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 > 社区党建 > 正文
“百姓说事”,巧解社区杂难事
来源: 《新华日报》2013年9月13日05版       发布时间:2013-09-13 13:11

  “天热,大家先坐下来喝点茶,吃点水果。”记者近日来到苏州吴江经济开发区城南花苑社区,正赶上该社区“百姓集中说事”的日子,只见在社区会议室里,大学生村官陈慧娟正热络地招呼前来“说事”的代表。
  “上个月我反映北大港河两边全是垃圾的问题,为什么还没解决?”居民代表沈刚还没等坐下来,就等不及地发问了。
  “你说的那条河,横跨两个镇区,南边是我们管,已经有人定期去清理了,但是北边我们没有权限处理,已上报到了开发区,看能不能协商解决。”城南花苑社区副主任王铭翔耐心地解释。
  “是的,上次代表们向社区反映了16件事情,目前还有3件没法答复,都是这种情况,需要上级协调,但是请你们放心,我们肯定会继续‘盯’下去的。”陈慧娟补充道。
  通报了结果之后,大伙正式开始“说事”。
  “我们小区1098号门前有辆农用车,停了一年多了,影响居民进出,我们也没有权力去拖走,请社区出面解决。”首先发言的是长安工作站保安队队长林宏伟。
  “我们先去确认一下,如果属实,先挪到社区的公共停车场。”听到是反映自己工作站的问题,长安站负责人田根明一边记,一边应答。
  你一言,我一语——10多位说事代表,每个人说出的事情,陈慧娟都认真记录了下来。
  一个多小时下来,笔记本记满了3页纸。仔细一数,共计16个问题。“请百姓来说说身边的烦心事,我们来联系解决,这种‘没事找事做’的工作办法,其实是帮了我们大忙了。”看着这一堆事情要处理,城南花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沈火荣却并不觉得麻烦。
  城南花苑是个大型拆迁安置小区,由庞杨村、白龙桥村等8个村组成。社区目前有3100多户总计1.14万人,另有外地人员3.77万人。沈火荣回忆说,起初,由于人员繁杂,社区居民与社区干部互不熟悉,管理起来力不从心,社区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最典型的是居民毁绿种菜,社区派人去拔掉了,可没多久又给种上了,反反复复,没法解决。无奈之下,沈火荣跑到居民家中一一拜访,打听下来,原来是大家觉得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安全。于是,社区出面,同附近菜场反复沟通,在菜场一边划出了一块专门区域,让本地菜农摆摊卖菜。有了放心菜吃,绿化带上的蔬菜也就成功地拔掉了。
  “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出了问题,不能把板子打到他们身上。关键,是大家要多沟通,社区多提供服务。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民情反映通道。”老沈说,就这样,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城南花苑社区建立起“百姓说事”制度。每个月,邀请社区各个工作站的负责人、居民组长、社区网络员等代表,坐到一起说说遭遇的烦心事,社区帮着服务解决,而处理结果则在新一期“说事”之前公布,请村民监督。
  “只要是老百姓说的事,我们跑断了腿也要去帮着办,否则老百姓就不愿意相信我们了——那,不但脸面无光,工作也会泡汤。”
  “说事积极分子”退休教师胡双福,谈起“说事”竖起了大拇指:“社区请我们来说事,我一次都没落下。遇到问题,我当然愿意说。为什么?因为这是在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你看,我们在会上反映小区路灯太暗、探头太少,问题都解决了。现在,每户家庭安装上了小监控,安全感特别强。”
  细数着,平整绿化空白宅基地、疏通下水道,维修和更换窨井……今年以来,社区又有上百件问题得到解决。
  “事情虽然小,可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解决了,社区才会越来越和谐。”陈慧娟说,自打“百姓说事”开办后,做起群众工作也越来越觉得顺手,她的体会是:“老百姓说的事情,尽全力去帮他们解决——社区工作,其实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