院(含分部)刷卡就医结算。为方便就业,开发出了江苏省第一个就业类手机客户端《吴江就业》,实现手机求职,推进网络职介。
区环保局牵头重拳出击“三无三废”生产点,对全区范围内270余家“三无三废”生产点进行集中取缔,解决气味扰民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区旅游局针对一些市民希望能更多地享受到吴江旅游让利优惠政策的建议,积极开展“双看赏美”、“5·19”惠游吴江等活动。同时把涵盖吴江六大主要景点、售价仅为原价1/5的吴江旅游年卡销售扩大到苏州市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在苏高等院校在读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让吴江旅游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此外,区教育、农委、商务、住建等单位也对“一把手在一线”活动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制定出台相关立行立改举措,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窗口单位:将服务延伸到“末梢神经”
镜头三:在盛泽镇行政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居民络绎不绝。大厅出入境窗口不断有人前来咨询相关政策。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居民办理护照及各类签证,都要跑到区里,自从出入境管理职能进驻大厅后,居民不出镇就能办好相关业务,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区以窗口单位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区、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区行政服务局以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为主线,在项目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效能上做加法,不断深化“无疆服务”品牌。借鉴先进地区行政审批经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系统设计,梳理确定“吴江版”权力清单。实行局领导挂钩支部蹲点窗口制、局机关党员全员导服制、窗口工作人“三亮三比三评”制和“12345”便民服务夜间值班制等多项便民服务举措,实现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事项大提速。
镇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分片设点、联网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推行敞开式办公,将政府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监管等职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于一点,敞开受理群众各类需求,解决“门难进”问题;实施规范化管理,推行党员示范岗、流动红旗制、星级评价制、全流程网控等做法,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化解“脸难看”问题;推进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个对外平台受理、多项内部流程“并联式”处理,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起来,破解“事难办”问题。
强化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区249个村、59个社区实现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将便民服务延伸到“末梢神经”。结合“政社互动”工作,推进机关优质资源下沉、服务项目下沉。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已实现社保医保缴费、居住证和公交卡办理、水电燃气及通讯费缴纳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事项的现场办结。对宅基地审批使用、计划生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类17项需由上级部门办理的重点业务,在便民服务中心显著位置公示办理流程图,由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承接后,明确专人负责限时代办。
5月21日上午,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如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最新精神,总结全区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研究第二环节活动安排。区委书记、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梁一波强调,要按照立知立改、正风肃纪的要求,着眼群众满意抓好“四风”问题整改,坚持说到做到、雷厉风行,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能改的立即改。
抓好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的重要保障。活动开展以来,区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查摆出的问题,区级层面研究制订了《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专项行动方案》,已由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经区委常委会审议后,即可实行;各地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地方改起。
各区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改起
镜头一:拆除柱墩,让进1.5米宽度,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故事发生在太湖新城(松陵镇)的厍港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意见,村民反映村办公用房的柱墩影响两车交会,希望让进一点。在多方听取意见后,村里拆除了柱墩。
各镇(区)作为全区教育实施活动的重要板块,对学习教育、征求意见阶段收集到的意见建设,不等不靠,认真研究、主动化解,以扎实有效的整改举措,得到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大力实施“五心”惠民实事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意见征求过程中,碰到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带回研究讨论后提出整改措施,在本单位不能解决的,统一上报开发区党工委,由党工委研究,形成无缝对接、层层推进整改措施再落实体系。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要求“事无巨细,有问必答”,即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只要是群众有反映的,一定要与事对接,与人见面,有问必答。有村民提出公交车司机服务态度差,存在晚点等问题,党工委领导当即要求相关责任人整改,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结合“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2287户次,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97条。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流转到各相关责任单位,能解决的马上办,一时不能解决的,列出整改计划。推出建立市容市政应急抢修小分队、上线“盛泽智慧行政服务”手机APP客户端等便民举措32条。
太湖新城(松陵镇)坚持“热点问题”先行整改,“面上问题”合力共改,“重点问题”强力深改。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类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召开会议集体研究,逐条明确责任单位、整改要求以及办理时限等,确保办理部门明确、办理结果清晰、答复解决及时,定期开展督查,倒逼作风效能真提升。
七都镇党政领导班子抓好“四个带头”,即带头抓学习、带头听真话、带头改作风、带头做实事,对征求到的“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即知即改,制定《七都镇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规范干部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各村“第一书记”,积极破解村级发展难题。
桃源镇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及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意见》两个文件,排定计划总投资超21亿元,年度投资逾8亿元的36个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交通畅行、宜居乐学、能级提升、环境改善、生态文化、平安和谐等6大方面。
震泽镇对在征求意见建议中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老街改造影响居民水电和出行、镇南社区景区停车难、镇南路交通堵塞等问题,通过走访联系,各部门协调,抓紧制订整改方案。制定机关部门、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社干部效能考评办法,着力提升镇、村两级服务水平。
平望镇制定《镇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联系挂钩各村工作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信访轮值制度,完善镇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制度,今年全镇党员干部共联系企业195家。建立健全“目标、措施、责任、进度”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要求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基层,争当发展一线尖兵。
机关部门:一把手在一线听民声接地气
镜头二:针对群众反映的公共自行车损毁较多的问题,区城管局对公共自行车设施开展为期一周的整修工作,共维护及现场维修自行车2324辆,返仓库维修448辆。
近期,各相关单位“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征求意见、查找问题,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有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区民政局针对无法纳入低保边缘但实际生活存在困难的群众专门施策,5月起与苏州同步将困难对象的救助范围从原来的13类拓展到15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更多生活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区人社局积极破解群众反映撤市设区后医保卡在吴江与苏州之间不能通用的问题,第一时间架设医保专线,使吴江区参保人员可以在苏州城区9家市级医院(含分部)刷卡就医结算。为方便就业,开发出了江苏省第一个就业类手机客户端《吴江就业》,实现手机求职,推进网络职介。
区环保局牵头重拳出击“三无三废”生产点,对全区范围内270余家“三无三废”生产点进行集中取缔,解决气味扰民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区旅游局针对一些市民希望能更多地享受到吴江旅游让利优惠政策的建议,积极开展“双看赏美”、“5·19”惠游吴江等活动。同时把涵盖吴江六大主要景点、售价仅为原价1/5的吴江旅游年卡销售扩大到苏州市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在苏高等院校在读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让吴江旅游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此外,区教育、农委、商务、住建等单位也对“一把手在一线”活动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制定出台相关立行立改举措,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窗口单位:将服务延伸到“末梢神经”
镜头三:在盛泽镇行政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居民络绎不绝。大厅出入境窗口不断有人前来咨询相关政策。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居民办理护照及各类签证,都要跑到区里,自从出入境管理职能进驻大厅后,居民不出镇就能办好相关业务,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区以窗口单位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区、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区行政服务局以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为主线,在项目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效能上做加法,不断深化“无疆服务”品牌。借鉴先进地区行政审批经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系统设计,梳理确定“吴江版”权力清单。实行局领导挂钩支部蹲点窗口制、局机关党员全员导服制、窗口工作人“三亮三比三评”制和“12345”便民服务夜间值班制等多项便民服务举措,实现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事项大提速。
镇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分片设点、联网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推行敞开式办公,将政府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监管等职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于一点,敞开受理群众各类需求,解决“门难进”问题;实施规范化管理,推行党员示范岗、流动红旗制、星级评价制、全流程网控等做法,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化解“脸难看”问题;推进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个对外平台受理、多项内部流程“并联式”处理,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起来,破解“事难办”问题。
强化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区249个村、59个社区实现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将便民服务延伸到“末梢神经”。结合“政社互动”工作,推进机关优质资源下沉、服务项目下沉。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已实现社保医保缴费、居住证和公交卡办理、水电燃气及通讯费缴纳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事项的现场办结。对宅基地审批使用、计划生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类17项需由上级部门办理的重点业务,在便民服务中心显著位置公示办理流程图,由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承接后,明确专人负责限时代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