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促和谐——记苏州市“党代表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之二
来源:
《苏州日报》2013年6月14日15版
发布时间:2013-06-14 08:50
苏家尖村党代表工作室民意“绿色通道”解民忧
望着曹陆东段宽阔平整的2000多平方米水泥路,苏家尖村21组的村民奚保如老伯开心地笑了:“说实话,我当时去村党代表工作室反映这段路路况差的时候,是半信半疑的,没想到效率这么快啊!党代表工作室,我们信了!”
为了发挥党代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常熟市古里镇苏家尖村于2010年10月建立党代表工作室。这一举措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激活了民间智力资源,建立起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平台。
这个面积7.31平方公里,拥有4000多常住人口、180名党员的村级组织,是如何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的呢?苏家尖村党委的回答是“组三建四”。“组三”,即组建了三支队伍:一是组建党代表队伍。通过村党代表工作室的定期开放,5名党代表实行AB岗制度,走访与接访相结合,面对面接受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组建联络员队伍。安排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组长兼任民情联络员,每月固定4个工作日作为接待日,负责收集和报送意见建议和情况总结。三是组建志愿者队伍。20名志愿者担任民情信息员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建四”,则为构建四项机制:一是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设置党代表接待事项办理、答复、反馈流程;二是建立考评机制。组织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对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开展和党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议; 三是完善联系帮扶机制。建立完善长效帮扶机制,形成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四是健全保障机制。村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列入村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全力建设高标准、高效率的党代表活动阵地。
2012年初,在苏家尖村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中,村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听取群众心声、征集群众意见,把建筑风貌整体改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以及村域绿化、道路桥梁、河道清淤等工程项目列为整治重点,提升了苏家尖村的人居环境,使苏家尖村一年成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康居乡村”,真正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打造苏家尖民意“绿色通道”,这是苏家尖村党代表工作室对自身的明确定位。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党代表深入群众,开放接待日108场次,入户走访52人次,上门约谈8人次,接待96人次。共收集意见建议96条,当场办结93件,正在跟踪办理的3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面对面的沟通,到实打实的解决,苏家尖村党代表工作室实现了党建干群的“心连心”。
老沈在线架起党群沟通“连心桥”
在太仓市城厢镇康乐社区有这样一间“暖心小站”,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布置整洁干净,温馨舒适。这间小屋既是社区群众的“解难超市”,也是社区群众的“心灵花园”。这就是城厢镇“老沈在线”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老沈在线”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4月,城厢镇党代表、康乐社区党委委员沈锦涛是这里的负责人。工作室现有58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志愿者。为服务好社区居民,工作室充分利用每年的党员冬训大会、党员民主评议大会和民主决策日活动,不定期组织成员们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扶贫帮困、管道疏通、医疗保健、信息咨询、家政服务、水电维修、上门理发、心理慰籍、法律咨询、换气送米等10项服务,“老沈在线”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工作室还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居民只要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优质免费服务。
自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以来,沈锦涛积极号召其他党员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居民当中,体察民情,发挥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每个党员志愿者主动联系2到3户居民群众家庭,发放服务联系卡,了解掌握联系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去年12月的一天,沈锦涛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居民王秀英家由于楼上住户卫生间常年漏水,又苦于找不到房东,至今仍影响着日常生活。老沈立刻联系社区,查找到该户陆姓房东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房东陆先生,最终解决好漏水这一问题。党员志愿者还经常和社区负责人一起上门为邻里矛盾双方进行调解,把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邻里和谐,维护了社区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老沈在线”工作室成立3年来,参与活动的党员志愿者人数达到150人次,惠及服务对象3000多人。“老沈在线”工作室也因此成为太仓市党员服务群众的“金字招牌”。2012年,沈锦涛入围了中国“好人榜”,先后获得“苏州市党员志愿者先进个人”、太仓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等荣誉称号。
青春党代表工作站知民情“小阵地”暖民心“大舞台”
“感谢你们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让我们用上了直供水!”前不久,高新区横塘街道青春社区美田山水之恋小区居民对回访的区党代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剑华感激地说。
居民口中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就源于青春党代表工作站。一次,杨剑华在青春党代表工作站接待社区居民时,了解到高层住户居民水压不稳的烦心事。她在走访调研后,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高新区有关部门,并得到了区里高度重视。不久,全区通过了《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计划分五年逐步完成全区已建成的高层、小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从而彻底解决水压不足、水中有泥沙杂质等困扰高层居民的用水难题。
知民情“小阵地”,暖民心“大舞台”,以上只是青春党代表工作站架设党群干群“连心桥”的一个小事例。青春社区位于高新区横塘街道中心区域,常住人口近7000人,流动人口过万。近年来,社区党委以“村”向“社区”过渡为契机,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各党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建”格局。2011年,为充分发挥党代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从群众的重要作用,社区挂牌成立了高新区首家党代表工作站———青春党代表工作站。
青春党代表工作站建立定期接访和首问负责制。每月10日,党代表轮流在工作站值班,面对面接访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并现场予以答复或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做到谁接待、谁跟踪、谁负责,确保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党代表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交通安全、养老、食品安全、教育等问题,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存在问题,梳理分析,提出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问题的解决。据不完全统计,青春党代表工作站成立后,累计接待党员群众200多批,帮助解决困难近百件,获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望着曹陆东段宽阔平整的2000多平方米水泥路,苏家尖村21组的村民奚保如老伯开心地笑了:“说实话,我当时去村党代表工作室反映这段路路况差的时候,是半信半疑的,没想到效率这么快啊!党代表工作室,我们信了!”
为了发挥党代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常熟市古里镇苏家尖村于2010年10月建立党代表工作室。这一举措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激活了民间智力资源,建立起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平台。
这个面积7.31平方公里,拥有4000多常住人口、180名党员的村级组织,是如何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的呢?苏家尖村党委的回答是“组三建四”。“组三”,即组建了三支队伍:一是组建党代表队伍。通过村党代表工作室的定期开放,5名党代表实行AB岗制度,走访与接访相结合,面对面接受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组建联络员队伍。安排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组长兼任民情联络员,每月固定4个工作日作为接待日,负责收集和报送意见建议和情况总结。三是组建志愿者队伍。20名志愿者担任民情信息员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建四”,则为构建四项机制:一是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设置党代表接待事项办理、答复、反馈流程;二是建立考评机制。组织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对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开展和党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议; 三是完善联系帮扶机制。建立完善长效帮扶机制,形成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四是健全保障机制。村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列入村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全力建设高标准、高效率的党代表活动阵地。
2012年初,在苏家尖村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中,村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听取群众心声、征集群众意见,把建筑风貌整体改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以及村域绿化、道路桥梁、河道清淤等工程项目列为整治重点,提升了苏家尖村的人居环境,使苏家尖村一年成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康居乡村”,真正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打造苏家尖民意“绿色通道”,这是苏家尖村党代表工作室对自身的明确定位。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党代表深入群众,开放接待日108场次,入户走访52人次,上门约谈8人次,接待96人次。共收集意见建议96条,当场办结93件,正在跟踪办理的3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面对面的沟通,到实打实的解决,苏家尖村党代表工作室实现了党建干群的“心连心”。
老沈在线架起党群沟通“连心桥”
在太仓市城厢镇康乐社区有这样一间“暖心小站”,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布置整洁干净,温馨舒适。这间小屋既是社区群众的“解难超市”,也是社区群众的“心灵花园”。这就是城厢镇“老沈在线”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老沈在线”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4月,城厢镇党代表、康乐社区党委委员沈锦涛是这里的负责人。工作室现有58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志愿者。为服务好社区居民,工作室充分利用每年的党员冬训大会、党员民主评议大会和民主决策日活动,不定期组织成员们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扶贫帮困、管道疏通、医疗保健、信息咨询、家政服务、水电维修、上门理发、心理慰籍、法律咨询、换气送米等10项服务,“老沈在线”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工作室还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居民只要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优质免费服务。
自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以来,沈锦涛积极号召其他党员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居民当中,体察民情,发挥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每个党员志愿者主动联系2到3户居民群众家庭,发放服务联系卡,了解掌握联系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去年12月的一天,沈锦涛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居民王秀英家由于楼上住户卫生间常年漏水,又苦于找不到房东,至今仍影响着日常生活。老沈立刻联系社区,查找到该户陆姓房东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房东陆先生,最终解决好漏水这一问题。党员志愿者还经常和社区负责人一起上门为邻里矛盾双方进行调解,把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邻里和谐,维护了社区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老沈在线”工作室成立3年来,参与活动的党员志愿者人数达到150人次,惠及服务对象3000多人。“老沈在线”工作室也因此成为太仓市党员服务群众的“金字招牌”。2012年,沈锦涛入围了中国“好人榜”,先后获得“苏州市党员志愿者先进个人”、太仓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等荣誉称号。
青春党代表工作站知民情“小阵地”暖民心“大舞台”
“感谢你们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让我们用上了直供水!”前不久,高新区横塘街道青春社区美田山水之恋小区居民对回访的区党代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剑华感激地说。
居民口中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就源于青春党代表工作站。一次,杨剑华在青春党代表工作站接待社区居民时,了解到高层住户居民水压不稳的烦心事。她在走访调研后,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高新区有关部门,并得到了区里高度重视。不久,全区通过了《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计划分五年逐步完成全区已建成的高层、小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从而彻底解决水压不足、水中有泥沙杂质等困扰高层居民的用水难题。
知民情“小阵地”,暖民心“大舞台”,以上只是青春党代表工作站架设党群干群“连心桥”的一个小事例。青春社区位于高新区横塘街道中心区域,常住人口近7000人,流动人口过万。近年来,社区党委以“村”向“社区”过渡为契机,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各党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建”格局。2011年,为充分发挥党代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从群众的重要作用,社区挂牌成立了高新区首家党代表工作站———青春党代表工作站。
青春党代表工作站建立定期接访和首问负责制。每月10日,党代表轮流在工作站值班,面对面接访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并现场予以答复或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做到谁接待、谁跟踪、谁负责,确保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党代表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交通安全、养老、食品安全、教育等问题,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存在问题,梳理分析,提出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问题的解决。据不完全统计,青春党代表工作站成立后,累计接待党员群众200多批,帮助解决困难近百件,获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