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正文
齐心协办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新绸都
来源:
《吴江日报》2013年2月18日07版
发布时间:2013-02-18 08:50
区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 李建炯
按照区委关于今年冬训的统一部署,现在就盛泽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当前面临的形势以及2013年的主要工作部署等三个方面作如下汇报。
过去一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镇经济发展较好,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5亿元,增长11.1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13亿元,增长15.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20.02%;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达到945亿元,增长15.1%,经济总量和经济竞赛成绩继续位居全区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盛泽“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荣誉称号。东方丝绸市场被评为“全国十大面料及纺织品市场第一名”。政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目前全镇拥有2个博士后工作总站和5个分站,与40多个国内知名院校及海外机构建立创新服务合作关系,成立“东华———盛泽纺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骨干企业继续引领示范产业升级,恒力集团荣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特别贡献奖”,盛虹集团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鹰翔集团获评纺织工业协会年度“纺织之光”科技奖,晨龙新升被授予国家级超细高密户外运动面料基地,企业上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专利申请达20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超300件。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1亿元, 超额完成印染设备淘汰任务。有序推进首期3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区动迁安置工作。
投资增速稳中有升。新建、续建亿元以上区重点项目19个,全年完成投资46.05亿元。新民30万吨直纺、天玺纺织制品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京奕特种纤维、苏晖织造、东武机械、生生源纱线等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完成注册外资15000万美元,到账外资9179万美元,新增民营资本注册完成52亿元,“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果。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注重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承载力。
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按照镇党委提出的“利用3~5年时间建成初具规模的新城区,5~10年时间建成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既定目标,共启动项目建设30个,完成投资11.2亿元。科技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潜龙渠公园、骨干道路桥梁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人才交流中心、休闲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新城景观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生态环境趋稳向好。大力开展了159个星级康居乡村和255个自然村的整治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呈现大的改观。创新环保工作措施,牵头成立江浙两地边界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工作机制,建立三镇区域环保协作机制。制定出台涂层行业、印染企业规范化生产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涂层原料经销准入和淘汰机制,进一步规范印染企业生产管理。加大环保工程建设力度,实施了三期污泥处理设施工程、新建4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改造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鼓励企业建设水溶液回收提炼和中水回用设施,新增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6公里。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
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全镇共完成城乡养老保险并轨13739人,为区政府下达指标的141.64%。扎实开展好三项创建工作,实现充分就业,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94人。关心流少儿童就学,加强对无证幼儿园的管理整顿,注重提高全镇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实施了小学、幼儿园等一批教学设施改扩建工程,盛泽二中教学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大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认真开展文物和非遗工作,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丝绸文化节,顺利通过“苏州市体育现代化示范镇”验收。积极做好扶贫帮困、三属优抚、危房改造、老龄事业等民政工作,社区建设、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苏州市双拥模范镇”、“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镇”。
2013年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决策部署,结合盛泽镇实际,2013年盛泽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的纺织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化的中等城区,建设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的提升”这个总目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五位一体”,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总体要求,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达到33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确保增长10%,达到25.45亿元,力争增长12%,达到2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达到13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2013年主要工作
贯彻总体要求,围绕主要目标,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抓好项目推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是确保有效投入,保持发展后劲,推动经济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把加大投入、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保持“稳中求进”的有效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要重点抓好立新20万吨直纺、新民3万吨天丝、京奕特种纤维、生生源纱线等续建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巨诚高新材料、福兴锦纶、佳力高纤等新建项目。
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科创园、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着力打造全新的政产学研基地。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新品研发,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产业链招商,优化纺织产业结构,瞄准培植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淘汰陈旧落后产能,大力引进一批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出效益型项目。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步伐,鼓励更多规模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和参与融资平台建设,最大实现盛泽丰厚民间资本价值。结合产业升级、新城建设、市场改造,积极做好服务业项目建设和招商,继续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工作,不断增加服务业产值占比。
注重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推进城乡建设步伐。
盛泽的下一步发展要求我们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顺应当前发展形势,更加注重抓好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抓好各类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抓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建设“美丽盛泽”。
努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规划龙头作用,继续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城区景观设计、旅游业发展等规划,认真做好市场西路、西环路、西二环路、北环路、高速出入口北移等城市主干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方案。今年是加快推进盛泽新城建设关键的一年,要加快新城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科技中心、会展中心在下半年建成使用。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商务区、人才交流中心、休闲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新城景观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做好新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运河西路、兴坛路、运河大桥等新城重点道路桥梁建设,计划新开工建设道路14.6公里。稳步推进老镇区改造,有序实施入城大道、花园路、目澜路东延、舜湖西路市场段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继续推进绿杨新村等老小区改造,计划新建生活污水管网7.3公里。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求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落实清洁生产,加强能效管理,淘汰落后设备,严格环保执法,提高管理水平,切实让我们周围的水和空气质量得到明显好转;在环境建设方面,要巩固扩大农村村庄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要保持一鼓作气、敢打硬仗的干劲,全力做好创卫工作,确保国家级卫生镇创建任务的完成。着力推进10平方公里农业生态休闲园建设,努力扮靓盛泽秀美家园,全力打造“生态强镇”。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进程。继续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加快实施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公交、网络、数字电视“村村通”质量。继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做好集居点居家、金融、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城花苑、龙桥公寓、新盛泽人公寓等安置房工程,加快如意苑、吉祥苑安置房项目动工建设。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增减置换,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和财务公开,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深化完善“三大合作”改革。
注重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推进和谐体系构建。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组织各类招聘专场活动,继续做好本镇户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提升城乡社会保障、养老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等工作,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做好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坚持不懈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启动三中扩建等教学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社区化建设,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依托江苏盛泽医院,整体提升惠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非法行医行为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建设,着力提高居民服务保障水平和社工人员积极性。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严格执行计生国策。
注重加强文化建设。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强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和家庭责任。注重挖掘盛泽深厚的丝绸历史文化内涵,总结当代盛泽发展经验,提炼绸都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盛泽丝绸文化软实力。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文艺会演和丝绸文化节等活动,注重提升绸都文体品牌价值。繁荣发展企业文化,进一步增强职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助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电等文化传媒和产业展示馆、微电影、宣传片等载体,进一步提升绸都的知名度,增强盛泽的影响力。
(此稿为吴江区2012~2013年度党员干部冬训辅导报告,内容有删减)
过去一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镇经济发展较好,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5亿元,增长11.1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13亿元,增长15.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20.02%;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达到945亿元,增长15.1%,经济总量和经济竞赛成绩继续位居全区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盛泽“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荣誉称号。东方丝绸市场被评为“全国十大面料及纺织品市场第一名”。政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目前全镇拥有2个博士后工作总站和5个分站,与40多个国内知名院校及海外机构建立创新服务合作关系,成立“东华———盛泽纺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骨干企业继续引领示范产业升级,恒力集团荣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特别贡献奖”,盛虹集团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鹰翔集团获评纺织工业协会年度“纺织之光”科技奖,晨龙新升被授予国家级超细高密户外运动面料基地,企业上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专利申请达20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超300件。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1亿元, 超额完成印染设备淘汰任务。有序推进首期3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区动迁安置工作。
投资增速稳中有升。新建、续建亿元以上区重点项目19个,全年完成投资46.05亿元。新民30万吨直纺、天玺纺织制品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京奕特种纤维、苏晖织造、东武机械、生生源纱线等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完成注册外资15000万美元,到账外资9179万美元,新增民营资本注册完成52亿元,“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果。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注重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承载力。
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按照镇党委提出的“利用3~5年时间建成初具规模的新城区,5~10年时间建成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既定目标,共启动项目建设30个,完成投资11.2亿元。科技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潜龙渠公园、骨干道路桥梁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人才交流中心、休闲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新城景观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生态环境趋稳向好。大力开展了159个星级康居乡村和255个自然村的整治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呈现大的改观。创新环保工作措施,牵头成立江浙两地边界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工作机制,建立三镇区域环保协作机制。制定出台涂层行业、印染企业规范化生产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涂层原料经销准入和淘汰机制,进一步规范印染企业生产管理。加大环保工程建设力度,实施了三期污泥处理设施工程、新建4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改造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鼓励企业建设水溶液回收提炼和中水回用设施,新增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6公里。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
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全镇共完成城乡养老保险并轨13739人,为区政府下达指标的141.64%。扎实开展好三项创建工作,实现充分就业,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94人。关心流少儿童就学,加强对无证幼儿园的管理整顿,注重提高全镇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实施了小学、幼儿园等一批教学设施改扩建工程,盛泽二中教学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大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认真开展文物和非遗工作,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丝绸文化节,顺利通过“苏州市体育现代化示范镇”验收。积极做好扶贫帮困、三属优抚、危房改造、老龄事业等民政工作,社区建设、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苏州市双拥模范镇”、“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镇”。
2013年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决策部署,结合盛泽镇实际,2013年盛泽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的纺织产业基地,建设现代化的中等城区,建设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的提升”这个总目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五位一体”,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总体要求,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达到33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确保增长10%,达到25.45亿元,力争增长12%,达到2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达到13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2013年主要工作
贯彻总体要求,围绕主要目标,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抓好项目推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是确保有效投入,保持发展后劲,推动经济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把加大投入、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保持“稳中求进”的有效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要重点抓好立新20万吨直纺、新民3万吨天丝、京奕特种纤维、生生源纱线等续建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巨诚高新材料、福兴锦纶、佳力高纤等新建项目。
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科创园、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着力打造全新的政产学研基地。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新品研发,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产业链招商,优化纺织产业结构,瞄准培植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淘汰陈旧落后产能,大力引进一批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出效益型项目。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步伐,鼓励更多规模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和参与融资平台建设,最大实现盛泽丰厚民间资本价值。结合产业升级、新城建设、市场改造,积极做好服务业项目建设和招商,继续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工作,不断增加服务业产值占比。
注重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推进城乡建设步伐。
盛泽的下一步发展要求我们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顺应当前发展形势,更加注重抓好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抓好各类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抓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建设“美丽盛泽”。
努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规划龙头作用,继续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城区景观设计、旅游业发展等规划,认真做好市场西路、西环路、西二环路、北环路、高速出入口北移等城市主干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方案。今年是加快推进盛泽新城建设关键的一年,要加快新城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科技中心、会展中心在下半年建成使用。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商务区、人才交流中心、休闲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新城景观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做好新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运河西路、兴坛路、运河大桥等新城重点道路桥梁建设,计划新开工建设道路14.6公里。稳步推进老镇区改造,有序实施入城大道、花园路、目澜路东延、舜湖西路市场段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继续推进绿杨新村等老小区改造,计划新建生活污水管网7.3公里。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求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落实清洁生产,加强能效管理,淘汰落后设备,严格环保执法,提高管理水平,切实让我们周围的水和空气质量得到明显好转;在环境建设方面,要巩固扩大农村村庄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要保持一鼓作气、敢打硬仗的干劲,全力做好创卫工作,确保国家级卫生镇创建任务的完成。着力推进10平方公里农业生态休闲园建设,努力扮靓盛泽秀美家园,全力打造“生态强镇”。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进程。继续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加快实施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公交、网络、数字电视“村村通”质量。继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做好集居点居家、金融、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城花苑、龙桥公寓、新盛泽人公寓等安置房工程,加快如意苑、吉祥苑安置房项目动工建设。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增减置换,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和财务公开,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深化完善“三大合作”改革。
注重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推进和谐体系构建。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组织各类招聘专场活动,继续做好本镇户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提升城乡社会保障、养老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等工作,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做好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坚持不懈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启动三中扩建等教学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社区化建设,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依托江苏盛泽医院,整体提升惠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非法行医行为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建设,着力提高居民服务保障水平和社工人员积极性。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严格执行计生国策。
注重加强文化建设。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强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和家庭责任。注重挖掘盛泽深厚的丝绸历史文化内涵,总结当代盛泽发展经验,提炼绸都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盛泽丝绸文化软实力。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文艺会演和丝绸文化节等活动,注重提升绸都文体品牌价值。繁荣发展企业文化,进一步增强职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助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电等文化传媒和产业展示馆、微电影、宣传片等载体,进一步提升绸都的知名度,增强盛泽的影响力。
(此稿为吴江区2012~2013年度党员干部冬训辅导报告,内容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