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吴江区民政局创新工作思路,开创性地以民政“九大品牌”引领贯穿全年工作,打造现代民政形象。
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部署和推进,用较大篇幅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奏响了幸福民生时代的最强音,为民政部门发挥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在打造民政九大品牌的经验基础上,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关心解决好吴江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区民政局局长高建民说,在深化品牌建设的同时,要打造“幸福民政”,为乐居吴江的高标准实现添砖加瓦。
保障:“精细救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我区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础工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为困难群众编织精细救助的“幸福网”。
我区民政局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和拓展救助范围,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从今年7月1日起将最低标准由之前的人均500元/月提高至580元/月。今年先后5次发放物价补贴,惠及困难群众84819人次,资金495万元。前三季度,救助大病重病群众614人,资金538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07户,资金155万元。
去年6月1日起实施的全区自然灾害民生保险,从今年5月底开始,投保资金增加至390万元,并将房屋损失险和基本生活设施险上限分别提高至3万元和2万元,新增保险项目4项(遭遇交通逃逸、见义勇为、溺水身亡、抢险救灾),最高赔付金额达10万元。
为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明年我区还将适度调高低保标准,深化救助与其他民生政策的衔接配套。在今年建立低保救助对象信息比对制度的基础上,更要严格审批程序,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养老:关注每个人的幸福晚年
着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我区提出“老人乐园”品牌建设。今年通过政策鼓励等,新办民办养老机构已达4家,预计年底将新增6家,年底全区机构养老床位数可达到5252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将超过30张。
目前,我区的虚拟养老院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明年可以投入运行。该养老院将按照3A级示范性居家养老中心的标准,建成我区第一个高起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集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人活动、老年教育、虚拟养老“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将成为苏州范围内最大的养老精品示范项目。
“关注老人的今天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明天。”高建民表示,民政部门将以实际行动解决好吴江老人的养老问题。明年,我区还将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开发和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扩大镇(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的覆盖面,培育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区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此外,滨湖新城(松陵镇)、震泽镇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着手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为我区科技养老、智慧养老提供范本。
民生:继续增进人民福祉
民政工作发挥着民生保障的基本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将是吴江民政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高建民说,无论是为老百姓提供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为基层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为社会提供的养老、助残、救孤等福利性服务和婚姻、殡葬、地名等事务性服务,或是福利院、敬老院、烈士陵园、救助管理站、殡仪馆等民生基础设施提供的社会资源服务,都是民政工作在民生中的具体表现,也恰恰说明了民政工作是民生保障强力推进的源头力量和基本支撑。
按照新时期构建现代大民政的要求,我区明年还将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下大功夫,着力于示范社区创建,完善“三社联动”机制,推动“服务型民政”建设。此外,通过加快我区民政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智能温馨”的民政品牌。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年,区民政局将从各项基础工作着手,“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以实际行动交出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