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省厦门市委专门抽调市委组织部24名干部,分10个推荐组到各区和市直各部门,对所在区和部门市管党政后备干部人选进行民主推荐。
推荐期间,市委组织部每天召集一次会议,部领导听取各推荐组汇报,分析推荐情况和各单位干部的思想动态;推荐结束后,召集各推荐组长会议和部长例会,就民意基础、信息真伪等进行分析。这次推荐范围广、干部参与意识强,共在110个单位召开78场民主推荐会,发出推荐表3070份,收回3057份,表格回收率达99.6%。
近年来,厦门把准确评价干部作为干部考察、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集体评议干部的新路子。通过集体评议,对考察对象的民意基础、主要政绩和特点、信息真伪、使用建议进行分析评定,力求公正、客观、准确评价干部。据了解,早在2003年的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该市就重点对7个区28个班子及其成员中有争议和拟提拔的干部进行了集体审议,并制定了《干部考察评价集体审议试行办法》。2004年以来先后对市直16个班子34名领导进行了集体会审。
多个层面 集体评议
一是考察组成员全面审议。考察材料和审议提纲形成后,由考察组组长主持并召集全体考察人员对获取的信息材料进行汇总,对考察对象作出初步评价。二是考察组长重点审议。对考察组成员在初审中提出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考察组组长再次把关,并就有关问题核实情况提出具体处理办法。三是部务会、考察组长共同审议。由考察组长代表考察组向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汇报考察情况和评价意见,同时请有关干部处和干部监督室的负责同志参加,共同把关审议。对个别问题较多、较复杂的考察对象还请有关执纪、执法、审计等部门参加,共同把好考察评价关。
“四析”评价 力求公正
一析民意基础。在分析过程中,注意民主推荐与民主测评相结合,深入分析各层次干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了解干部群众对被考察对象德才表现情况的公认度;注意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相印证,同时结合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风气进行分析。二析主要政绩和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注意把握考察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谈话人与考察对象之间的关系;分清班子集体实绩与个人实绩、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显绩与潜绩、失当与失职等方面的关系,分析筛选不同意见,突出政绩、个人特点和专长。三析信息真伪。建立考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部干部监督、纪检监察、计生、综治、审计等部门信息的沟通和整合。考察组专门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验证考察评价结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干部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都逐一调查核实。四析使用建议。在综合考察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通过同类型横比、同岗位纵比、同要求互比,从思想作风、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考察对象作出评定,提出使用意见及理由。
(2005年12月 组织人事报第 139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