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丰镇党代表工作室
便民、为民“加油站”
拿着刚办好的《苏州市非户籍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新市民陈女士非常高兴,“以前上班时没时间到社区办事,下班后到社区又找不到人。向党代表工作室反映后,社区都实行错时工作法了,党代表工作室真管用!”
“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不仅要联系党员群众,更要服务群众,只有办好实事、解好难题,党员群众才信服。”锦丰镇组织委员丁正红如是说。
今年2月1日,锦丰镇交通村村民迎来一件大喜事。“交通村不交通”,由于村落比较偏僻,经济薄弱,该村道路一直无法满足公交通行要求,多年来村民常常一声叹息。张家港市党代表袁觉民了解情况后,多方协调联络,并和其他5名党代表会同镇交管所筹资6万多元,建立了交通村公交首末站。在袁觉民代表的建议下,镇村还拓宽延伸了部分道路,增设了会车点,市公交公司也将10路公交车线路调整到村里,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今年,锦丰镇在下辖的两个办事处和一个镇区综合服务办均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还出台了《党代表工作室暂行办法》,建立了“网上直通车”互动平台; 成立30名青年党员志愿者队伍,义务担任民情信息员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建立首问负责制,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党代表工作协调小组,对于一些无法及时办理答复的问题,由协调小组统一会办。
自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有130名党代表参加过工作室活动,累计联系走访基层党员群众2万人次,解决具体问题236件,办理民生实事185件,有效发挥了党代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箭泾村党代表工作室“在这里党代表们的责任感更强了”
“党代表工作室就是我们的阵地,以前党代表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成立了工作室,我们可以在这里组织学习活动、接待党员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对村里的大事小情献计献策,党代表们发挥作用的途径多了,责任感更强了!”坐在胥口镇箭泾村的党代表活动室里,一位党代表说。
胥口镇箭泾村党代表工作室于去年底正式成立。为确保党代表工作室规范运作,建立了“定期开放”、“轮流接访”、“走访调研”、“联络服务”等四项工作流程。同时,建立健全回复反馈制度,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并将办理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向党员群众反馈。
根据党代表的建议,该村还专门制定《帮扶困难群众制度》,针对辖区内家庭经济差且就业困难人员、突发重大变故家庭、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以及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四类不同贫困群体,党员、党代表真心实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上半年,已发放各类帮困补助32200元,11户困难家庭与村级租赁企业实现结对帮扶,9名困难家庭成员在村级租赁企业实现再就业。
随着今年吴中区“四联双提”制度的全面推行,箭泾村在全村范围构建了一张覆盖党代表、党员和群众多级“联系”的网络。该村建立党代表(联队长)例会制度,今年以来已召开例会40次,成功参与协调解决房屋拆迁、环境整治以及雨污水管网改造等所引发的各类纠纷24起。同时试点运行“智慧农村”——基于GIS的村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增设“村民来访”子栏目,对凡是到村办理各项事务以及反映民生诉求的情况统一录入平台,全面直观地掌握村民来访的总量和诉求类别,避免了村干部工作中的疏漏,大大提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试点至今,已接待村民来访125人次,合理诉求均得到办理和答复。
漕湖花园二社区党代表工作室
把梦圆在百姓心窝里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简易洁净,却不失温馨舒适;一排文件夹,整齐码放,赫然标注着“民意收集表”、“党代表提议表”、“接待记录表”;一行标语,鲜红醒目,时刻提醒着党代表“知党情、听民声、解民忧、促和谐”……这就是百姓愁眉而来、笑颜而归的地方,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社情民意“修复站”,这就是漕湖花园二社区党代表工作室。
相城区漕湖花园二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于今年5月,10余位党代表定期在这里开展接待日活动,短短一个月,党代表工作室就接访群众9人次,解决实际问题8起,走访患病党员2人、困难群众4名。
百姓无小事,民生大于天。党代表王彩英在漕湖花园二社区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时,接访了社区残疾人白某。白某向王彩英反映了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困难,希望能够得到相应帮扶。王彩英迅速行动,走访慰问了社区的重残家庭,细致了解了他们的现实需求。在她的建议下,社区购置了10台轮椅,免费发放给有需求的重残家庭,并给轻度伤残或短期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免费租借服务,目前已有6人租用了社区轮椅。
看到党代表们如此高效负责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多的百姓带着信任和赞许来到工作室吐露心声。漕湖花园二期7区10幢一单元底楼的电灯开关坏了,电源线外露,楼道里的电灯泡没了,大门锁也坏了,一年来都无人检修,居民上下楼很不方便。居民薛先生向正在轮值的区党代表、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顾全兴反映后,顾全兴及时与物业公司联系沟通,并督促物业尽快对电灯开关和电灯进行了检修和完善,同时还提议制定“双向联动”机制,将居民反映的情况登记在社区交办单上,由社区给出交办意见,物业反馈办理结果。薛先生十分高兴,逢人就说:“以后有什么头痛的事就找社区党代表工作室,不仅治标还治本。”
漕湖花园二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始终坚持“一倾听、二解决、三回访”的工作原则,发挥听取民情、了解民意的“连心桥”作用,踏踏实实为百姓生活排忧解难,成功打造了社区和谐发展新平台。
友联第三社区党代表工作室
这里365天不“打烊”
提到姑苏区友新街道友联第三社区,大家都会想起有个“友三网”,但要是你来这走一走,最先听到的肯定是友三社区的“小花”和那个365天不“打烊”的党代表工作室。
居民口中的“小花”,就是友三社区党委书记龚小花。“作为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社区书记,服务群众是我的本职,但身为党代表,我踏上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为居民办实事,将百姓的心里话说给党听,更是我的责任”,小花书记通过建立友三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把许多实事都办到了居民心坎里。
走进如今干净整洁的“示范小区”承信小区,谁也无法猜到这里曾经是一个以“范围小、居民少、收费少、问题多”而闻名的袖珍小区,为了这个小区的管理,居民吵过、物业争过、社区头疼过。党代表们通过摸实情、听民声,把群众的期盼详细地记录下来,将小区改造列为党代表工作室的头等实事项目,实地查看每一处改造地点,做好每个居民的解释工作,对每一处细节进行公示,终于承信小区顺利完成了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友三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开设了“面对面”接访室、“心连心”谈心室和“点对点”网络工作室。龚小花在工作中发现,政策没有覆盖到的孤、寡、残、病等弱势群体不在少数,“他们也需要政府的关爱,需要社区的帮助,更需要广大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经过积极向上争取和工作室志愿者的讨论,一个帮扶困难绿色通道开辟了出来。“绿色通道”以“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就业上扶技、健康上扶强、教育上扶学”为重点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因失业、病残等各种原因陷入困境的群众提供特殊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逐步形成帮扶困难群众的长效援助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友三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接访、约访和走访群众共计232人次,帮助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56个。这个365天不“打烊”的党代表工作室,为居民“跑出”了一件件实事,成为当地百姓的贴心人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