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劲头破除懈怠苗头——握紧“四治四兴”总抓手之三
来源:
《苏州日报》2014年3月24日01版
发布时间:2014-03-24 11:01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必然导致什么样的发展劲头。苏州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宝贵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是对苏州不同发展阶段创先争优的生动概括,正是凭借这一股子奋发有为的改革劲头,苏州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跨越。
但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自满懈怠、享乐安逸”的苗头也有所滋长。有的精神萎靡、斗志消退,对科学发展中的“个性问题”找理由解脱,“共性困难”找借口安慰,当初攻坚克难的劲头衰减了,少数有心思做官,无心思做事,懒懒散散、得过且过;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自满自大,总觉得发展比过去快、比其他地方强,对自己的问题看不见、对别人的成绩看不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少数居功自傲,自认为对发展有贡献、对事业有奉献,把追求享乐当作“功劳红利”,甚至把不当利益当作“辛苦回报”。
这些不同程度的“懈怠自满、享乐安逸”之病,是横亘在苏州率先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以往取得的成绩再大,那也只属于过去,绝不是现在可以躺下“松口气、歇一歇”的理由。
一旦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就会暮气丛生、积弊日深,最终积重难返。而行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途上,恰恰需要改革者始终不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始终抱持“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竞争意识。
最大的危险往往是意识不到危险。当前,苏州的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全面深化改革还面临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自满懈怠、享乐安逸”,而是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治自满懈怠、享乐安逸之病,兴改革攻坚之风”,用改革的劲头破除懈怠的苗头,用攻坚的勇气攻克发展的难题。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端正为民观念,进一步振奋精神,焕发出改革攻坚的那一股子气和劲,做到自信而不自满、创新而不守旧、奋进而不懈怠,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干,才能续写苏州改革发展辉煌的新篇章。
但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自满懈怠、享乐安逸”的苗头也有所滋长。有的精神萎靡、斗志消退,对科学发展中的“个性问题”找理由解脱,“共性困难”找借口安慰,当初攻坚克难的劲头衰减了,少数有心思做官,无心思做事,懒懒散散、得过且过;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自满自大,总觉得发展比过去快、比其他地方强,对自己的问题看不见、对别人的成绩看不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少数居功自傲,自认为对发展有贡献、对事业有奉献,把追求享乐当作“功劳红利”,甚至把不当利益当作“辛苦回报”。
这些不同程度的“懈怠自满、享乐安逸”之病,是横亘在苏州率先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以往取得的成绩再大,那也只属于过去,绝不是现在可以躺下“松口气、歇一歇”的理由。
一旦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就会暮气丛生、积弊日深,最终积重难返。而行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途上,恰恰需要改革者始终不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始终抱持“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竞争意识。
最大的危险往往是意识不到危险。当前,苏州的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全面深化改革还面临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自满懈怠、享乐安逸”,而是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治自满懈怠、享乐安逸之病,兴改革攻坚之风”,用改革的劲头破除懈怠的苗头,用攻坚的勇气攻克发展的难题。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端正为民观念,进一步振奋精神,焕发出改革攻坚的那一股子气和劲,做到自信而不自满、创新而不守旧、奋进而不懈怠,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干,才能续写苏州改革发展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