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如一日,党员永远不退休——访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员万经玲
来源:
《吴江日报》2013年5月10日02版
发布时间:2013-05-10 08:46
从部队副师级岗位退休回到家乡,20多年来日复一日,不计报酬在家乡的老年活动中心从清晨忙到傍晚,为中心的老年人烧水扫地。同时,牵头成立社区老年学校,建立“老年人心声站”,组建老年人腰鼓、歌咏、舞蹈队伍……
在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员万经玲身上,一名退休军人、一名老党员的激情和热心发挥到了极致。
默默奉献
1937年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辗转杭州、武汉、北京、四川和上海;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从部队副师级岗位上退休,回到震泽镇;1991年参与筹建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
从此,万经玲的人生列车停靠在这个老年工作小站,默默奉献至今已经22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万”。
每天早上6点多,老万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老年活动中心,直到下午所有人都走光了,才最后一个离开。翻阅老万在老年活动中心的工作经历,记者看到的是一个老党员默默服务、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史。
在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有一块人气指数很高的小黑板。老万每天大清早准时收听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做好记录再誊写到小黑板上,让大家根据天气阴晴雨雪安排好家务和活动。
马不停蹄
老万是个多面手,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还很有文艺细胞。1997年,他组织了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镇老年歌咏队,每周四,四五十位老人在他的组织下聚在老年活动中心,学新歌唱新曲。
“我在部队是搞政治工作的,从小也喜欢唱歌,所以从1997年就这么开始教到现在。”老万告诉记者,“我记得,教大家唱的第一首歌是《春天的故事》,从第一首歌开始有登记,我们登记的歌词本加起来有厚厚一摞了。”
从革命红歌到时代新曲,他精心挑选后印好歌谱,一句句、手把手地教给队员,至今已经教了几百首。说起唱歌,老万特别自豪:“一般的歌曲,我看两遍就会唱了,教会了大家,我们在一起就图个乐,年纪大了聚在一起唱唱歌,身心舒畅。”
22年来,除了2004年肠疾手术期间,老万一路马不停蹄。
永不退休
老万告诉记者,他的性格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好、做得漂亮,对得起党和群众的信任。
22年来,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关注老年人健康保健,老万牵头成立社区老年学校,亲自授课350多节,到课1800多人次,并坚持写了10多万字教学笔记和心得体会;1996年,老万开始建立“老年人心声站”,平均每年帮助解决30多件“家务事”;后来,他又把社区老人组织起来成立腰鼓、歌咏、舞蹈队,利用节假日为社区群众演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许多年过去了,活动中心的老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老万却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和梦想上。老万告诉记者,自己岁数大了,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现在,他只想把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做好,尽到一个党员的责任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年逾古稀,但老万告诉记者,“我把这个老年工作看成我人生的最后一站路,虽然我退休了,但是作为党员是不能退休的,只要能行,我还应该为老年人服务,实现作为一名党员的人生价值。”
在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员万经玲身上,一名退休军人、一名老党员的激情和热心发挥到了极致。
默默奉献
1937年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辗转杭州、武汉、北京、四川和上海;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从部队副师级岗位上退休,回到震泽镇;1991年参与筹建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
从此,万经玲的人生列车停靠在这个老年工作小站,默默奉献至今已经22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万”。
每天早上6点多,老万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老年活动中心,直到下午所有人都走光了,才最后一个离开。翻阅老万在老年活动中心的工作经历,记者看到的是一个老党员默默服务、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史。
在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有一块人气指数很高的小黑板。老万每天大清早准时收听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做好记录再誊写到小黑板上,让大家根据天气阴晴雨雪安排好家务和活动。
马不停蹄
老万是个多面手,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还很有文艺细胞。1997年,他组织了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镇老年歌咏队,每周四,四五十位老人在他的组织下聚在老年活动中心,学新歌唱新曲。
“我在部队是搞政治工作的,从小也喜欢唱歌,所以从1997年就这么开始教到现在。”老万告诉记者,“我记得,教大家唱的第一首歌是《春天的故事》,从第一首歌开始有登记,我们登记的歌词本加起来有厚厚一摞了。”
从革命红歌到时代新曲,他精心挑选后印好歌谱,一句句、手把手地教给队员,至今已经教了几百首。说起唱歌,老万特别自豪:“一般的歌曲,我看两遍就会唱了,教会了大家,我们在一起就图个乐,年纪大了聚在一起唱唱歌,身心舒畅。”
22年来,除了2004年肠疾手术期间,老万一路马不停蹄。
永不退休
老万告诉记者,他的性格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好、做得漂亮,对得起党和群众的信任。
22年来,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关注老年人健康保健,老万牵头成立社区老年学校,亲自授课350多节,到课1800多人次,并坚持写了10多万字教学笔记和心得体会;1996年,老万开始建立“老年人心声站”,平均每年帮助解决30多件“家务事”;后来,他又把社区老人组织起来成立腰鼓、歌咏、舞蹈队,利用节假日为社区群众演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许多年过去了,活动中心的老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老万却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和梦想上。老万告诉记者,自己岁数大了,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现在,他只想把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做好,尽到一个党员的责任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年逾古稀,但老万告诉记者,“我把这个老年工作看成我人生的最后一站路,虽然我退休了,但是作为党员是不能退休的,只要能行,我还应该为老年人服务,实现作为一名党员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