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全区中层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轮训班交流发言摘登(一)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12月10日03版       发布时间:2012-12-10 09:07

  绘就“民生改善”幸福新画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 朱星)
  十八大报告中,笔墨最重的、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网民最热议的,就是两个字———民生。
  作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不能仅仅只关心国家民生改善给自己带来的实惠,更应该关注中央有关民生保障政策的发展,以及为吴江百姓带来的机遇。十八大报告中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体现在报告的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主要内容为就业、社保、人才、收入分配、人事制度、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改善。
  事实上,我们吴江在改善民生方面一直做着大量的工作,并且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在就业方面,出台了扶持创业就业的政策,使老百姓不仅能找到工作,还有机会自己创业当老板;在社保方面,实施农土保并轨城保政策,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更高层次的社保待遇,共享家乡发展的成果;在人才方面,以国际精英周为平台,引进了大量国际高层次人才来创业,为吴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关系等方面更是为吴江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十八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人社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应该围绕“服务民生、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宗旨,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双高”人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管理、劳资和谐、基础效能等六大工程建设,努力推动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高水平“乐居吴江”建设的新局面。
  
  认真学习十八大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区文广新局文化产业科 房晓)
  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号角,令我们文广人倍受鼓舞,也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围绕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我认为我们应寻找差距、认真谋划、做出亮点。报告中提到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我看到了文化产业崭新的发展蓝图。文化虽然无形,但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就我们吴江的文化产业发展来看,目前我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吴江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展吴江文化产业,区委、区政府设立了1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和1亿元的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建立起了苏州市内首家文化产业统计平台,近期还成立了吴江区文化产业联合会。今年,我区还将文化产业指标纳入了全区“两竞赛一赶超”考核体系。
  吴江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政策体系、优越的投融资平台等有利条件,对照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对照文化产业要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仍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想,在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央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到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应注重“又好又快”,政府除了通过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保障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还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从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体制机制上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真正做到政府做环境、企业做市场。
  
  学习十八大报告 做好招商工作(七都镇招商中心副主任 李晶晶)
  作为一名基层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全面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我重点研读了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章节,受益匪浅。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两个倍增计划”,为实现这一目标,报告中提出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真正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实体经济的长足发展,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2012年是全国经济比较困难的一年,面对这一不利的形势,七都镇党委和政府率先在经济服务口推行“大部制”改革,改革后的经发办由经服、招商、统计、环保、科技、旅游和安监等部门组成,大部制不是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发挥“1+1>2”的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经发办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把目标量化、流程细化及分工专业化,用量化的目标去倒逼专业化的分工和细化的流程,多研究多思考与企业打交道的途径,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全力做好企业服务。

  学习十八大 做好建筑管理(桃源镇建管所所长 姚方明)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后,我感触颇深。
  作为一名基层建设管理工作者,我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我的工作就应着重落实到一个“干”字上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将在干中树信心,在干中求转变,在干中谋突破,在干中促发展。
  具体来说,我将在工作中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严格法律建设程序管理。所有工程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依法办理项目报建、招投标、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建设单位工程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责任层层落实,确保工程建设均能规范操作。二是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脏的实干精神,深入到建设第一线,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并经得起广大群众的考验。三是切实为百姓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时刻保持着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总之,我将以这次党的十八大为契机,深入学习十八大的报告精神,本着一颗实干、为人民服务的心,更好地为桃源人民服务,为桃源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促进我镇经济繁荣稳定发展。

  认真学习十八大 切实为人民服务(同里镇民政助理 朱贵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民政工作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面对这场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特殊的工作性质,使我对居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和期盼十分了解。我觉得,十八大将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首要奋斗目标,深得民心,切合民意。
  我所从事的工作,每天接触老百姓,是政府服务民众的窗口,政策性很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政策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平安和稳定。社会在飞速发展,服务对象的人员构成及各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有效的工作方法。所以必须让自己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综合素养和各种应付复杂情况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规范、得体的行为举止,为居民群众办事,维护好党和政府的形象。在遇到敏感棘手问题时,既坚持原则、严格把握好政策界限,又具体问题区别对待,在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锤炼自己谦虚谨慎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了解民意;以饱满的热情,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居民群众特别是苦难群体日趋多样化的需求,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为辖区的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真正将十八大所提出的“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实践当中。

  践行为民宗旨 服务科学发展(区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副所长 费波)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要把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化作推动交通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探索、新举措,为推动交通运输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对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值得每一名交通人学习,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交通各项工作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争创一流成绩的实践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出最好的诠释。
  交通运输工作关系民生福祉,增强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交通服务意识和服务层次,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要以饱满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全面履行职能,促进交通运输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