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为期三天的2013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闭幕,交上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创业周上,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24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应邀参会,其中87%以上来自海外或具有海外背景,72.4%具有国际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共携带创新创业项目2274个,参会人数与项目数再创新高。最终,创业周正式签约项目438个,其中创业项目353个、创新项目85个,另外还有509个创新创业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对接。
从第一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吸引367名嘉宾受邀参会,携带创新创业项目376个,落户项目30个;到本届参会项目质量、对接成效、落户数量再创新高,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呈现出的高人气、高效率令人侧目。
自2009年开始,苏州紧扣创新创业主题,以集聚产业高端人才为目标,在江苏省率先打造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平台——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面向海内外邀请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慧成果的创业人才,到苏州进行项目对接和洽谈。
“和以往走出去招才不同,创业周活动把海外高层次人才请进来,通过实地考察创业环境来吸引他们落户。”苏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庆华介绍,创业周活动坚持“政府搭台、人才唱戏、企业响应、多方互动”的思路,将政、产、学、研、金等各方优势资源实现充分整合和全面合作,通过广泛发动全市各开发区和创业园、百家研发机构、千家重点企业以及创投机构参与其中,实现人才流、科技流、资金流三流汇聚。
“创业周是个务实高效的推介平台,我们可以在现场和企业、创投、政府人员直接咨询面谈,把创新创业需要的各种要素了解得很清晰,这样的推介实在。” 此次创业周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博士劳长石携带自己的节能型变压器项目,成功与太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实现对接,一圆自己的创业梦。
自2011年起,为配合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苏州联手海外人才合作组织和风险投资机构,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赢在苏州”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为创业周招揽人气。迄今,海创大赛已在美国硅谷、德国法兰克福、澳洲悉尼、法国巴黎等地举办八场,共吸引75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赛,征集项目1642个,通过项目初评推荐给创业周的项目占大赛征集项目的70%,成为创业周参会嘉宾的重要来源之一。
光有人气还不够,必须要吸引人才落户。注重创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对接,是创业周的显著特色。 “通过路演,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项目,也希望找到有兴趣的投资机构以及能够共同开拓市场的伙伴。”绿易科技首席技术官李捷超带着智能能源管理项目参加路演。创业周通过展示、推介、路演、洽谈等方式,有效实现了人才、项目、政策、载体、资本、中介等创业要素的多元对接。
创业周还组织嘉宾系统考察市、区两级的产业发展、载体平台、公共服务和创业环境等,组织人才项目与用人主体互动交流、深度洽谈。7月11日,苏州高新区举行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向海内外的300多位精英介绍全区人才科技政策和创业环境。会上,创办一家临床医学研究公司的美籍华人高丽珍对高新区有了浓厚兴趣。“我想在这里建立医疗器械国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帮助国内的临床试验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为了去掉招才引智中的“泡沫”,提升项目落户率,创业周对参会项目甄选力度很大,专门成立了评审专家委员会,实行了严格的评审制度,把真正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每届创业周,应邀参会的人才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医药和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都是苏州各地发展急需的“产业种子”。
支撑高人气、高效率的是苏州优越的创业环境。自落户苏州第一刻起,从创业启动资助到企业成长扶持、从科技项目资助到融资渠道开辟,从市民待遇落实到各类表彰激励,苏州有一揽子政策文件与创新创业全过程一一对应。在政府的量身服务下,人才能够迅速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目前,在创业周上引进落户的企业中,201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有6家,利税超百万元的有37家,超千万元的有4家。
“苏州良好的创业氛围让我忍不住鼓动朋友前来创业。”任辉博士2011年受邀参加创业周,并于当年创立海狸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目前,海狸在苏州已经建成了1200平米的产业化基地,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通过创新举措,进一步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海内外打响了知名度,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引才品牌。”国家人社部有关领导指出,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必须以全球视野把握人才国际化内在要求,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苏州在这一方面为全国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