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兼程路 修得满眼春——访汾湖镇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建荣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11月2日A04版
发布时间:2012-11-02 08:40
再去元荡,眼前又添了新景:村部南侧H04线公路边,漂亮的社区服务中心给元荡村增添了更多现代气息。汾湖镇人大副主任、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建荣说:“我们正在对中心进行装修、布置,不久的将来,社区服务中心不只是村民们可以活动、娱乐的地方,也是党员学习的地方、村民们了解元荡村发展历史的地方。”
好政策是好台阶
2003年,汾湖镇南灶村、西岑村和荡西村三村合并为元荡村,王建荣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说,从那时到现在,正好十年。
回首十年,王建荣无限感慨:“三村合并,算了本账,除了人口和土地多了,还有160多万元的债务。农民人均收入也很低。当时的想法是,能找到一条路,尽快将集体债务还清。”
“我们充分利用了中央的惠农政策,像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等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王建荣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以及对主产区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均由农业扩展到农民,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切实保护和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出台后,元荡村决定尽快摘掉扶贫村的帽子。在这关口,吴江第三轮贫困村结对扶贫工作开始了,吴江的扶贫政策给了元荡村机遇。
2003年,元荡村的挂钩单位是吴江农村商业银行。从2003年至2004年,在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的帮助下,元荡村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分别租给个体经营户,并收取租金,此举给村里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一次成功的“范例”给了村领导班子很大的信心,大家工作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那时我们的村干部和村民都有一股不顾困难往前冲的劲头,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王建荣回忆起来时仍很兴奋。
2005年10月,吴江开始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当时,吴江市政府特地准备了几个“候选”单位,让元荡村自行选择其中一个,这是其他村没有的“优惠”。考虑到农村土地的流转及充分利用问题,元荡村选择了吴江市国土局,由此,国土局一名中层干部“蹲点”元荡村。
随后,元荡村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将村里水域面积大、低洼地废弃地多的情况作了认真细致排查,并且制订了周详的复垦计划。在国土局指导员指导下,元荡村积极争取土地复垦补偿,当年拿到了200多万元的土地复垦补偿费,成功挖到了村级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这种对相关政策的感知度、解读及充分利用,使元荡村获得了发展的阳光雨露。
好团队是大财富
元荡村是吴江首个从扶贫村逐步发展并成立党委的村,村党委由9名党员组成,下设企业联合、农副业、老年人三个党支部。这些党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元荡人,早上8点到三人一间的办公室,下午过了5点回家,周末仍照常工作。为了元荡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利益,即使办公环境简朴,大家都愿意聚在一起做点事。
“我常常提醒我们的团队,在老百姓面前一定要重视着装和言行,务必给村民留下这样的印象:我们是有能力的团队,不仅自己要有信心,还能给村民增加信心。”接受记者访问时,王建荣不止一次提到党员素质问题。
2006年,任期已满一年的国土局指导员将要回单位去了,但当时部分在指导员的指导下开展的工作远没结束,“离不了”指导员。为此,王建荣便带领几名村干部去吴江找有关领导,请求延长指导员“蹲点”指导时间。
“当时我们直接找了,好在领导弄清我们是为解决村级事务而来后,马上批示,给予极大帮助。我们的党员有不怕吃苦的勇气、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亲和力、亲力亲为的奉献精神。”王建荣说。
从2006年开始,王建荣便与村党委、村干部一起,全面盘活村级经济,大力发展村级经营性物业,相继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和3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此同时,村里建起了工业小区,吸引25家企业落户,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也解决了村里4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村党委不仅重视村级经济的发展,更重视改善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村基础设施,今年,村里又按照“一个中心(元荡村社区服务中心)、两个点(新农村建设集居点、旧村改造点)、三个园(休闲公园、标准厂房工业园、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园)”目标对村环境进行整治。在村党委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元荡村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创建文明先进村、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吴江市村级经济建设标兵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好点子有好出路
村级经济盘活了,如何取得长远发展?
“我们很多工作做得比较超前,只要对村民有益,符合大方向,领导都会给予支持,群众也会热心参与。”王建荣介绍,2006年,元荡村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动员188户农户与村集体共同投资入股,组建吴江市首家富民合作社———益民经济合作社,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该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1.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09年出租给上海天戈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村集体收入再增150万元,入股农户年分红80多万元。
村子富起来后,如何惠及到民?元荡村来了多项“首创”。2006年元荡村建起了灯光篮球场,当时吴江的村级灯光篮球场在吴江唯此一个;除此,还组建农民运动队,丰富村民的集体生活和精神生活;2007年,元荡村成立党员扶贫基金会和党员服务中心,从各方面对村里的困难户进行帮助;此外,多次花钱请省、市一级的戏剧团到村里演出。
王建荣说,全村现有固定资产超4000万元,2011年村级集体年收入68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160元。但发展永无止境,村里已瞄准村级经济年收入1000万的目标前进,在这种前进中,可以让老百姓得益更多。
“我们元荡村仍在发展阶段,作为村干部,目光必须远一点,思路必须创新一点,这样才能通过发展,让老百姓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面对新的目标,王建荣道出了他心中的愿景。
好政策是好台阶
2003年,汾湖镇南灶村、西岑村和荡西村三村合并为元荡村,王建荣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说,从那时到现在,正好十年。
回首十年,王建荣无限感慨:“三村合并,算了本账,除了人口和土地多了,还有160多万元的债务。农民人均收入也很低。当时的想法是,能找到一条路,尽快将集体债务还清。”
“我们充分利用了中央的惠农政策,像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等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王建荣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以及对主产区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均由农业扩展到农民,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切实保护和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出台后,元荡村决定尽快摘掉扶贫村的帽子。在这关口,吴江第三轮贫困村结对扶贫工作开始了,吴江的扶贫政策给了元荡村机遇。
2003年,元荡村的挂钩单位是吴江农村商业银行。从2003年至2004年,在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的帮助下,元荡村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分别租给个体经营户,并收取租金,此举给村里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一次成功的“范例”给了村领导班子很大的信心,大家工作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那时我们的村干部和村民都有一股不顾困难往前冲的劲头,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王建荣回忆起来时仍很兴奋。
2005年10月,吴江开始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当时,吴江市政府特地准备了几个“候选”单位,让元荡村自行选择其中一个,这是其他村没有的“优惠”。考虑到农村土地的流转及充分利用问题,元荡村选择了吴江市国土局,由此,国土局一名中层干部“蹲点”元荡村。
随后,元荡村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将村里水域面积大、低洼地废弃地多的情况作了认真细致排查,并且制订了周详的复垦计划。在国土局指导员指导下,元荡村积极争取土地复垦补偿,当年拿到了200多万元的土地复垦补偿费,成功挖到了村级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这种对相关政策的感知度、解读及充分利用,使元荡村获得了发展的阳光雨露。
好团队是大财富
元荡村是吴江首个从扶贫村逐步发展并成立党委的村,村党委由9名党员组成,下设企业联合、农副业、老年人三个党支部。这些党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元荡人,早上8点到三人一间的办公室,下午过了5点回家,周末仍照常工作。为了元荡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利益,即使办公环境简朴,大家都愿意聚在一起做点事。
“我常常提醒我们的团队,在老百姓面前一定要重视着装和言行,务必给村民留下这样的印象:我们是有能力的团队,不仅自己要有信心,还能给村民增加信心。”接受记者访问时,王建荣不止一次提到党员素质问题。
2006年,任期已满一年的国土局指导员将要回单位去了,但当时部分在指导员的指导下开展的工作远没结束,“离不了”指导员。为此,王建荣便带领几名村干部去吴江找有关领导,请求延长指导员“蹲点”指导时间。
“当时我们直接找了,好在领导弄清我们是为解决村级事务而来后,马上批示,给予极大帮助。我们的党员有不怕吃苦的勇气、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亲和力、亲力亲为的奉献精神。”王建荣说。
从2006年开始,王建荣便与村党委、村干部一起,全面盘活村级经济,大力发展村级经营性物业,相继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和3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此同时,村里建起了工业小区,吸引25家企业落户,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也解决了村里4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村党委不仅重视村级经济的发展,更重视改善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村基础设施,今年,村里又按照“一个中心(元荡村社区服务中心)、两个点(新农村建设集居点、旧村改造点)、三个园(休闲公园、标准厂房工业园、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园)”目标对村环境进行整治。在村党委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元荡村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创建文明先进村、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吴江市村级经济建设标兵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好点子有好出路
村级经济盘活了,如何取得长远发展?
“我们很多工作做得比较超前,只要对村民有益,符合大方向,领导都会给予支持,群众也会热心参与。”王建荣介绍,2006年,元荡村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动员188户农户与村集体共同投资入股,组建吴江市首家富民合作社———益民经济合作社,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该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1.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09年出租给上海天戈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村集体收入再增150万元,入股农户年分红80多万元。
村子富起来后,如何惠及到民?元荡村来了多项“首创”。2006年元荡村建起了灯光篮球场,当时吴江的村级灯光篮球场在吴江唯此一个;除此,还组建农民运动队,丰富村民的集体生活和精神生活;2007年,元荡村成立党员扶贫基金会和党员服务中心,从各方面对村里的困难户进行帮助;此外,多次花钱请省、市一级的戏剧团到村里演出。
王建荣说,全村现有固定资产超4000万元,2011年村级集体年收入68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160元。但发展永无止境,村里已瞄准村级经济年收入1000万的目标前进,在这种前进中,可以让老百姓得益更多。
“我们元荡村仍在发展阶段,作为村干部,目光必须远一点,思路必须创新一点,这样才能通过发展,让老百姓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面对新的目标,王建荣道出了他心中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