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镇隐读村党总支:太湖南岸崛起璀璨明珠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3-07-01 19:57
2009年,它被列为吴江集体经济薄弱村。今天,它已信心满满地“锁定”村级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成为七都镇首个“千万村”。它就是位于太湖南岸的隐读村。
曾经民富村穷的窘境
在隐读村,超过一半的村民外出创业,做的生意大多与村内企业生产的门类相同,散布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全国各地的建材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初,隐读村办起了第一家村办企业———铜棒厂,主要生产铜拉手。为推销产品,村民中诞生了第一批“跑客”。
“跑客”带出了一大批村民闯市场跑供销,到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跑客”已有近200人。神奇的是,由于脑子活络、有经营头脑,再加上踏实肯干、吃得了苦,村民外出创业的成功率接近100%。
与村民大多较为富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级收入一直是隐读村的“弱项”,由于村级收入来源单一,总量较小,2009年该村被列为吴江集体经济薄弱村。
贫贱人家百事哀。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内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缓慢,村庄环境也不容乐观。
强班子就是一剂“强心针”
2009年120万元;2010年230万元;2011年500万元;2012年750万元……
村委会的布告栏里并排贴着近四年村级集体经济的公告。多年以后,村民也许还会记起,2009年是隐读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就是在那一年,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代表———谈法江挑起了村级带头人的重担,并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打响了村级经济的“翻身仗”。
面对记者,谈法江显得有些寡言,甚至有点木讷。但为数不多的几句话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村庄、村民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七都镇组织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谈法江是村上有名的老板,企业办得非常好。但自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职后,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村里,自己的厂里倒不大去了。
“既然当了村书记,就要把村里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企业一样管好!”当被问及担任村书记会不会影响自己生意的时候,谈法江的回答既让人感动,也让人振奋。
在为村级经济“破题”上,颇具生意人头脑的隐读人一下子抓住了重点。隐读村紧邻七都镇,230省道贯穿而过,交通发达,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一旦认准了就不动摇。从2009年到现在,村里先后建成了1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年为村里带来130多万元的收入。据介绍,今年村里还将竣工近2.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集宿楼,“增收三四百万不在话下”。通过村党总支一班人的“运作”,区位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村级收入。
民生工程投入年年逾百万
在隐读村,每当夜幕降临时,村道两旁就亮起路灯,通彻明亮,仿佛置身于城镇。
去年以来,结合村庄环境整治行动,隐读村加大资金投入,对全村的3公里多的主干道路进行了沙泥硬化和路灯亮化,村级河道铺设了石块驳岸,使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认真研究制定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办法,对保洁人员推行绩效工资,每天组织村干部开展卫生检查。
平时,村干部也会经常到老百姓家里,询问一些家长里短,“村干部要在第一时间为百姓解决烦心事。”谈法江说。
隐读村的老村部已经建了几十年,办公条件较差,给来办事情的老百姓带来了许多不便,村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多次听到村民反映这一情况,于是村里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等,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新建社区服务中心。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大部分建设经费由村里的党员企业主捐款筹集。而在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后,村里又对老村部进行重新装修,翻新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
隐读村内有上百名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村内设施差、场地小的幼儿园越来越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村民迫切希望改善村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村里了解情况后,筹资20多万元,新建村幼儿园,完善办园条件,并“借力”镇上幼儿园的师资,给学龄前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宴福厅为百姓造福、
为村里增收
2012年10月1日,隐读村宴福厅开门迎客。宴福厅是隐读村为了方便当地村民习俗而开发的一个服务性项目。
“村民办喜事,要是去外面的饭店,价格太贵不实惠。宴福厅大厅可以容纳200多桌,为村民提供可口又相对便宜的饭菜,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谈法江介绍,宴福厅的营业模式是:村里提供场所并按桌收取一定的租金,村里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管理等工作。“这还解决了村里的一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从去年开业到今年出正月,短短的4个多月,宴福厅为村里带来收入6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重大的节日,场地已经被村民预订一空。谈法江说,目前,村里还在投资建造一个小厅,可以服务村民日常家宴。预计全部建成后一年可以为村里增加超过300万元的收入。
曾经民富村穷的窘境
在隐读村,超过一半的村民外出创业,做的生意大多与村内企业生产的门类相同,散布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全国各地的建材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初,隐读村办起了第一家村办企业———铜棒厂,主要生产铜拉手。为推销产品,村民中诞生了第一批“跑客”。
“跑客”带出了一大批村民闯市场跑供销,到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跑客”已有近200人。神奇的是,由于脑子活络、有经营头脑,再加上踏实肯干、吃得了苦,村民外出创业的成功率接近100%。
与村民大多较为富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级收入一直是隐读村的“弱项”,由于村级收入来源单一,总量较小,2009年该村被列为吴江集体经济薄弱村。
贫贱人家百事哀。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内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缓慢,村庄环境也不容乐观。
强班子就是一剂“强心针”
2009年120万元;2010年230万元;2011年500万元;2012年750万元……
村委会的布告栏里并排贴着近四年村级集体经济的公告。多年以后,村民也许还会记起,2009年是隐读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就是在那一年,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代表———谈法江挑起了村级带头人的重担,并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打响了村级经济的“翻身仗”。
面对记者,谈法江显得有些寡言,甚至有点木讷。但为数不多的几句话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村庄、村民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七都镇组织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谈法江是村上有名的老板,企业办得非常好。但自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职后,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村里,自己的厂里倒不大去了。
“既然当了村书记,就要把村里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企业一样管好!”当被问及担任村书记会不会影响自己生意的时候,谈法江的回答既让人感动,也让人振奋。
在为村级经济“破题”上,颇具生意人头脑的隐读人一下子抓住了重点。隐读村紧邻七都镇,230省道贯穿而过,交通发达,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一旦认准了就不动摇。从2009年到现在,村里先后建成了1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年为村里带来130多万元的收入。据介绍,今年村里还将竣工近2.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集宿楼,“增收三四百万不在话下”。通过村党总支一班人的“运作”,区位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村级收入。
民生工程投入年年逾百万
在隐读村,每当夜幕降临时,村道两旁就亮起路灯,通彻明亮,仿佛置身于城镇。
去年以来,结合村庄环境整治行动,隐读村加大资金投入,对全村的3公里多的主干道路进行了沙泥硬化和路灯亮化,村级河道铺设了石块驳岸,使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认真研究制定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办法,对保洁人员推行绩效工资,每天组织村干部开展卫生检查。
平时,村干部也会经常到老百姓家里,询问一些家长里短,“村干部要在第一时间为百姓解决烦心事。”谈法江说。
隐读村的老村部已经建了几十年,办公条件较差,给来办事情的老百姓带来了许多不便,村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多次听到村民反映这一情况,于是村里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等,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新建社区服务中心。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大部分建设经费由村里的党员企业主捐款筹集。而在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后,村里又对老村部进行重新装修,翻新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
隐读村内有上百名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村内设施差、场地小的幼儿园越来越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村民迫切希望改善村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村里了解情况后,筹资20多万元,新建村幼儿园,完善办园条件,并“借力”镇上幼儿园的师资,给学龄前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宴福厅为百姓造福、
为村里增收
2012年10月1日,隐读村宴福厅开门迎客。宴福厅是隐读村为了方便当地村民习俗而开发的一个服务性项目。
“村民办喜事,要是去外面的饭店,价格太贵不实惠。宴福厅大厅可以容纳200多桌,为村民提供可口又相对便宜的饭菜,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谈法江介绍,宴福厅的营业模式是:村里提供场所并按桌收取一定的租金,村里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管理等工作。“这还解决了村里的一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从去年开业到今年出正月,短短的4个多月,宴福厅为村里带来收入6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重大的节日,场地已经被村民预订一空。谈法江说,目前,村里还在投资建造一个小厅,可以服务村民日常家宴。预计全部建成后一年可以为村里增加超过300万元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