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官到村书记的成长之路——记震泽镇兴华村党委书记周宇
来源:
《吴江日报》2013年9月5日A19版
发布时间:2013-09-05 10:12
周宇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从2007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短短6年时间,他已成长为吴江区第一位担任村书记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期间获评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第二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并当选为吴江区人大代表。
6年中,周宇经历了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村官到村主任、再到农村带头人的角色转变,也走过了从融入到成长再到担当的心路历程。
心恋故乡,基层起步
为“村官梦”挥洒青春汗水
周宇:“2007年10月,我回到家乡震泽镇蠡泽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虽然我生于斯长于斯,但我对农村工作其实是一无所知的。记得第一次出去做调解工作时,就被村里两位吵架的老阿姨拉破了衣服。当时我不知所措,很尴尬。关键时刻,还是老主任出面帮我解了围。当时我觉得很挫败。但我告诉自己,人总有最困难的时候,关键是要在挫折中战胜困难,我一定要做个让人信服的村干部。”
就在周宇感觉无从着手的时候,震泽镇党委实施了大学生村官成才培养“导师制”。根据大学生村官各自的特点,落实不同的导师和帮带措施。周宇说,他从小在蠡泽村长大,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他一开始选择当村官,就是冲着成为“双带型”村支书去的,而不是只为了有份工作。也正因为这一点,周宇不断学习,向村民学习,向村干部学习,特别是向那些已经有了二三十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学习。因为周宇的努力,他很快融入了农村,村民也逐渐接纳了他,他开始着手村委会的各项服务工作。
兢兢业业,高票当选
村主任的“一亩三分地”
周宇:“2012年12月,我当选为蠡泽村村主任。刚上任,我就碰到了彩钢板行业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农土保并轨三件大事,我感觉身上的压力很大。镇上也召开了全镇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号召全体大学生村官亲身参与,上阵练兵。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我很快清理了村里一些严重污染的小作坊,合理运用整治资金,把蠡泽村的村庄环境提升了一个档次。在农土保并轨工作中,我把村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按区域进行分片划区。每天,我和其他村干部利用晚上村民在家休息的时间集中上门走访,宣传并轨的好处,动员村民及时办理农保转城保手续,最后全村的并轨工作超额完成目标。经历了这几场硬仗后,第二年我村又顺利完成了区域内的拆迁和征地工作,于是我逐渐在村民中树立了威信,产生了互信,建立了感情。”
周宇从村官到村主任的6年间,每年都有村官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但他连名都没有报过。他认为,把村里的事情做好,也是一份事业。在村里,他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作为村主任,周宇的“一亩三分地”就在村委会一楼的办事大厅里。在蠡泽村工作的几年里,周宇只完整休息过3天———结婚和儿子的出生,其他日子周宇都在村里忙。他曾在清晨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也曾在回家路上被群众围堵要求解决纠纷,还曾有群众深夜来敲门求助。有一次,村内一位孤寡老人在家中中风,周宇第一时间联系好医院接收老人住院进行治疗,并积极组织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筹集爱心捐款,尽力减轻老人的医药费负担。为了避免老人独自在家无人照料发生危险,周宇与民政部门、敬老院沟通,安排老人住进了敬老院,使孤寡老人可以安度晚年。
心系百姓,立足实干
村书记的担当
周宇:“2012年12月,在组织的安排下,我离开蠡泽村,来到兴华村担任村党委书记。从这一天开始,我不再是内当家,而是一村发展的带头人。兴华村经济的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已经落在了我的肩膀上。兴华村地处偏僻,环境复杂,如何开创兴华村发展新局面是我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我选择以催讨上缴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与村“两委”班子同心同德,天天往欠款企业跑,终于将历年来的老大难欠款28万余元全部上缴政府。打响了第一炮,让我赢得了上级的信任和村里同事们的信服,也让我有了谋划兴华村长远发展的底气。”
针对出租资产中工业用地多、收益低,标准厂房少、收益高的现状,周宇与村“两委”班子统一了思想,逐年回收工业用地,建设标准厂房,针对村里农业用地效益低、农村劳动力无法解放的村情,兴华村花大气力完成了农业用地整村流转工作。
今年以来,通过对全村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梳理和整治,村级可支配收入预计从去年的280万元增加至420万元。在民生事业方面,兴华村改造拓宽全村3座危桥;投入120万元,实现水泥路全覆盖,路路通村庄。兴华村还与银行合作,建立了全镇首个村级“启航”助学基金会。
8月28日,在兴华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周宇以全票当选为新一届兴华村党委书记。“平心而论,在我的村官工作中,有过挫折,有过彷徨,甚至有过沮丧,但我对家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周宇说:“我愿意把根扎在泥土里,把热情挥洒在乡土中,用真心去服务一方百姓,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展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风采!”
6年中,周宇经历了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村官到村主任、再到农村带头人的角色转变,也走过了从融入到成长再到担当的心路历程。
心恋故乡,基层起步
为“村官梦”挥洒青春汗水
周宇:“2007年10月,我回到家乡震泽镇蠡泽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虽然我生于斯长于斯,但我对农村工作其实是一无所知的。记得第一次出去做调解工作时,就被村里两位吵架的老阿姨拉破了衣服。当时我不知所措,很尴尬。关键时刻,还是老主任出面帮我解了围。当时我觉得很挫败。但我告诉自己,人总有最困难的时候,关键是要在挫折中战胜困难,我一定要做个让人信服的村干部。”
就在周宇感觉无从着手的时候,震泽镇党委实施了大学生村官成才培养“导师制”。根据大学生村官各自的特点,落实不同的导师和帮带措施。周宇说,他从小在蠡泽村长大,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他一开始选择当村官,就是冲着成为“双带型”村支书去的,而不是只为了有份工作。也正因为这一点,周宇不断学习,向村民学习,向村干部学习,特别是向那些已经有了二三十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学习。因为周宇的努力,他很快融入了农村,村民也逐渐接纳了他,他开始着手村委会的各项服务工作。
兢兢业业,高票当选
村主任的“一亩三分地”
周宇:“2012年12月,我当选为蠡泽村村主任。刚上任,我就碰到了彩钢板行业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农土保并轨三件大事,我感觉身上的压力很大。镇上也召开了全镇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号召全体大学生村官亲身参与,上阵练兵。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我很快清理了村里一些严重污染的小作坊,合理运用整治资金,把蠡泽村的村庄环境提升了一个档次。在农土保并轨工作中,我把村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按区域进行分片划区。每天,我和其他村干部利用晚上村民在家休息的时间集中上门走访,宣传并轨的好处,动员村民及时办理农保转城保手续,最后全村的并轨工作超额完成目标。经历了这几场硬仗后,第二年我村又顺利完成了区域内的拆迁和征地工作,于是我逐渐在村民中树立了威信,产生了互信,建立了感情。”
周宇从村官到村主任的6年间,每年都有村官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但他连名都没有报过。他认为,把村里的事情做好,也是一份事业。在村里,他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作为村主任,周宇的“一亩三分地”就在村委会一楼的办事大厅里。在蠡泽村工作的几年里,周宇只完整休息过3天———结婚和儿子的出生,其他日子周宇都在村里忙。他曾在清晨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也曾在回家路上被群众围堵要求解决纠纷,还曾有群众深夜来敲门求助。有一次,村内一位孤寡老人在家中中风,周宇第一时间联系好医院接收老人住院进行治疗,并积极组织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筹集爱心捐款,尽力减轻老人的医药费负担。为了避免老人独自在家无人照料发生危险,周宇与民政部门、敬老院沟通,安排老人住进了敬老院,使孤寡老人可以安度晚年。
心系百姓,立足实干
村书记的担当
周宇:“2012年12月,在组织的安排下,我离开蠡泽村,来到兴华村担任村党委书记。从这一天开始,我不再是内当家,而是一村发展的带头人。兴华村经济的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已经落在了我的肩膀上。兴华村地处偏僻,环境复杂,如何开创兴华村发展新局面是我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我选择以催讨上缴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与村“两委”班子同心同德,天天往欠款企业跑,终于将历年来的老大难欠款28万余元全部上缴政府。打响了第一炮,让我赢得了上级的信任和村里同事们的信服,也让我有了谋划兴华村长远发展的底气。”
针对出租资产中工业用地多、收益低,标准厂房少、收益高的现状,周宇与村“两委”班子统一了思想,逐年回收工业用地,建设标准厂房,针对村里农业用地效益低、农村劳动力无法解放的村情,兴华村花大气力完成了农业用地整村流转工作。
今年以来,通过对全村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梳理和整治,村级可支配收入预计从去年的280万元增加至420万元。在民生事业方面,兴华村改造拓宽全村3座危桥;投入120万元,实现水泥路全覆盖,路路通村庄。兴华村还与银行合作,建立了全镇首个村级“启航”助学基金会。
8月28日,在兴华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周宇以全票当选为新一届兴华村党委书记。“平心而论,在我的村官工作中,有过挫折,有过彷徨,甚至有过沮丧,但我对家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周宇说:“我愿意把根扎在泥土里,把热情挥洒在乡土中,用真心去服务一方百姓,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展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