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五同”唤出好作风
来源:
《人民日报》2007年10月30日第13版
发布时间:2007-10-30 12:37
“要不是‘五同’工作组帮我们打了救命井,今年夏天这么大旱怎么熬得过?”现在,拖船镇丰家村的村民们一瞅见村里那5口崭新的机井,便不由心生感激。眼下,不光在丰家村,在江西宜春丰城市近80万农民中,“五同”工作组的名声可是大得很。老表们真心夸赞:“五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丰城的干部们感言:“五同”让他们焕发出了好作风!
过去由于农民负担问题,丰城市干群关系曾一度紧张。2002年,丰城市委决定,每年由市领导带领市直部门党委机关干部,上、下半年分别各集中一周左右时间,开展一次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的“五同”活动,并用5年时间使“五同”遍及全市550个村、社区。
活动伊始,市委便科学确定活动时间、方式和主题,将“五同”安排在每年的春耕和秋收农忙、农需时节开展。活动方式实行“一村一组”,每组由1名县级干部任组长,4名市直单位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为成员。每年全市市直单位包括条管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普遍轮流参加一遍,每次在50个以上的村开展。“而且,‘五同’中驻村干部必须做到‘无上级会议不离村,无重大任务不离村,无急办事情不离村’,‘同住’因陋就简,‘同吃’交伙食费。”多次参加“五同”的市民政局局长鄢小平印象深刻。
“不同于一般的下乡调研,集中‘五同’活动时间长,与群众零距离,能听到真话,解决实际问题。”宜春市委副书记、原丰城市委书记任桃英表示,同吃、同住、同劳动,是让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与群众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同学习,是干部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同进步是目标,群众生活要变,干部作风要变。
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搭建一个鸭棚、硬化一条巷道、进行一次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一次扶贫帮困……为确保“五同”获得实效,市委以服务农民群众为主旨,明确提出“十个一”的工作任务,并且细致到要求干部入户走访农户不少于30户、召开座谈会不少于3个这样的“标尺”。
5年下来,“五同”活动已扎扎实实地开展了11次,参与其间的机关干部有3006人次,驻村550个,走访农户28806户,扶助资金1674.14万元,解决实际问题4124余个,办好事实事3698件。为使活动长效持久,每次“五同”结束后,参加单位与“五同”村结成帮扶对子,跟踪服务,重点解决未竟事宜。如今,全市48名县级干部、501名科级干部和1460名一般干部共与3000多户贫困户、2600多户种养大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明察暗访、跟踪问效、量化考评,干部“五同”的考核结果还将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单位主要领导年度工作述职的内容。
过去由于农民负担问题,丰城市干群关系曾一度紧张。2002年,丰城市委决定,每年由市领导带领市直部门党委机关干部,上、下半年分别各集中一周左右时间,开展一次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的“五同”活动,并用5年时间使“五同”遍及全市550个村、社区。
活动伊始,市委便科学确定活动时间、方式和主题,将“五同”安排在每年的春耕和秋收农忙、农需时节开展。活动方式实行“一村一组”,每组由1名县级干部任组长,4名市直单位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为成员。每年全市市直单位包括条管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普遍轮流参加一遍,每次在50个以上的村开展。“而且,‘五同’中驻村干部必须做到‘无上级会议不离村,无重大任务不离村,无急办事情不离村’,‘同住’因陋就简,‘同吃’交伙食费。”多次参加“五同”的市民政局局长鄢小平印象深刻。
“不同于一般的下乡调研,集中‘五同’活动时间长,与群众零距离,能听到真话,解决实际问题。”宜春市委副书记、原丰城市委书记任桃英表示,同吃、同住、同劳动,是让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与群众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同学习,是干部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同进步是目标,群众生活要变,干部作风要变。
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搭建一个鸭棚、硬化一条巷道、进行一次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一次扶贫帮困……为确保“五同”获得实效,市委以服务农民群众为主旨,明确提出“十个一”的工作任务,并且细致到要求干部入户走访农户不少于30户、召开座谈会不少于3个这样的“标尺”。
5年下来,“五同”活动已扎扎实实地开展了11次,参与其间的机关干部有3006人次,驻村550个,走访农户28806户,扶助资金1674.14万元,解决实际问题4124余个,办好事实事3698件。为使活动长效持久,每次“五同”结束后,参加单位与“五同”村结成帮扶对子,跟踪服务,重点解决未竟事宜。如今,全市48名县级干部、501名科级干部和1460名一般干部共与3000多户贫困户、2600多户种养大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明察暗访、跟踪问效、量化考评,干部“五同”的考核结果还将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单位主要领导年度工作述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