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市晋安区和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的模式,使异地工作的党员都能接受正常的组织教育和管理。
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红光村居住着2000多名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古驿镇唐吕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比红光村本地人口还多,其中党员11名。为了使这一特殊群体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管理,2004年6月,福州市晋安区和襄樊市襄阳区委组织部经过共同协商,在红光村成立了“中共福州市晋安区襄樊襄阳支部委员会”,对流动党员实行“双向管理”。
“双向管理”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双方组织部门的职责。晋安区委组织部负责党组织审批、党支部成员任免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考察、纳新等工作,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充分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襄阳区委组织部负责来福州务工经商六个月以上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协助建立健全党组织,提出党支部成员人选建议名单,协助做好入党对象外调工作,协助开展党组织活动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两地组织部门还结成“友好部门”,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双向教育管理情况互通制度,多次互访,做到联系经常化,沟通制度化。
作为属地管理部门,晋安区委组织部主动将襄阳党支部的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范畴,帮助制定和建立党支部议事、党支部书记岗位责任及“三会一课”等制度,提供党支部建设启动资金6000元,并全额回拨党支部上缴的党费,赠送党刊和电教设备,保证支部有效运转。积极引导襄阳党支部与红光村党支部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加强沟通协作。红光村党支部为襄阳党支部提供了党员活动室和办公用具,在红光村党支部宣传栏内开辟“襄阳支部专栏”,定期联合召开学习交流会,建立并落实月工作沟通制度。目前,襄阳党支部硬件设施已达到“六个一”规范化建设要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襄阳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发挥在流动人员中的“主心骨”作用,带领党员深入开展服务群众活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8月 组织人事报第 136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