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太湖新城: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
来源: 《吴江日报》2014年2月27日05版       发布时间:2014-02-27 08:47
  谋发展、惠民生、抓实事,2月15日太湖新城的作风效能建设大会,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思路。
  2月13日,全区第一个现场办公会设在太湖新城,区委书记梁一波将新城形象地比喻为吴江城市的“双面绣”,即新城国际化,老城苏式化。为此,太湖新城以作风效能建设为抓手,有效推进工作的开展,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把握重点:实现作风效能大提升
  广大党员干部是太湖新城建设中的关键人物,他们的作风维系着新城发展的效能。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服务发展大局,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去年,太湖新城将项目化管理从建设领域推广到所有部门,今年,太湖新城将进一步优化项目化工作机制,提升效能。在今年的项目化意见中,太湖新城将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重点在脱幅项目问责上发力出拳。各部门、各单位将把项目化作为推进工作的第一抓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抓进度、保达标作为重中之重。
  结合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太湖新城各单位、各部门还将把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重点,花大力气逐项改正,进一步明确职能,创新优化办事流程,严厉杜绝“中梗阻”、“慢作为”,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事情,牵头部门主动担责,且做到一条龙跟到底,及时会商相关部门解决答复;对于常规办事流程,要梳理清楚,落实联系方式,通过便民服务手册、门户网站等平台公布情况,进一步扩大知晓面,提高办事便捷程度,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将加大对反馈问题的督查通报力度,发现一起、核查清楚,问题属实的在内部处理通报的同时,对当事人做好答复工作,动真格倒逼作风改善。
  聚焦建设:更大程度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太湖新城城市建设项目面广量大,政府投资工程量超过100亿元,为此,太湖新城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落实好“三个重点”、“三个确保”和“三个力度”的要求,同时统筹好人力财力,开源节流做好资金保障,大力提升规划水平,狠抓质量品质的管理。
  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将围绕完善配套、聚集人气的目标,加快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苏州文博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总部经济集群等产业项目,在产城融合上取得新进展;南部商务新城将围绕落实项目,出形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业态的比选引进,推进财智中心、红星美凯龙、汽车城等落地项目建设,体现商务园区特色;北部文化新城将围绕优环境、提升品位,统筹推进道路、绿化、节点、市政设施等改造,加快推进三年改造计划收官;旅游度假区将围绕三年行动计划,以黄金湖岸旅游综合体为重点,加快项目规划设计,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体现出百里风光带的形象和特色。
  转型升级:加速提升产业层次
  太湖新城将在总部经济的“二次”招商上寻求突破,在落地项目推进机制上优化完善。围绕打造服务经济制高点,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城旅一体,重点聚焦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金融集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态,加大品牌龙头企业对接力度,加快落地项目推进速度,力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针对自身的短板和结对竞赛的薄弱点,该区提出了要提档升级工业经济,充分用好上海自贸区设立、“新三板”扩容机遇,引进大项目,壮大龙头企业,加快老工业区“二次”开发和运东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差异化做大科创园,在存量盘活上实现突破,为企业发展壮大配套最优的空间、资本和人才要素。
  城乡一体:全面提升城乡统筹
  今年,太湖新城还将在安置小区管理上落实举措、全面跟进。为增强村级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该区提出了村级经济倍增计划,将依托农投公司,统筹资金资源,增强各村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四化”融合机遇,以工促农、以商富农,鼓励创新、挖掘特色。
  同时,切实建起美丽镇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广“荣誉存折”、“乐居银行”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优化奖惩考核,更加注重市场机制运作,有效引导群众参与保洁,在生态亮点打造上继续进行大胆探索。
  针对今年人代会确定的惠民实事工程,太湖新城将以“1058”工程的实施为引领,注重实事项目的群众反响和整合组合,按照内在联系有序实施,借鉴邻里中心经验,打造一批有影响、可示范的惠民品牌,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中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同时,通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对重点项目、重点人群保持高度关注,及时掌握动态,迅速反应调处,维护太湖新城的和谐有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