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吴江市委员会 吴江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们吴江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的目标,借上海资源实力,取浙江机制活力,扬政府服务优势,民营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累计注册民营企业1万多家,户均注册资本140万元。民营工业企业总资产480亿元,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80%、70%。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创业机会、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发展了具有吴江特色的区域集群经济,更加重要的是,激发和活跃了一批创业致富人才,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挖掘和积蓄了一批潜力丰富的人才。在今年我市实施的民营经济“超越计划”十大工程中,人才培育工程作为一大工程列入其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机制,集聚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这几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智力引进,搭建民营经济智力支持新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在于人才,高级科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中的核心。吴江紧靠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有接受辐射的优势和吸引各类人才的便利之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才难以留住的难题。为此,我们总结历年来人才交流中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本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把智力引进放在了重要位置。
1、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重点强化智力引进。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将人才开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和紧迫的社会系统工程,并把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中。一是实行了特聘工作证制度。建立了“方式灵活、渠道畅通、来去自由、待遇平等”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行特聘工作证制度。通过柔性流动来我市工作的人才,可以享受市民待遇。2001年,我们在中国吴江金秋经贸洽谈会招才引智招聘会上,向民营企业特聘的高级人才代表发放了《特聘工作证》证书,在高级人才和民营企业中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二是设立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确定9名同志为特殊贡献的高级专技人才,给予政府特殊津贴。三是出台了《关于奖励优秀人才的实施办法》。从优秀人才和伯乐两个层面进行评审并给予重奖,在今年的组织人才人事工作会议上对6名伯乐和6名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6名伯乐奖中有5名是民营企业家。四是建立专利申请专项资金。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列支50万元,用于资助专利的申请。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的件数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数,其中95%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各镇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也给予高度重视,如我市七都镇出台了人才引进奖励意见,全面实施人才开发工程。
2、以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提升智力引进。企业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都需要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进入和参与攻关。为此,我们想企业之所想,采取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方法,取得了实效。目前,全市已有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的江苏永鼎股份公司、江苏亨通集团和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三个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全省县级市名列前茅。2002年批准的两个工作站都引进了博士后,工作进展顺利。在工作站指导和参与下,江苏永鼎股份公司确定的《光纤陀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和江苏亨通集团确定了《零色散稳定性位移光纤》项目,都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阶段,我们正在着手盛虹集团、中核辐照两个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准备工作。
3、以进行项目攻关为突破外拓智力引进。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是这几年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市2003年完成了四个引智项目,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走在了全省县级市的前列。如科林集团通过引进日本河原清美建筑师,成功解决了三大困扰其发展的具体问题,为我国的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提供了一种既经济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新颖治理设备。2004年我们又申报了6个民营企业引智项目。今年,我市的太湖肉鸽养殖有限公司的太湖白羽王鸽还被列入了江苏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在引进国外智力的同时,我们还重视引智项目的推广和留学生的招聘工作, 如组织有关单位参加了“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苏州行”活动;开展苏州留学人员吴江(七都)行活动,有30多名留学人员到我市七都镇考察;参加赴日本、韩国、法国等地的留学生招聘活动,等等。目前有百余名留学生以各种形式为我市民营企业服务。
二、注重产学研互动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技术进步上新台阶
我们把人才开发引进列入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促进经济、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达到共生共荣的效果。
1、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把人才与经济连结一体。我们一方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家人才,通过引进人才创建企业,使人才与经济共生共荣,仅盛泽地区就引进了带资金、带项目的管理人才2000多人。另一方面,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使引资和引智互为联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001年起,每年的中国吴江金秋经贸洽谈活动期间,举办招才引智招聘会,由市有关部门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及人才交流部门签订了联合办学或科技与人才合作的协议,开拓人才引进的渠道。我们还经常组织民营企业厂长经理去北京、上海、广东、西安等地举行人才招聘活动,受到民营企业的普遍欢迎。
2、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相结合,把科技与人才融合一体。2003年我们以民营企业相对较多的盛泽镇为主会场,兼顾全市, 开展了高级专家吴江行暨项目对接活动。今年,由江苏省人事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吴江市人民政府在吴江联合举办了2004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人才交流暨科技项目对接大会,吸引了长三角地区400多家企业和人才交流部门参加,人数达2万多人,盛况空前。今年7月1日,我们又成功举办了“中美CEO论坛”,美国20多名著名公司的CEO与我市近百名民营企业家进行交流对话,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和对接效果。
3、对内联系和对外联系相结合,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成一体。人事部门建立了联系制度,一方面加强20所大学院校和20个科研院所的联系,另一方面与本市的100家民营企业建立了联系点,为民营企业人才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姻架起桥梁,畅通渠道。如2002年,芦墟镇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急需一名既懂英语又懂韩语的人才,人事部门及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学校联系,及时物色到了合适的人才。今年,我们还准备举行高等院校人才推荐、项目推介“吴江行”活动,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系。
三、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民营企业人才素质新提高
加强现有人才的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我们在积极引进人才、引进智力的同时,加大了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智力层次。
1、实施“百名硕士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后备人才。针对吴江高层次人才和后备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从2002年开始,制订了百名硕士培养计划安排及专业设置方案,联系了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多所院校,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现已在读67名。组织人事部门与这些学院签订了协议,学员的学习经费由市财政列支,学成后返回吴江工作。
2、实施“千名紧缺人才培训进修工程”,大力培养管理人才。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我市举办了首届国际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开展国际职业经理人(IPM)资格认证培训,有53位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最近又对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准备组织一批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就企业管理进行短期培训。各镇也普遍重视紧缺人才的培训进修工作,如芦墟镇政府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总经理高级研修班。
3、实施“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高工程”,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我们完善制定了《吴江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开展了民营企业专技人员培训和地方职称评审工作。特别是在苏州县级市中率先开展了地方职称评审,目前,已在建设工程、机械工程、农技专业、工业管理、经济、会计等九个系列为4200多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培训,并评聘了相应的技术职称。
去年秋季,吴江与南京邮电学院联合举办的南京邮电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招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网络学院相继在吴江设立教学点,这些都将推进吴江的人才培训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