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动员 开局良好——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掠影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4-03-31 14:27
编者按:2月21日,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抓紧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制订活动方案,扎实推进活动开展。本期《基石》介绍部分镇(区)和机关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开门纳谏 立行立改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泛听取意见,坚持立行立改,充分发挥“区镇合一”的叠加优势,实现融合发展。
拓宽渠道真听。党工委聚焦“四风”,通过“党员干部进万家”、“两代表一委员”接访、“百姓说事”活动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听取意见建议,既让群众有“面对面”向党员干部说心里话的机会,也有“背靠背”给党员干部提意见的机会。躬身反省真查。在认真梳理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剖析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实找准,并注重与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区镇合一”为契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升产业能级、壮大经济实力上,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总投入达25亿元的“五心”惠民实事工程。立说立行真改。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始终,对于听取到的意见,查摆出的问题,能改的立即改,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从活动一开始,就让干部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22.6%,考察支出下降57.5%,会议费用下降52.4%,公车使用经费下降4%,党员干部做到会员卡“零持有、零反映”。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突出问题导向 强化服务能力
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服务能力,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注重集成性。下基层征求意见建议按照“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思路开展,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分为“四风”问题以及城建、民政、城管、卫生、农业等具体类目,涉及“四风”问题的,集中梳理汇总后反馈至相关部门和个人;涉及具体问题的,直接流转到相关责任部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突出针对性。党员干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重点面向贫困户、动迁户、上访户等诉求较多的群体倾斜,变“上访”为“下访”,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征求意见建议的同时前置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强化创新性。各机关单位结合部门实际和业务专长,组建了红盾服务队、美丽乡村宣传服务队等23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送戏下乡、送法进村、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强化分类指导 注重统筹推进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针对辖区内面广量大的基层党组织,着力强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覆盖重全。全区71家机关室、局(公司)、村、社区及大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独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孵化中心下属党组织参加所在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实现活动全覆盖。工作指导重专。党工委结合工作实际派出9个指导组,根据对各领域的熟悉程度,非公有制企业指导组主要由经济发展和改革局人员组成,村(社区)指导组主要由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人员组成。民主评议重广。在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将各室、局(公司)中层正、副职纳入评议范围,在对村(社区)“两委”正职进行评议的基础上,将村定工干部纳入评议范围,在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评议的基础上,把专职党务副书记纳入评议范围。
太湖新城(松陵镇):围绕中心 聚焦“四风”
作为全区基层首家启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太湖新城(松陵镇)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总抓手,推动区内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围绕中心搞活动。太湖新城(松陵镇)承担着近一半“1058”工程建设项目。活动一开始,就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研究制订活动方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突出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注意征求群众对“1058”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聚焦“四风”搞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各自分工,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特别注重到矛盾相对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领域查找问题,征求意见。立行立改搞活动。在梳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永久铭牌制和末位淘汰制,堵牢城建“不正之风”的漏洞环节;细化强化行政预决算管理,扎紧“篱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从严落实办公用房调整,化解办公场所散、办事门难找的难题。
七都镇:抓作风建设 促效能提升
七都镇以强化作风效能建设为抓手,扎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镇领导带头放出样子。镇党委根据市委、区委要求出台坚决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八项承诺”,带头以更高标准对照检查、以更实举措解决问题、以更严要求改进作风,为全镇党员干部做出表率。镇机关部门注重便民利民。各机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及群众需求,推出“平安七都”微信服务平台、“平安七都”技防工程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AB岗工作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村(社区)强化考核督查。镇党委制定出台《关于2014年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考核机制,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根据群众需求调整作息时间,增设服务项目。
桃源镇:“三抓三促”践行群众路线
桃源镇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抓指导、抓联系、抓实事,凝聚全镇党员精气神,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抓指导,促覆盖。镇党委派出五个指导组,按照机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铜罗、青云、桃源三个片区抓好活动指导,实现活动开展全覆盖。抓联系,促和谐。建立镇党委委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制度,结合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深入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深化“一宣二问三解”工作方法,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难题。抓实事,促民生。围绕全镇今年计划推进的新一轮老街改造工程、森林公园配套工程及苏震桃一级公路等十项政府实事工程建设,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紧贴群众现实需求,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震泽镇:“三个注重”抓活动求实效
震泽镇围绕实施“1335”工程、打造美丽震泽中心任务,注重真听意见,强化队伍建设,突出简便易行,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注重听真话。为达到“真听意见”和“听真意见”的效果,镇各指导组在对村(社区)进行谈心谈话时,随机抽取党员、群众作为谈话对象,直接深入群众家中,听取对全镇及村(社区)“两委”班子存在“四风”问题的意见建议,确保“原汁原味”、“发自肺腑”。注重抓队伍。先后出台针对镇机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效能考评办法,以及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意见等,明确工作任务,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确保镇、村两级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注重易操作。坚持“五位一体”抓好村(社区)动员工作,即开好一次动员会,开展一次民主测评,上一节党课,召开一次座谈会,进行一次个别谈话。五项工作逐步进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扩大了党员群众参与度,真正实现了简便高效。
平望镇:“四轮驱动”开好局、起好步
平望镇以领导示范带动、学习宣传发动、制度规范推动、调研走访促动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领导示范带动。年初开展调研,梳理意见,确定25个民生发展项目,每个项目都由镇领导挂帅,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等,推进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学习宣传发动。举办莺湖讲座,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城镇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动拆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课题,切实站稳群众立场,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制度规范推动。在建立镇党委委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的基础上,出台《镇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联系挂钩各村工作制度》,先行一步深入基层查找作风问题,通过梳理汇总,确定本镇在“四风”方面亟待改进的重点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调研走访促动。组织党员干部分批次进村、入户、走企、访民,通过“走、看、听、访、解”等举措收集民意、分析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区发改委:增强“四种能力” 服务改革发展
区发改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充分了解群众所想、企业所需为重点,以建设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机关为目标,争当服务全区改革发展的“标兵”。
增强谋划全局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走访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前瞻性,当好党委、政府和企业发展的决策参谋。增强廉洁从政能力。在审批制度改革、引导资金申报、民生实事工程等领域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为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上级部门、分管领导、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对发改工作意见建议,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研究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 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紧紧围绕“四五六”战略,突出抓好发展改革各项重点工作,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吴江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区交通运输局:“三访三提”转作风树形象
区交通运输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提升交通运输事业群众满意度。
访现场,提升干部群众意识。全局党员干部通过坐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体验,走访企业、基层站所等形式,广泛征求城乡居民、服务对象、基层干部职工对吴江交通的意见建议。充分利用交通党建优势,开展送党课进工地、进公交、进出租、进客运等活动,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访工地,提高工程推进速度。重点推进“1058”工程中4个交通项目,每名局领导挂钩一个项目,定期深入吴江大道、苏震桃一级公路等工程现场,指导督查工程推进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力争尽快通车。访窗口,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推进柔性执法和“说理式”执法。交通窗口开展行政服务提速增效活动,推行“一次性告知”、证件投递到家服务等便民举措。
区人社局: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过硬队伍
区人社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四风”问题,全面提高人社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作风素质,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期望。
打造功能完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向上延伸,积极接受“撤市设区”后苏州社保政策的辐射效应,让政策尽早落地,惠及吴江市民;另一方面向下拓展,积极打造镇(区)便民服务点,部分业务不出镇即可办理,进一步便民利民。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化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势,突出市场化、国际化导向,为企业提供招聘、培训、测评、劳务派遣等一条龙服务。打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依托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结合培训人员实际需求,选优配强师资力量,真正打造成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加油站”。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开门纳谏 立行立改
吴江开发区(同里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泛听取意见,坚持立行立改,充分发挥“区镇合一”的叠加优势,实现融合发展。
拓宽渠道真听。党工委聚焦“四风”,通过“党员干部进万家”、“两代表一委员”接访、“百姓说事”活动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听取意见建议,既让群众有“面对面”向党员干部说心里话的机会,也有“背靠背”给党员干部提意见的机会。躬身反省真查。在认真梳理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剖析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实找准,并注重与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区镇合一”为契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升产业能级、壮大经济实力上,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总投入达25亿元的“五心”惠民实事工程。立说立行真改。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始终,对于听取到的意见,查摆出的问题,能改的立即改,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从活动一开始,就让干部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22.6%,考察支出下降57.5%,会议费用下降52.4%,公车使用经费下降4%,党员干部做到会员卡“零持有、零反映”。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突出问题导向 强化服务能力
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服务能力,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注重集成性。下基层征求意见建议按照“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思路开展,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分为“四风”问题以及城建、民政、城管、卫生、农业等具体类目,涉及“四风”问题的,集中梳理汇总后反馈至相关部门和个人;涉及具体问题的,直接流转到相关责任部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突出针对性。党员干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重点面向贫困户、动迁户、上访户等诉求较多的群体倾斜,变“上访”为“下访”,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征求意见建议的同时前置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强化创新性。各机关单位结合部门实际和业务专长,组建了红盾服务队、美丽乡村宣传服务队等23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送戏下乡、送法进村、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强化分类指导 注重统筹推进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针对辖区内面广量大的基层党组织,着力强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覆盖重全。全区71家机关室、局(公司)、村、社区及大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独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孵化中心下属党组织参加所在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实现活动全覆盖。工作指导重专。党工委结合工作实际派出9个指导组,根据对各领域的熟悉程度,非公有制企业指导组主要由经济发展和改革局人员组成,村(社区)指导组主要由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人员组成。民主评议重广。在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将各室、局(公司)中层正、副职纳入评议范围,在对村(社区)“两委”正职进行评议的基础上,将村定工干部纳入评议范围,在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评议的基础上,把专职党务副书记纳入评议范围。
太湖新城(松陵镇):围绕中心 聚焦“四风”
作为全区基层首家启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太湖新城(松陵镇)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总抓手,推动区内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围绕中心搞活动。太湖新城(松陵镇)承担着近一半“1058”工程建设项目。活动一开始,就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研究制订活动方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突出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注意征求群众对“1058”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聚焦“四风”搞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各自分工,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特别注重到矛盾相对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领域查找问题,征求意见。立行立改搞活动。在梳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永久铭牌制和末位淘汰制,堵牢城建“不正之风”的漏洞环节;细化强化行政预决算管理,扎紧“篱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从严落实办公用房调整,化解办公场所散、办事门难找的难题。
七都镇:抓作风建设 促效能提升
七都镇以强化作风效能建设为抓手,扎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镇领导带头放出样子。镇党委根据市委、区委要求出台坚决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八项承诺”,带头以更高标准对照检查、以更实举措解决问题、以更严要求改进作风,为全镇党员干部做出表率。镇机关部门注重便民利民。各机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及群众需求,推出“平安七都”微信服务平台、“平安七都”技防工程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AB岗工作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村(社区)强化考核督查。镇党委制定出台《关于2014年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考核机制,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根据群众需求调整作息时间,增设服务项目。
桃源镇:“三抓三促”践行群众路线
桃源镇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抓指导、抓联系、抓实事,凝聚全镇党员精气神,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抓指导,促覆盖。镇党委派出五个指导组,按照机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铜罗、青云、桃源三个片区抓好活动指导,实现活动开展全覆盖。抓联系,促和谐。建立镇党委委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制度,结合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深入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深化“一宣二问三解”工作方法,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难题。抓实事,促民生。围绕全镇今年计划推进的新一轮老街改造工程、森林公园配套工程及苏震桃一级公路等十项政府实事工程建设,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紧贴群众现实需求,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震泽镇:“三个注重”抓活动求实效
震泽镇围绕实施“1335”工程、打造美丽震泽中心任务,注重真听意见,强化队伍建设,突出简便易行,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注重听真话。为达到“真听意见”和“听真意见”的效果,镇各指导组在对村(社区)进行谈心谈话时,随机抽取党员、群众作为谈话对象,直接深入群众家中,听取对全镇及村(社区)“两委”班子存在“四风”问题的意见建议,确保“原汁原味”、“发自肺腑”。注重抓队伍。先后出台针对镇机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效能考评办法,以及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意见等,明确工作任务,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确保镇、村两级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注重易操作。坚持“五位一体”抓好村(社区)动员工作,即开好一次动员会,开展一次民主测评,上一节党课,召开一次座谈会,进行一次个别谈话。五项工作逐步进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扩大了党员群众参与度,真正实现了简便高效。
平望镇:“四轮驱动”开好局、起好步
平望镇以领导示范带动、学习宣传发动、制度规范推动、调研走访促动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领导示范带动。年初开展调研,梳理意见,确定25个民生发展项目,每个项目都由镇领导挂帅,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等,推进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学习宣传发动。举办莺湖讲座,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城镇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动拆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课题,切实站稳群众立场,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制度规范推动。在建立镇党委委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的基础上,出台《镇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联系挂钩各村工作制度》,先行一步深入基层查找作风问题,通过梳理汇总,确定本镇在“四风”方面亟待改进的重点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调研走访促动。组织党员干部分批次进村、入户、走企、访民,通过“走、看、听、访、解”等举措收集民意、分析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区发改委:增强“四种能力” 服务改革发展
区发改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充分了解群众所想、企业所需为重点,以建设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机关为目标,争当服务全区改革发展的“标兵”。
增强谋划全局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走访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前瞻性,当好党委、政府和企业发展的决策参谋。增强廉洁从政能力。在审批制度改革、引导资金申报、民生实事工程等领域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为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上级部门、分管领导、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对发改工作意见建议,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研究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 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紧紧围绕“四五六”战略,突出抓好发展改革各项重点工作,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吴江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区交通运输局:“三访三提”转作风树形象
区交通运输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提升交通运输事业群众满意度。
访现场,提升干部群众意识。全局党员干部通过坐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体验,走访企业、基层站所等形式,广泛征求城乡居民、服务对象、基层干部职工对吴江交通的意见建议。充分利用交通党建优势,开展送党课进工地、进公交、进出租、进客运等活动,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访工地,提高工程推进速度。重点推进“1058”工程中4个交通项目,每名局领导挂钩一个项目,定期深入吴江大道、苏震桃一级公路等工程现场,指导督查工程推进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力争尽快通车。访窗口,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推进柔性执法和“说理式”执法。交通窗口开展行政服务提速增效活动,推行“一次性告知”、证件投递到家服务等便民举措。
区人社局: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过硬队伍
区人社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四风”问题,全面提高人社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作风素质,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期望。
打造功能完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向上延伸,积极接受“撤市设区”后苏州社保政策的辐射效应,让政策尽早落地,惠及吴江市民;另一方面向下拓展,积极打造镇(区)便民服务点,部分业务不出镇即可办理,进一步便民利民。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化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势,突出市场化、国际化导向,为企业提供招聘、培训、测评、劳务派遣等一条龙服务。打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依托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结合培训人员实际需求,选优配强师资力量,真正打造成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