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
来源:
《吴江日报》2014年2月11日01版
发布时间:2014-02-11 09: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一线工程”,选派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和挂职,让他们在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社会管理等具体实践中经受历练,为我区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争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行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储备。
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不论是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岁月,还是筚路蓝缕的创业建设时期,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而是披沙拣金,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的。这个过程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打磨,更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
多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他们学有专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基本素质都很好。但是,这些干部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缺乏对国情特别是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没有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
解决干部经历单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干部放到基层去锻炼。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到基层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对于年轻干部成长大有裨益。可以说,基层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工作经历,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经历。而且,干部职务层次越高,基层工作经历应该越丰富、越扎实。
基层一线是检验识别年轻干部的“试金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越是基层和艰苦地方,越是干部成长的沃土,也是检验识别干部的大熔炉。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获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就为年轻干部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基层认干不认说。年轻干部到基层,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才能让基层群众“点赞”,成长为当地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基层一线当干部,工作和生活都在群众中间,其优劣与德才表现,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切忌摆“花架子”,开“空头支票”,要以民意为“导航”,以群众满意度为“标杆”。对地方发展有好处、人民群众能得实惠的事情,一旦认准了,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一以贯之地抓到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现在的年轻干部,既不缺文化知识,也不缺干事热情,缺的是必要的党性锻炼,缺的是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的本领。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年轻干部到基层去,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也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大批真正与普通群众摸爬滚打过的同志,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也为以后从中选拔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打下坚实基础。
新年伊始,区委又选派了一批年轻干部下基层,大部分直接到办事处工作,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这是区委落实“一线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年轻干部、形成干部队伍梯队的战略布局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接地气、墩墩苗、经风雨、长才干,积极投身到区委的“四五六”战略部署中去,为推进“1058”工程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不论是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岁月,还是筚路蓝缕的创业建设时期,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而是披沙拣金,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的。这个过程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打磨,更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
多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他们学有专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基本素质都很好。但是,这些干部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缺乏对国情特别是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没有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
解决干部经历单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干部放到基层去锻炼。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到基层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对于年轻干部成长大有裨益。可以说,基层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工作经历,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经历。而且,干部职务层次越高,基层工作经历应该越丰富、越扎实。
基层一线是检验识别年轻干部的“试金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越是基层和艰苦地方,越是干部成长的沃土,也是检验识别干部的大熔炉。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获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就为年轻干部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基层认干不认说。年轻干部到基层,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才能让基层群众“点赞”,成长为当地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基层一线当干部,工作和生活都在群众中间,其优劣与德才表现,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切忌摆“花架子”,开“空头支票”,要以民意为“导航”,以群众满意度为“标杆”。对地方发展有好处、人民群众能得实惠的事情,一旦认准了,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一以贯之地抓到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现在的年轻干部,既不缺文化知识,也不缺干事热情,缺的是必要的党性锻炼,缺的是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的本领。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年轻干部到基层去,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也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大批真正与普通群众摸爬滚打过的同志,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也为以后从中选拔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打下坚实基础。
新年伊始,区委又选派了一批年轻干部下基层,大部分直接到办事处工作,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这是区委落实“一线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年轻干部、形成干部队伍梯队的战略布局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接地气、墩墩苗、经风雨、长才干,积极投身到区委的“四五六”战略部署中去,为推进“1058”工程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