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楼院建党支部”被街道社区广泛认同和推崇时,大连市沙河口区马栏街道的楼院党支部却悄然出现“萎缩”——去年以来,先后有7个楼院党支部被“改组”成为功能型党支部,占街道47个楼院党支部总数的15%。何谓功能型党支部?简单说,就是通过科学整合社区党员资源,依托社区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群众性组织而建立的党支部。
党组织设置向群众组织贴近
马栏街道党工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改进社区党组织设置:从以楼院为依托设置党支部,开始向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设置党支部延伸和拓展。
——依托群众组织组建党支部。有的根据社区群众组织和活动特点,把特长、志趣、技能和需求相近的党员划分在一起,在群众组织中建立党支部;有的依据群众组织的规模和扩展范围,打破区域限制,在街道层面上成立党支部。
——根据社区党员和群众的需求组建党支部。比如,他们根据失业、无业党员和群众渴望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以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丰富职业经验的党员为骨干,以就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依托,成立了“技能培训学校党支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愿望,以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外来务工党支部”;针对群众维权意识强却不会正确行使权利的情况,组织具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党员,成立了“维权站党支部”……
特色支部+特长党员
从楼院党组织到功能型党支部,马栏街道党工委实现的不仅仅是“党组织设置与群众组织紧密贴近”,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党组织功能,创建功能型党支部,使不同的党员才尽其用,不同的党支部富有特色和个性,进而把不同类别、不同个性的党员、群众紧紧地凝聚到一起。
在创建过程中,街道党工委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根据党员特长“设岗定责”,千方百计让老党员发挥特长、实现个人价值,让外来务工党员融入社区、热心第二故乡的建设……比如,针对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的党员,要求他们站好“家庭文明岗”,发挥他们在教育子女、创建文明家庭中的作用;对本地流出的党员,要求他们站好“党员形象岗”,发挥好他们当好街道形象代表的作用;对外地流入党员,要求他们站好“党员宗旨岗”,发挥好他们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的作用;对身体较好的离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站好“余热发挥岗”,为社区各项事业作贡献;对在职党员,要求他们站好“义务奉献岗”,发挥好他们“岗位创一流、社区做奉献”的作用。
在努力实现党组织与群众组织紧密贴近的同时,街道社区还注重通过发挥党员特长,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西苑社区夕阳红艺术团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以“八荣八耻”、“公民道德二十字”和“党员八项义务”为主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编排20多个节目,在辖区9个社区、15家企事业单位巡演;文苑社区义工站党支部依托义工服务站,组织党员、义工义务巡防、帮扶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
这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和谐建设,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功能型党支部创建两年来,先后有89人向社区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112名党员从楼院党支部转到了功能型党支部,36名“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主动找到党组织转入组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