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省委中心组举行今年第二次双月集体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围绕“两个百年”目标推进“两个率先”实践,突出“三大重点”走在科学发展前列,以过硬成果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省领导李学勇、张连珍、石泰峰等参加集体学习。
学习会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泉、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4位专家分别就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率先”目标与“三个示范”路径等作了专题讲解。省委中心组成员认真听取讲解,李学勇、李云峰、许津荣、毛伟明作了发言,交流了学习体会。
罗志军在主持集体学习时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在江苏发展的关键时刻,给我们作出的关键指示,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需要仔细体会,贯穿的科学理念需要深入领悟,提出的最新要求需要准确把握。总书记的讲话虽然篇幅不长,但要言不烦、深入浅出、意义深远。我们既要从一些重要论断和关键词句入手领会和把握,原原本本地学,又要沉下心来细细领悟,融会贯通地学,吃透精神实质,把握内涵要义,真正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罗志军说,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概括起来讲,就是进一步明确了“两个率先”的目标定位,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三大重点”,同时教给了我们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要把“两个率先”放在“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中来定位。江苏的“两个率先”是实现我国“两个百年”目标在一个区域的具体化,第一个率先与第一个百年目标相对应,第二个率先与第二个百年目标相对应,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也就是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江苏应有贡献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两个率先”事业放在“两个百年”目标下定位,放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考量,拓展发展内涵、提升发展标杆,永不自满、永不停滞、永不松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我们推进“两个率先”,根本目的是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更多的人在江苏这块土地上敢于梦想、追逐梦想、能圆梦想,使总书记所说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江苏得到充分的印证。
罗志军强调,要把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变化中来把握。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点谈了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要求体量大、块头大的排头兵省份要在转型升级上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书记的新要求,必须把江苏发展放在更大时空中来思考和谋划。所谓更大时空,一个是指全球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主要国家都在对经济发展进行新的战略谋划,目的是获得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优势和主动地位;一个是指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总量增长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转变的关键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地理”也正在加速重构。江苏属于“第一军团”、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发展快于全国、遇到的问题早于全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时候了。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重点”,就是要通过江苏的率先实践、率先突破,为全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
罗志军指出,要把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贯穿于解决问题推动实践的始终。总书记讲话中,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实处着手,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在谈到速度与质量效益关系时,总书记讲并不对增速是个位还是两位简单地说“YES”或“NO”,主要看发展的本质是科学发展,发展的前提是质量效益;在谈到淘汰落后产能时,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不只是化解产能过剩这一项工作,但这项工作是这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谈到产业转移时,指出“腾笼换鸟”不是“腾笼放鸟”,“鸟”不要先放了再找,这是一个彼消此长甚至是“双轨”并行的过程;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既然我们的发展路径还没有完全改变,难免不走发达国家过去工业化、城镇化所走过的某些路程,希望能够更快地转轨到一条新路上去。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帮助我们拓宽了看问题的视角,从更深层次打开了思想的“闸门”。思维上出现了偏差,工作上就会出现偏离;发展观上存在“盲区”,政绩观上就会陷入“误区”。要把辩证思维运用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既学会“弹钢琴”,又抓住“牛鼻子”,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善于找准结合点,实现由“两难”向“双赢”转变。
罗志军指出,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起步,继续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是江苏广大干部群众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总书记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要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有担当,一要有责任担当的自信和清醒。“两个率先”的显著成效和广阔空间,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江苏科学发展的实践自信、路径自信、前景自信。但自信不能自满,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风险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是事业新的起跑线,以长期的艰苦奋斗,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二要有实践担当的创新和务实。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攻坚期,我们遇到的都是“硬骨头”,前进的路上需要不断“涉险滩”,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闯出一条新路,必须以实干兴邦的理念做出一番事业。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把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勇于实践、敢于争先,不违背规律、不急于求成。三要有能够担当的本领和作风。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锻炼,掌握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抓好工作的本领,还要有抓好落实的作风,有一种“钉钉子”的精神,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