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努力构建乐居吴江 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来源: 《吴江日报》2013年1月28日05版       发布时间:2013-01-28 16:56
吴江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张荣虎
  第一部分,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四个显著的亮点:一是首次单章论述生态文明,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二是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词汇,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三是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新部署;四是首次提出“生态产品”内容,这一表述新意十足,内涵丰富,包括清新的空气、安全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舒适的环境、放心的食品等,都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1.关于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
  2.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也被称之为“绿色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在发展方式上,生态文明强调绿色、低碳、循环的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消耗最低、效益产出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明显提升,从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像震泽镇提出的“五张榜单”引导经济发展,强调亩均税收及单位用电税收等指标,直接把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挂钩,就是科学发展的新的导向。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生态文明主张绿色消费、节能环保。每个人都要主动关爱环境,主动保护自然,都要有节约节俭、适度消费的文明理念。
  三是在生活环境上,要求天蓝水清,气净声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要抓好水、气、声的污染治理,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真正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享受宁静的生活环境。
  四是在社会管理上,要求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将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也是老百姓考评各级政府的重要内容。
  3.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吴江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吴江社会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前几年,吴江通过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而且持续向好,吴江的“生态拐点”已经初现。吴江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资源压力持续加大、环境矛盾日益凸显的敏感时期。我们必须把握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缩短环境污染由“乱”到“治”的进程,及早进入环境优化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吴江老百姓渴望乐居生活的强烈期盼。近年来,媒体对环境问题的讨论热度不减,涉及环境问题的信访量逐年攀升,老百姓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吴江区各级党委政府、全体干部和广大党员同志的职责所在。我们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既要为当代80万吴江人民创造一个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绿色家园,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水净天蓝、树绿山青的生态空间。
  第二部分,近年来吴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2011年7月,我们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并列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行列。2011年,《吴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成省级评审,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
  2011年8月,吴江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吴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6大体系、10大专项行动、20项重点工程的“612”建设体系,实质性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1.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吴江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建设
  一是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意识文明体系。环保部门每年开展环保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的环保“四进”活动,着力提升吴江整体的生态文明意识。桃源等一些镇开展了青少年环境保护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设立了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二是着力构建循环利用的资源利用文明体系。城管局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住建局开展低碳小区创建工作。在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全区近两年已培育节能项目近300个,各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共64家,清洁生产企业共430家;吴江大厦创建市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节水型示范工程已完工。
  三是着力构建友好亲善的生态环境文明体系。吴江连续多年开展安全饮水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以及太湖蓝藻防控工作,相继建成吴江第二水厂和吴江应急水源地。全面加强水、气、声和农村环境综合防治,深入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竞赛”。连续三年开展“五铁一号”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四是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产业文明体系。吴江大力发展“4+4+1”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益型、低耗环保型发展模式转化,成功引进一批高科技、低污染的新兴项目,已关停并转小化工企业188家,努力提升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汾湖高新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可以说,生态产业已初成规模,绿色发展方兴未艾。
  五是着力构建乐居乐业的生态人居文明体系。①深化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375个新农村居住点建设。②绿色廊道:在国道、省道、快速干道和主要航道开展绿色廊道建设,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③绿色出行:城管局建设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投放1000辆公共自行车,既缓解交通压力,又低碳环保。同时,清洁能源正逐步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推广普及,国四汽油全面推广使用。④生态文化:同里肖甸湖打造国家级生态公园、桃源镇打造的天池文化生态园等。
  六是着力构建高效和谐的生态制度文明体系。正在逐步探索构建高效节约的绿色行政体系,建立督查和考核机制,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2.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污染物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吴江“十二五”的减排工作扎实推进。2012年12月,吴江减排工作获国家环保部充分肯定。
  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吴江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淘汰1400多台套落后染缸。同时吴江紧紧把好环评审批关,对不利于吴江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批。
  三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当前正在集中整治“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小区环境、违法建设”为内容的“四大整治”,实现“交通秩序、运管服务、人居环境、市容市貌”四大提升。
  四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吴江坚定不移地治理水环境,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
  五是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完成了沿太湖近40个行政村的农村连片整治。截至目前,创建省级生态村78个,苏州市级生态村39个;创建各级“绿色学校”98所、各级“绿色社区”51个。
  第三部分,吴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吴江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
  1.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十项重点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二十项重点工程是构建吴江生态文明的细胞工程和样板工程。
  各镇(区)要根据自身条件,挖掘潜力,创新形式,打造一些有特色的亮点工程,从而使我们的生态文明百花齐放,切实让吴江的老百姓体会到环境的变化。
  2.坚持生态优先,高度重视自然生态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水是重要资源,是吴江生态品牌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吴江区委、区政府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不可否认,目前有部分水面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还有一些黑臭河道没治理好。
  3.坚持民生为本,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
  接下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重点解决好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空气异味、黑臭河道整治等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全力解决异味扰民问题。从环境信访投诉的问题分析,水污染问题方面的投诉明显减少,但大气污染、异味扰民的投诉不断增多,主要的异味来源是:喷涂企业、涂层企业、焚烧垃圾、化工企业、废塑料造粒等。吴江要求所有喷涂企业的喷涂线都必须安装废气处理装置,不达要求的坚决停批;涂层企业正在安装回收装置,减少废气的排放,达标排放;加强全面管理,努力杜绝焚烧垃圾、废塑料造粒等行为;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整治,加大关停化工企业的力度;开展新一轮“蓝天工程”,逐步取缔小型燃煤锅炉,特别是老虎灶和“小黑龙”,提倡清洁能源。实时开展PM2.5监测。2012年我们已经建设了空气PM2.5监测自动站,2013年1月1日起,我们发布了6项监测指标的监测数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可入肺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大家每天可通过省、苏州以及吴江本地的环保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二是大力开展农村黑臭河道的整治。一要铁腕执法牢牢管好工业企业达标排放问题。二要大力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整治黑臭河道,加强长效治理。三要引用乡土物种,合理构建生物廊道。做好水文章,做亮水环境。
  三是突出抓好环境信访,提升群众满意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标尺,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使吴江的环境建设面貌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稿为吴江区2012~2013年度党员干部冬训第三课辅导报告,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