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关爱机制诠释“血肉联系”新风尚
来源: 《苏州日报》2013年7月1日01版       发布时间:2013-07-01 08:23
  据统计,2013年“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启动至今,市、县两级党员关爱基金已经向4.7万余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党员关爱基金近6000万元,党员参与募捐率超过96%。
  “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生活再苦再难心里也有底……”6月24日,从市领导手里接过“党员关爱基金”的红信封,姑苏区低保户陈红敏眼里噙着泪水。这是他第四年收到“党员关爱基金”了,雪中送炭的帮扶款尽管数量有限,但这份来自全市共产党员的浓浓关爱足以支撑起陈红敏一家人的生活信心。
  5月初,我市启动实施2013年“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没有募捐仪式、不开动员大会,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一笔笔凝聚着全市50余万名共产党员无私大爱的捐款像万涓暖流涌向党员关爱基金专用账户。据统计,行动启动至今,苏州市、县两级党员关爱基金已经向4.7万余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党员关爱基金近6000万元,党员参与募捐率超过96%。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市委要求全体党员不仅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2010年,市委部署在全市开展“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鼓励和引导全体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要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  四年来,“关爱基金”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设起了一座连心桥。全市50多万名共产党员踊跃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据统计,四年来,“党员关爱基金”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2.52亿元,结合关爱帮扶行动,全市党员进村入户,累计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近20万户次。去年,苏州在全国首创设立党员关爱基金会,不仅为我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搭建了一个长效载体,也打响了苏州党建工作的一张特色品牌。在关爱行动和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到群众中去,点亮一份光、燃起一份热,成为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
  开展党员关爱帮扶行动、成立党员关爱基金会,其核心意义不仅在于让生活困难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让全体共产党员受到了教育、锤炼了党性,让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为可亲可敬。党员张于兰说:“通过参与募捐和发放党员关爱基金,我和身边的党员不仅增强了党性意识,也增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开展中,市委注重将关爱行动与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在职党员进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有机结合,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主体意识,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决策、办事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标去追求。在密切联系群众、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中,我市不少机关单位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帮扶行动”,形成了联系群众的一批特色长效机制。
  市国税局机关党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市局下属第一税务分局、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苏州高新区局、稽查局等5个党支部先后与姑苏区观前街道北寺塔社区、石路街道彩香一村四区社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虎丘区狮山街道、姑苏区虎丘街道桐星社区等5个社区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近两年来,通过共同组织“七一”重大节日联谊活动、税法宣传进社区等,深入交流、密切联系,共有312人次参加了社区环境整治和爱心助学,与46户困难群众家庭开展结对扶贫帮困,累计捐款捐物共13.8万元,进一步深化了“服务群众进社区、共筑堡垒争先锋”的主题。
  让每个党员都时刻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关爱帮扶各界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四年来,党员关爱帮扶行动党员参与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充分体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与作风的传承。“通过党员关爱基金的发放,我们社区建立了经常关心困难家庭的帮扶制度,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果困难家庭遇到问题和困难,社区党员也会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相城区盛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濮梅芬说。
  让人民更幸福、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凝心聚力的党员关爱机制,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