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长安村的多车道马路上,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10年前它的模样。但是也有人记忆深刻。
“去吴江市区,只有一条江苏路,1米多宽,铺着道渣,走啊走,走过了太平桥就差不多进城了。”近日,记者采访滨湖新城(松陵镇)长安村党总支书记沈国民时,他讲起了10年前的长安村。
华丽蜕变:村民转身进小区
2003年,三联、长安两个村合并成长安村。这年6月,恰逢吴江中山路南延,村里开始动迁。
这是长安村的第一个机遇。沈国民说,为了抓住机遇,村干部们将政策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2004年,我开了一年的会,市里、镇上、村里,大会议室出来就进小会议室。其他时间就跟同事们去走家串户。”
这年底,拆迁安置的分配制度终于落实,长安村23个小组标准一致,过渡期间,政府统一发放补助费用,涉及到的农户都签字同意。这时沈国民的心中满是安慰:长安可望快速发展了。据了解,截至目前,全村已有866户顺利完成拆迁,其中269户村民已经住进自建房,其余人家的安置公寓房也在逐步落实。
“今年年底,我们确保每一家拆迁户都能住到一套新房子;到2013年年底,所有的拆迁安置将全部落实到位。”沈国民笑着说。
近年来,趁着城乡一体化的春风,长安村的建设紧随吴江城市发展的步伐。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小区已经成为吴江南部城区的一道风景,两纵八横的道路格局也把长安村和市区的距离缩短为五分钟左右的车程。
新路致富:资产借势灵活运作
过去,道路不通,没有工业是长安村贫困的重要原因。吴江南部新城开发后,长安村离“工业致富”更远一步。但是另一种发展模式给长安村打开了一道门。
“没有地皮,我们就投资有效项目,借助人家的地皮生财。”凭借离市区近这个优势,沈国民想到了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这种模式,村里通过在农贸市场参股等方式让钱“生”钱。
去年,沈国民又想到了抱团取暖增加村级经济实力的方法。通过和周边其他村合作,筹集了9000万元资金购买了10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并进行公开拍租,预计这方面的年收入可超过80万元。
“现在,我们的运作资产已经越滚越大,超过了3000万。”沈国民告诉记者,通过投资分红,村里的村级经济逐步转好,2011年的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达253万元,今年的目标是420万元。
今年3月,村委筹建的7486m2的办公楼竣工,成为村里新的集体资产。上半年,通过招商,该楼已整体出租,用于科创研究。预计,这个项目可为长安村带来100多万元的集体年收入。
幸福秘诀:村民生活要有保障
村级经济的发展让沈国民及其他村干部都很高兴,而最让他们骄傲的是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日益上涨了。
“我们村的村民身份比较特殊,虽然是农村户口,但都已成为失地农民,他们靠着打工、出租房屋等增加收入。近几年城保体系的推进让他们安心下来了。”沈国民说,长安村7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补贴,村里的目标是人人都有分红。
2007年,长安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集体投资发展,并且资产量化到人,“我们的每一户都是股东。”沈国民说,资产收益达到500万元后,村里会进行股份分红,让每户人家都分享到成果。
据悉,去年长安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8000多元。社保参保率达到100%。为了给村民提供方便的卫生保健服务,长安村村委会整合周边资源,建立了200多平方米的湖滨华城卫生服务中心。沈国民介绍,新落成的卫生服务中心堪比一个小医院,除了常规科室,还设立了观察室。通过与松陵卫生院合作,建立电脑联网,村民可以就近看医生。
目前村委会还与其他村合作,在建造社区服务中心,届时将为村民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长安村计划建造邻里中心,让村民的生活更上档次。
党群共建:营造融洽社会关系
“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制村”、“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四有四好’先进单位”、“吴江市文明村”……在村里的台账资料上,记者看到了这些荣誉。谈及荣誉的由来,沈国民表示党员干部带了头。
长安村党总支共有党员82名,下设3个党支部。由于各个小组比较分散,所以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发挥了很大作用。走家串户是长安村村干部和党员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必须经常到各个组里去,听群众声音,看村民需求。在长期交往中,长安村的村民已经习惯,遇到困难主动向党员干部求助,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
近两年,村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向党组织靠近,成为党总支的中坚力量。在新党员发展工作中,长安村严格按照要求,注重从优秀青年中挖掘人才,保证了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谈到十八大之后的发展方向,沈国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乐居家园”是长安村建设的目标。
沈国民和村民代表商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