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即知即改 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我省出台十项制度规定开展三项清理的深层意义
来源:
《新华日报》2013年9月11日01版
发布时间:2013-09-11 09:15
编者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委认真贯彻中央要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研究制定了作风建设即知即改十项制度规定,决定在全省开展“三项清理”工作,同时要求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全面清退会员卡,严管奢华文艺晚会。自8月23日起,本报在头版和A2要闻版开设专栏,连续报道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作详细解读。十项制度规定的出台和三项清理工作的开展,得到全省各地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受到基层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反映我省落实十项制度规定和实施“三项清理”工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敬请关注。
清理规范创建达标、清理节庆论坛展会、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简报、规范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为贯彻中央要求,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省委研究制定了作风建设即知即改十项制度规定,同时决定在全省开展“三项清理”工作。这十项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是正在进行中的江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江苏转型升级的必要举措。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出台具体举措回应群众关切
8月19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了改进调查研究等十项制度规定,决定开展“三项清理”工作,以及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
这其中,有些是坚决贯彻中央的明确要求,如清理办公用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7月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等,都是落实中央要求、细化中央相关规定和部署。
同时,这也是回应群众的呼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介绍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第二环节以后,省委常委会根据征求到的意见,针对初步查摆的六个方面问题,按照中央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要求,出台一批改进作风的具体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中,省委常委会共征求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1106条;中央督导组对省级领导班子反馈的意见建议124条;省委常委赴联系点调研指导座谈时,又面对面征求到意见建议700多条。其中,群众对公务用车以及创建达标评比表彰过多和节庆论坛过滥等意见比较多,干部则反映文件多、会议多、接待任务重。我省出台的十项制度规定中,对精简会议文件简报、规范检查评比达标表彰创建活动、规范公务用车管理等,都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
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的一大亮点是注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有些所涉内容,中央有过要求,我省此前有过规定,这次都结合最新情况补充完善,尽量细化,尽量量化。比如,关于改进调查研究,省委2001年、2008年曾作过规定,这次的文件中不仅明确规定省委常委、副省长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个月,还特别强调多开展不打招呼、不层层陪同、不带记者、不走规定路线、一竿子插到底的随机性调研,以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再如,规范公务商务接待的规定,要求用餐一般采用自助餐形式,以当地家常菜为主,陪餐人数也有具体限制。
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制定“硬约束”,来切实解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进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打牢执政基础的大问题。
作风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为良好作风永驻作出制度性安排
作风问题,既是思想问题,也是制度安排问题。“四风”由来已久,怎样在治标的同时还能治本,杜绝其死灰复燃,这是江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在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此次出台的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中,我省将作风建设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努力为良好作风永驻作出制度性安排。
会议多、文件多、考核评比多,既是群众的意见,也是基层干部的意见。一个社区要做200多本台账,有的机关干部一半的时间花在会场上。大多数干部愿意下到群众中去,也想认真研究工作,但在文山会海中疲于应付,极大地牵涉了他们的精力。省政府秘书长张敬华介绍说,这次即知即改的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在反“四风”的同时,着手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并提高服务水平。
台账多少不作为考核基层工作实绩的依据;没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批准同意,各厅局业务处室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检查活动;省主要领导下基层,陪同的县(市、区)人员不超过2人,其他省领导下基层,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可不陪同;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不得要求市县党政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一般不得要求外地同志到主会场参加会议……在清理规范创建达标、规范公务接待、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等方面的规定和清理活动中,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腾出了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省还通过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倡导随机性调研,突出调研的问题导向,以提高调研为民解忧、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成色。
据了解,这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是体现中央“即知即改”要求,先期推出的部分整改举措,我省正在酝酿更多、更系统、更深入的整改措施和制度性安排。
既着手当下的作风建设
也着眼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省推出的即知即改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活动,不仅着手当下的作风建设,也着眼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着眼转型升级。
中央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安排,认认真真抓好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迅速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7月31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精神,要求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促进”。这一要求,也体现在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之中。
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中,很多都涉及经济活动,如控制领导干部出国,规范公务接待和商务接待,压减节庆论坛展会数量……也有基层干部有顾虑,担心会影响经济发展活力。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我省的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恰恰是为了给经济增加活力,减少经济活动中资金和精力的空转,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省政府办公厅有关人士指出,江苏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以“三个国际化”助推基本实现现代化,正常的商务交往联络、有成效的出国、高质量的节庆会展必不可少。比如,控制并降低公务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总量,是要控制待遇性、变相旅游性的出国,提高出国的成效和质量,以更好地为扩大开放服务。《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领导同志外事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外交大局、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三个国际化”要求,科学制订因公临时出国年度计划。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认为,严格外事管理,严格因公出国管理,节约经费、时间和精力,可以促进对外开放。
对于清理节庆论坛展会工作,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我省坚决取消的是主题重复、立项随意、效果欠佳,且党政机关参与程度较深、财政负担较重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但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节庆论坛展会则仍然要发展。清理之后,节庆论坛展会将优化结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经费、改进作风,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也大有裨益。
清理规范创建达标、清理节庆论坛展会、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简报、规范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为贯彻中央要求,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省委研究制定了作风建设即知即改十项制度规定,同时决定在全省开展“三项清理”工作。这十项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是正在进行中的江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江苏转型升级的必要举措。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出台具体举措回应群众关切
8月19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了改进调查研究等十项制度规定,决定开展“三项清理”工作,以及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
这其中,有些是坚决贯彻中央的明确要求,如清理办公用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7月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等,都是落实中央要求、细化中央相关规定和部署。
同时,这也是回应群众的呼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介绍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第二环节以后,省委常委会根据征求到的意见,针对初步查摆的六个方面问题,按照中央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要求,出台一批改进作风的具体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中,省委常委会共征求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1106条;中央督导组对省级领导班子反馈的意见建议124条;省委常委赴联系点调研指导座谈时,又面对面征求到意见建议700多条。其中,群众对公务用车以及创建达标评比表彰过多和节庆论坛过滥等意见比较多,干部则反映文件多、会议多、接待任务重。我省出台的十项制度规定中,对精简会议文件简报、规范检查评比达标表彰创建活动、规范公务用车管理等,都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
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的一大亮点是注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有些所涉内容,中央有过要求,我省此前有过规定,这次都结合最新情况补充完善,尽量细化,尽量量化。比如,关于改进调查研究,省委2001年、2008年曾作过规定,这次的文件中不仅明确规定省委常委、副省长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个月,还特别强调多开展不打招呼、不层层陪同、不带记者、不走规定路线、一竿子插到底的随机性调研,以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再如,规范公务商务接待的规定,要求用餐一般采用自助餐形式,以当地家常菜为主,陪餐人数也有具体限制。
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制定“硬约束”,来切实解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进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打牢执政基础的大问题。
作风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为良好作风永驻作出制度性安排
作风问题,既是思想问题,也是制度安排问题。“四风”由来已久,怎样在治标的同时还能治本,杜绝其死灰复燃,这是江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在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此次出台的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中,我省将作风建设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努力为良好作风永驻作出制度性安排。
会议多、文件多、考核评比多,既是群众的意见,也是基层干部的意见。一个社区要做200多本台账,有的机关干部一半的时间花在会场上。大多数干部愿意下到群众中去,也想认真研究工作,但在文山会海中疲于应付,极大地牵涉了他们的精力。省政府秘书长张敬华介绍说,这次即知即改的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在反“四风”的同时,着手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并提高服务水平。
台账多少不作为考核基层工作实绩的依据;没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批准同意,各厅局业务处室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检查活动;省主要领导下基层,陪同的县(市、区)人员不超过2人,其他省领导下基层,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可不陪同;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不得要求市县党政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一般不得要求外地同志到主会场参加会议……在清理规范创建达标、规范公务接待、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等方面的规定和清理活动中,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腾出了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省还通过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倡导随机性调研,突出调研的问题导向,以提高调研为民解忧、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成色。
据了解,这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工作,是体现中央“即知即改”要求,先期推出的部分整改举措,我省正在酝酿更多、更系统、更深入的整改措施和制度性安排。
既着手当下的作风建设
也着眼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省推出的即知即改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活动,不仅着手当下的作风建设,也着眼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着眼转型升级。
中央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安排,认认真真抓好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迅速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7月31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精神,要求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促进”。这一要求,也体现在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之中。
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中,很多都涉及经济活动,如控制领导干部出国,规范公务接待和商务接待,压减节庆论坛展会数量……也有基层干部有顾虑,担心会影响经济发展活力。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我省的十项制度规定和三项清理恰恰是为了给经济增加活力,减少经济活动中资金和精力的空转,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省政府办公厅有关人士指出,江苏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以“三个国际化”助推基本实现现代化,正常的商务交往联络、有成效的出国、高质量的节庆会展必不可少。比如,控制并降低公务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总量,是要控制待遇性、变相旅游性的出国,提高出国的成效和质量,以更好地为扩大开放服务。《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领导同志外事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外交大局、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三个国际化”要求,科学制订因公临时出国年度计划。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认为,严格外事管理,严格因公出国管理,节约经费、时间和精力,可以促进对外开放。
对于清理节庆论坛展会工作,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我省坚决取消的是主题重复、立项随意、效果欠佳,且党政机关参与程度较深、财政负担较重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但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节庆论坛展会则仍然要发展。清理之后,节庆论坛展会将优化结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经费、改进作风,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