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完善“六大体系”激发文化活力——“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来源: 《苏州日报》2012年12月11日03版       发布时间:2012-12-11 11:2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系统化的新阐述、新部署。
  首先,十八大明确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方位。文化建设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进入新世纪,从十六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到十七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直到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扎实推进作出全面部署,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谋划和部署在一步步深化、一步步推进,文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并且“扎实推进”的新阶段。
  其次,十八大首次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即“一个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仅充分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力量源泉所在,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路径安排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一路径安排的要点:“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再次,十八大全面部署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扎实迈进的基本任务,即要立足凝聚社会共识、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部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立足形成良好风尚,部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立足增进人民文化福祉,部署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立足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部署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些新阐述、新部署,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党的文化自觉和执政自觉。
  文化是苏州发展的特有优势,是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苏州“三区三城”发展愿景的定位标识之一,其中的“一城”就是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十一五”时期,苏州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苏州文化建设取得了骄人业绩: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四级全覆盖,达到了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苏州市、吴江区和4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市”行列,等等。从世界发展进程看,现代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文化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一翼。因此,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十二五”时期,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苏州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内在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加快把苏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可以说,苏州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进程,其实就是十八大精神的生动注脚。
  当前,苏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各项部署,就是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紧扣“三区三城”建设总目标,紧扣苏州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践,紧扣“加快把苏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文化强市”奋斗目标,切实推动苏州文化建设大改革大创新,动员全市人民共同参与,加快“六大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推进工程、博物馆建设推进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等“十大工程”的全面实施,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成文化迸发的活力,将迸发的文化活力转化为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动力,增强苏州文化的凝聚力、生产力、竞争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