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服务要做到群众心坎上——张家港探索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综述
来源: 《苏州日报》2012年12月23日01版       发布时间:2012-12-23 19:33
  每周一到周五,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后,设在张家港市杨舍镇城东街道向阳社区三楼的“少儿驿站”就会变成一个热闹的校外课堂,30多名小学生端坐在桌前,一名张家港市退休教师协会的老教师和一名沙洲小学的在职教师,两名志愿者来回巡视、精心辅导,时不时发出笑声的孩子们一边做功课,一边等待忙完工作的家长来接。“这项服务真是太到位了!”住在向阳社区的何女士由于工作时间固定,经常无暇顾及下午早早放学的女儿,担心之余更多的是无奈,“如今有了社区的‘少儿驿站’,我们家长是省心又放心。”
  用可量化的硬指标“定义”软服务
  服务群众的向阳社区“少儿驿站”,是张家港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中,该社区党总支以办好事、办实事为“指挥棒”,选择“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这一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契合了辖区群众的迫切需求。而对于群众的一片叫好声,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陆晓筠的回答是:“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想法设法去解决。”“少儿驿站”的应时而生,也正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题中之义。“面对群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深层化,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加有效地提供服务,这是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新考验。”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蔡炳锋说。
  今年以来,为全面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张家港市委组织部与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联手,从制度设计入手,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张家港市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指标体系(试行)》,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提供标准和依据。据介绍,整个指标体系的设定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分别设立了基准指标和考核指标。其中,基准指标共分为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行为、服务保障等4大项目,分解为12项共性指标,对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提出共性要求。而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对应农村、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四种类型,分别细化成51项、53项、50项、46项个性指标,重点包括公开化的服务承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品牌化的服务载体、信息化的服务手段、长效化的服务机制等内容,并合理确定指标分值,对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进行分类指导。  “80%以上的指标都得到了量化细化,”张家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俭说,根据指标完成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创评,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者被命名为服务型党组织。“这个指标体系把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定量化了,”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方世南教授评价说,这样就有了可操作性,起到了激励和考核的作用。据悉,这套指标体系试行半年来,张家港已建成15个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示范单位和15个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先进单位。向阳社区党总支就是示范单位之一。
  “区域化+组团化”让服务落到实处
  如何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这样一个难题,陆晓筠说,向阳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社区党总支与张家港市退休教师协会以及沙洲小学教师志愿者三者之间,实现了党建资源共享互动,就这样,“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迎刃而解。
  一个“少儿驿站”,引来三个单位积极参与,这得益于东城第四党建区域的资源共享机制。据介绍,为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从2009年开始,张家港按照“单位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打破城乡党的组织设置条块界限,划分了112个党建区域,覆盖党组织927个,覆盖党员3.6万多名、占该市党员数的60%。党建区域内党建、行政和社会资源形成“一盘棋”,畅通了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发挥作用的渠道。
  蔡炳锋表示,“区域化大党建”实现了党的组织设置由以条为主转向条块融合、以块为主,组织行为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活动方式由相对封闭转向开放融合,运行方式由体内小循环转向体内外大循环,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水平。
  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张家港还注重发挥条线、涉外部门职能服务和党建资源“两个优势”,统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服务活动,培育了“沿江党建带”、“党建桥·心港湾”、“港城车大夫党建联盟”等50多个党建服务新品牌。
  与“少儿驿站”一样,按照“支部+协会+志愿者”的模式,基层党组织打造“组团化”的服务队伍。目前,张家港市已形成1275个党员志愿者团队服务在基层、327个党员先锋团队奉献在岗位、784名专业社工工作在一线的生动局面。南丰镇永合社区与永联村共同打造的爱心互助一条街,有4个互助区、23个功能室,有2300多名志愿者。永联志愿者联合会副秘书长韩铁柱说,我们有21个党支部、18个志愿者协会分会。每个功能室,党支部与志愿者分会双重架构,党员与志愿者双重身份。“在这里,支部就是分会,党员就是志愿者,互助平台就是党建活动平台。”
  在刘俭看来,正是“区域化”和“组团化”携手带来的叠加效应,让服务真正落到了实处。
  服务好不好,群众拥有最终发言权
  对于张家港推行的《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指标体系(试行)》,方世南教授认为,一大闪光点就是“最终的发言权在人民群众”。记者了解到,服务型党组织的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基层党组织自评、人民群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考评的方式,其中自评、考评分别占总分的10%和20%,而测评的比重占到70%。“裁判权真正交到了群众手里,”刘俭说。
  就在今年12月上旬,一次以“服务怎么样,群众说了算”为绩效考核导向的“社会化”考评全面启动。张家港市组织了131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走进党建区域,各党建区域分别推选50至100名党员群众代表当“考官”,由各党组织负责人就一年来服务群众绩效面向群众述职,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而对述职者的要求就是,不讲套话举事实,不说空话列数据,不放大话谈打算。“我们在共建的城东村建成了具有3000册图书的图书室,配备了2台电脑,实现了与市图书馆联网……”在东城第五区域“区域共建工作专项述职和社会考评会议”上,张家港市文广新局负责人按照举事实、列数据、谈打算的要求,向60名区域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专项述职。基层党员群众代表根据单位专项述职情况以及平时参与区域共建工作的现实表现,现场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该负责人表示,实施区域共建专项述职和社会化考评,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动力更大。
  据介绍,开展区域共建工作专项述职和社会化考评工作,是张家港各级党组织加强城乡党建资源统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考评结果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刘俭告诉记者,区域共建专项述职和社会化考评是衡量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实效的有益探索,今后将推动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形成“党员干部到区域共建一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长效机制。“我们要通过服务群众来转变作风,树立形象来密切干群关系,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让党群关系更融洽、社会更和谐、人民感到更幸福。”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