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领导与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新华日报》2013年1月22日02版
发布时间:2013-01-22 09:05
1月20日下午、21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省领导李云峰、杨卫泽、杨新力、黄莉新、蒋宏坤、李小敏、樊金龙分别到各自所在的代表团,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在参加常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李学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立足全局、思路清晰、求真务实、文风质朴的好报告。过去五年是江苏科学发展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不仅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而且积累了应对复杂局面的可贵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并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和发展。要坚持主题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创优势。坚持“两个率先”目标定位不动摇,与时俱进丰富内涵、提升标准、强化导向。坚持民生优先,真正把群众意愿作为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把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改革开放,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为发展增添活力,开辟新境界。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参加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篇贯穿党的十八大最新精神,突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务实为民执政理念。一是客观实在,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全省过去五年的成绩,提出的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具体实在。二是针对性强,回顾成绩但不回避矛盾,抓住了当前全省发展中的关键,符合省情实际。三是政策连续性好,很好地保持了工作思路和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四是前瞻引领作用明显,对于今年的工作部署招招务实。报告反映了全省人民意志,必将进一步汇集各方面力量,汇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杨新力在参加连云港代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融会贯通十八大新精神新部署,准确把握江苏发展新阶段新要求,是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风朴实的好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大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强带动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两个率先”的最大潜力之一、最大优势之一。组织系统要会同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方针、创新人才发展政策,抓好“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222国际化人才合作联盟工程”、“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引导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汇聚,为增创江苏科学发展新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在参加无锡代表团审议时说,李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贯彻十八大精神,突出主题主线,体现改革创新,顺应群众期盼,切合江苏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一是见事早、行动快,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二是谋长远、打基础,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三是抓关键、强支撑,改革创新导向鲜明;四是顺民意、解民忧,改善民生措施实在;五是干实事、求实效,改进作风态度坚决。无锡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快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参加苏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总结实事求是,对于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并重点提出了今年将继续办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符合十八大精神和江苏的实际。他说,去年苏州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完成国地税税收收入3178.1亿元,占全省25.8%;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776.5亿元,占全省25.2%;银行利润377亿,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今后,苏州应总结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建议对各地区域性的重点转型项目,给予“一事一策”的研究和支持。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参加南通代表团审议时说,李学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紧扣主题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政治自觉。二是紧系群众所盼。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上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三是紧贴江苏实际。回顾工作、分析形势、谋划今后,坚持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实施“八项工程”中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在参加苏州市代表团审议时说,今后我们应按照十八大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进一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发展经济中,要十分注重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但宏观调控手段本身要尊重市场规律;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政府也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转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在参加常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李学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立足全局、思路清晰、求真务实、文风质朴的好报告。过去五年是江苏科学发展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不仅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而且积累了应对复杂局面的可贵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并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和发展。要坚持主题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创优势。坚持“两个率先”目标定位不动摇,与时俱进丰富内涵、提升标准、强化导向。坚持民生优先,真正把群众意愿作为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把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改革开放,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为发展增添活力,开辟新境界。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参加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篇贯穿党的十八大最新精神,突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务实为民执政理念。一是客观实在,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全省过去五年的成绩,提出的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具体实在。二是针对性强,回顾成绩但不回避矛盾,抓住了当前全省发展中的关键,符合省情实际。三是政策连续性好,很好地保持了工作思路和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四是前瞻引领作用明显,对于今年的工作部署招招务实。报告反映了全省人民意志,必将进一步汇集各方面力量,汇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杨新力在参加连云港代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融会贯通十八大新精神新部署,准确把握江苏发展新阶段新要求,是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风朴实的好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大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强带动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两个率先”的最大潜力之一、最大优势之一。组织系统要会同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方针、创新人才发展政策,抓好“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222国际化人才合作联盟工程”、“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引导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汇聚,为增创江苏科学发展新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在参加无锡代表团审议时说,李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贯彻十八大精神,突出主题主线,体现改革创新,顺应群众期盼,切合江苏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一是见事早、行动快,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二是谋长远、打基础,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三是抓关键、强支撑,改革创新导向鲜明;四是顺民意、解民忧,改善民生措施实在;五是干实事、求实效,改进作风态度坚决。无锡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快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参加苏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总结实事求是,对于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并重点提出了今年将继续办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符合十八大精神和江苏的实际。他说,去年苏州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完成国地税税收收入3178.1亿元,占全省25.8%;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776.5亿元,占全省25.2%;银行利润377亿,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今后,苏州应总结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建议对各地区域性的重点转型项目,给予“一事一策”的研究和支持。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参加南通代表团审议时说,李学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紧扣主题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政治自觉。二是紧系群众所盼。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上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三是紧贴江苏实际。回顾工作、分析形势、谋划今后,坚持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实施“八项工程”中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在参加苏州市代表团审议时说,今后我们应按照十八大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进一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发展经济中,要十分注重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但宏观调控手段本身要尊重市场规律;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政府也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转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