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涓暖流聚大爱——苏州市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活动纪实
来源:
《苏州日报》2013年3月21日10版
发布时间:2013-03-21 1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苏州市大力实施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党员关爱命名、面向社会困难群体的党员关爱基金会,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和群众得实惠相统一的崭新路子。
让组织增活力在服务群众中提升凝聚力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所在。
为了实现党组织争先进、党员争优秀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无缝对接,在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之初,苏州市委作出了开展“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的决定,并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号召全市广大党员踊跃献爱心,定向用于帮扶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其他有特殊生活困难的群众。
为确保行动有力、有序展开,苏州市建立了由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民政、财政、人社、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全市设市区和5个县级市(区)共6个爱心专用账户,有专用财务票据和专人管理,确保募集资金安全、规范管理。
作为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的专项非营利性资金,“党员关爱基金”按照低保户每年1500元、低保边缘户每年1000元、高校贫困学生每年500元的标准,每年定期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党员关爱基金的成立,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迅速响应。各级基层党组织纷纷引导动员广大基层党员踊跃捐款,并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来了,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来了,双鬓斑白的老干部、老党员来了,预备党员来了,入党积极分子来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来了……
一股股关爱的暖流在苏州城乡大地激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口口相传!
党员关爱基金成立三年来,苏州组织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累计募集资金2.1亿元,惠及全市4.8万户困难群众。
让党员受教育在扶贫帮困中彰显先进性
三年来,全市党员自发参与党员关爱基金募集累计近130万人次,党员参与率达96%。
听说要开展“关爱行动”,姑苏区离休老党员肖龙兴坐不住了。这位曾以一句“共产党只有离休的干部,没有离休的党员”感动苏城的爱心老人,毫不犹豫地捐款5000元。
姑苏区彩香花园社区老党员曹老伯跟儿子搬到了园区住,为了捐款,78岁的他顶着酷暑坐着公交车,赶了一个半小时的路,来到社区捐款。
新庄社区的残疾居民李国勤,在居委会宣传栏里看到“党员关爱基金”的告示后,也拄着拐棍赶来捐了20元。虽然不是党员,但他说:“平时都是党照顾我,现在我也想为党的事业尽点力”……一笔笔捐款在汇集; 一股股力量在凝聚。
饱含深情的“关爱行动”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为鲜艳的党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党员关爱基金”发放过程中,苏州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先后走访市区各镇(街道、开发区),察民情,问民生。全市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也积极参与走访慰问活动。
结合党员关爱基金的发放,苏州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机关党员“三走进、三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共有近15万名在职党员深入村(社区),认领帮扶项目近36万个,开展敬老、助残、帮学、济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80万人次。
到群众中去,点亮一份光、燃起一份热,“通过我们大家一起来发放党员关爱基金,使我们增强了党性的意识,也增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张玉兰说。
一句句真心的交流,一次次有力的握手,党员们收获的是感动和信任,读懂的是责任!
让群众得实惠在惠民利民中融合鱼水情
情系困难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这是党的宗旨,更是“关爱行动”的题中之义。
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一项项针对生活困难群众的结对帮扶活动相继出炉。
在相城区北桥街道,盛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濮梅芬和社区5名在职党员每年都会带着大米、食用油和“党员关爱基金”,到85岁的孤老徐雪珍家中“走亲戚”。
社区党员与6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濮梅芬与徐雪珍就是一对。濮梅芬隔三差五就来徐雪珍家里嘘寒问暖。“多谢你们,多谢你们共产党。只有共产党,世世代代没有这一代最最好。”徐雪珍激动地说。“通过党员关爱基金的发放,我们社区建立了经常关心困难家庭的帮扶制度。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果困难家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社区党员也会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相城区盛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濮梅芬说。
爱心,在交互中生根发芽!爱心,在接力中集聚力量!“党员关爱基金”弘扬的是党员和群众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时代精神,点亮的是更美生活的新希望。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让党的温暖惠及全体百姓。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超过50亿元。目前,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并轨,2012年底实现养老、医疗城乡并轨。
让关爱成常态在规范管理中实现长效化
“关爱行动”聚集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强大力量,诠释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新风,取得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效应。如何巩固和发展党员关爱帮扶困难群众的成果?如何持之以恒地让广大生活困难群众长期得实惠?如何化解持久帮扶所需资金难题、为关爱帮扶活动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苏州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在思考,在探索。
2012年4月28日下午,在苏州市三香路998号市政府大院内,一个隆重而简短的成立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仪式上,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为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会揭幕。
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党员关爱命名、面向社会困难群体的党员关爱基金会,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会通过党员捐款、企业捐赠和财政扶持等方式,首期募集的基金规模约6.1亿元,为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基金会委托资质好、善经营、靠得住的国有企业管理运作,增值收益部分用于帮扶全市的生活困难群众。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苏州党员关爱基金从此具有了“自我造血”功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成为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一个全新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筋脉”。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腊军说:“设立这个党员关爱基金,首先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更好地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这样一个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我们还要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每个党员都时刻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来关爱、帮扶各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这个对我们党员本身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党性锻炼。”
基金会提升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组织人事报》 等国家主流媒体和中央创先争优简报都予以宣传报道。
让人民更幸福、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凝心聚力的关爱机制,诠释了“血肉联系”的时代新风尚。
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团结在鲜红的党旗之下,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唱响了一曲和谐苏州的恢宏乐章。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苏州市大力实施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党员关爱命名、面向社会困难群体的党员关爱基金会,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和群众得实惠相统一的崭新路子。
让组织增活力在服务群众中提升凝聚力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所在。
为了实现党组织争先进、党员争优秀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无缝对接,在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之初,苏州市委作出了开展“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的决定,并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号召全市广大党员踊跃献爱心,定向用于帮扶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其他有特殊生活困难的群众。
为确保行动有力、有序展开,苏州市建立了由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民政、财政、人社、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全市设市区和5个县级市(区)共6个爱心专用账户,有专用财务票据和专人管理,确保募集资金安全、规范管理。
作为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的专项非营利性资金,“党员关爱基金”按照低保户每年1500元、低保边缘户每年1000元、高校贫困学生每年500元的标准,每年定期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党员关爱基金的成立,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迅速响应。各级基层党组织纷纷引导动员广大基层党员踊跃捐款,并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来了,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来了,双鬓斑白的老干部、老党员来了,预备党员来了,入党积极分子来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来了……
一股股关爱的暖流在苏州城乡大地激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口口相传!
党员关爱基金成立三年来,苏州组织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累计募集资金2.1亿元,惠及全市4.8万户困难群众。
让党员受教育在扶贫帮困中彰显先进性
三年来,全市党员自发参与党员关爱基金募集累计近130万人次,党员参与率达96%。
听说要开展“关爱行动”,姑苏区离休老党员肖龙兴坐不住了。这位曾以一句“共产党只有离休的干部,没有离休的党员”感动苏城的爱心老人,毫不犹豫地捐款5000元。
姑苏区彩香花园社区老党员曹老伯跟儿子搬到了园区住,为了捐款,78岁的他顶着酷暑坐着公交车,赶了一个半小时的路,来到社区捐款。
新庄社区的残疾居民李国勤,在居委会宣传栏里看到“党员关爱基金”的告示后,也拄着拐棍赶来捐了20元。虽然不是党员,但他说:“平时都是党照顾我,现在我也想为党的事业尽点力”……一笔笔捐款在汇集; 一股股力量在凝聚。
饱含深情的“关爱行动”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为鲜艳的党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党员关爱基金”发放过程中,苏州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先后走访市区各镇(街道、开发区),察民情,问民生。全市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也积极参与走访慰问活动。
结合党员关爱基金的发放,苏州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机关党员“三走进、三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共有近15万名在职党员深入村(社区),认领帮扶项目近36万个,开展敬老、助残、帮学、济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80万人次。
到群众中去,点亮一份光、燃起一份热,“通过我们大家一起来发放党员关爱基金,使我们增强了党性的意识,也增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张玉兰说。
一句句真心的交流,一次次有力的握手,党员们收获的是感动和信任,读懂的是责任!
让群众得实惠在惠民利民中融合鱼水情
情系困难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这是党的宗旨,更是“关爱行动”的题中之义。
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一项项针对生活困难群众的结对帮扶活动相继出炉。
在相城区北桥街道,盛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濮梅芬和社区5名在职党员每年都会带着大米、食用油和“党员关爱基金”,到85岁的孤老徐雪珍家中“走亲戚”。
社区党员与6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濮梅芬与徐雪珍就是一对。濮梅芬隔三差五就来徐雪珍家里嘘寒问暖。“多谢你们,多谢你们共产党。只有共产党,世世代代没有这一代最最好。”徐雪珍激动地说。“通过党员关爱基金的发放,我们社区建立了经常关心困难家庭的帮扶制度。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果困难家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社区党员也会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相城区盛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濮梅芬说。
爱心,在交互中生根发芽!爱心,在接力中集聚力量!“党员关爱基金”弘扬的是党员和群众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时代精神,点亮的是更美生活的新希望。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让党的温暖惠及全体百姓。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超过50亿元。目前,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并轨,2012年底实现养老、医疗城乡并轨。
让关爱成常态在规范管理中实现长效化
“关爱行动”聚集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强大力量,诠释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新风,取得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效应。如何巩固和发展党员关爱帮扶困难群众的成果?如何持之以恒地让广大生活困难群众长期得实惠?如何化解持久帮扶所需资金难题、为关爱帮扶活动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苏州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在思考,在探索。
2012年4月28日下午,在苏州市三香路998号市政府大院内,一个隆重而简短的成立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仪式上,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为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会揭幕。
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党员关爱命名、面向社会困难群体的党员关爱基金会,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会通过党员捐款、企业捐赠和财政扶持等方式,首期募集的基金规模约6.1亿元,为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基金会委托资质好、善经营、靠得住的国有企业管理运作,增值收益部分用于帮扶全市的生活困难群众。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苏州党员关爱基金从此具有了“自我造血”功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成为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一个全新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筋脉”。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腊军说:“设立这个党员关爱基金,首先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更好地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这样一个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我们还要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每个党员都时刻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来关爱、帮扶各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这个对我们党员本身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党性锻炼。”
基金会提升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组织人事报》 等国家主流媒体和中央创先争优简报都予以宣传报道。
让人民更幸福、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凝心聚力的关爱机制,诠释了“血肉联系”的时代新风尚。
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团结在鲜红的党旗之下,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唱响了一曲和谐苏州的恢宏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