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 > 农村党建 > 正文
创新,东联腾飞的秘诀——访汾湖镇东联村党委书记沈雪平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9月28日07版       发布时间:2012-09-28 17:32

  在汾湖镇走访,很多人都感叹东联村的发展:这是一个腾飞,短短十年时间,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50万元翻两番,超过600万元;去年,人均收入达20000元。
  东联村党委书记沈雪平说,近几年村里的发展获益于大家的勤勤恳恳和新的工作方式。
  创新实现村富民强
  东联村的村级经济靠什么实现腾飞?沈雪平说得益于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展物业经济,东联村的集体收入已经持续多年年增长量过百万元。
  据悉,东联村建设完工的标准厂房和商业用房已全部对外出租。今年年初东联村再次向镇资产经营公司购买12000㎡厂房,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10月底,4500平方米的集宿楼也将完工,预计今年的村级可支配收入将超过800万元。
  为了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三年超千万元的目标,在汾湖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东联村又规划设计了2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年底前将启动建设。
  “发展经济,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这是沈雪平的工作追求。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他时刻不忘给村民的生活“添火加柴”。
  2009年,东联村成立了整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集体打包发租,引进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项目,为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收入。
  沈雪平介绍,现在东联村已经成功引进了苏州汇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吴江鸿源生态农业、宏震生态农业等农业项目,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生态循环种植、观光农业、花卉观赏植物及有机蔬菜种植,东联村的土地亩均收益全部超过了1000元。
  随后,东联村又完成了华字自然村495亩土地、新庄自然村105亩土地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2011年是收获的一年,村民们拿到了来自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分红,总额达268万元。
  此外,东联村还积极引导和帮助村民拓展就业渠道,开辟创业门路,以多种形式支持和鼓励村民发家致富。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
  踏实完善硬件建设
  “不管穷村、富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百姓总是看得清清楚楚。”沈雪平深信这一点。
  东联村有个自然村叫“华字村”,200多人口。2005年以前,这个自然村的进出要道靠一座“文革”时期建造的台阶拱桥与外界相通,村民们进进出出都要走一段长路,然后通过这座桥,交通相当不方便。
  “那时车只能停在桥这一头,村里的姑娘出嫁都要穿着婚纱踩着高跟鞋走上1公里多的路,才能坐进花车,冬天冷得瑟瑟发抖。” 沈雪平急村民所忧,为了解决华字村这个难题,他四处奔走。
  在汾湖政府的支持下,沈雪平为东联村成功结对了市交通运输局,华字村的老桥终于拆除,新路和新桥开始动工。2005年,一座汽车桥取代了阶梯拱桥,一条4.5米开阔的柏油马路把一辆辆汽车通到了华字村村民的家门口。
  2007年,在村里的精心规划下,许庄村村口的一块洼地被巧妙地改造成了绿化公园和生态污水处理站,为村民生活和休闲都提供了方便。
  “既然接了村书记这个担子,就要挑得好。”在他任职的十年里,东联村的变化翻天覆地。
  2006年以来,东联村先后修筑村道6公里,各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在各自然村的主要道路上,50盏路灯也配套安装完成,实现了村村通路灯的亮化目标。
  2010年,该村全面启动河道整治工程,先后疏浚村庄河道5000多米。
  今年,在3400多米原有驳岸的基础上,村里又新建了1200米新驳岸。3片便民停车场也已经建设完成。老年人活动室、健身场、篮球场、乒乓室、农家书屋等健身学习场所一应俱全。
  今年,东联村又做了一个“美容”,结合村庄环境整治,村里加强了绿化、美化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沈雪平告诉记者,沿河、沿路他们都已经种上了绿化。村里还利用空闲地,新建了两个绿化生态园,供村民休闲健身。
  对农户院落,东联村村委会也出资出力进行了统一。“今年我们全村完成了600多幢农房的刷白,现在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粉黛瓦墙,典型的水乡楼房。”村委会还给每个自然村配备了专职保洁员队伍,对农户垃圾投放进行了管理,并统一清理了农户门前屋后堆放的垃圾。通过每日清洁、定期考评、按则奖罚的长效管理机制,村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东联村还投资75万元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对农户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目前,该村许庄、新村、枫里桥三个自然村已通过环境整洁村验收,华字、树巷上两个自然村已通过省级二星级康居乡村验收,争创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的莘东社区现已完成全部整治工程,正等待省级验收。
  沈雪平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的环境整治效果不错,现在市里、区里的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经常放到东联村来召开。
  用心优化民生服务
  “无微不至重民情,共造农村和谐氛围。”这是东联村工作总结上的一句话,也是沈雪平在会议上跟村干部常讲的一句话。
  2003年,刚刚完成合并的东联村以“贫困”、“上访专业户”出名,村里矛盾突出。这一年,沈雪平刚刚担任村书记,三天两头他都要到市里、省里信访处领人。
  “根本原因是我们村里不了解村民的困难,村里的工作,坐在办公室里是干不好的。”沈雪平总结后改变了工作方式,坚持主动上门,走到百姓身边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村民家里有困难,沈雪平就想办法帮助他们结对企业、单位,为他们争取福利;村民生病了,他就运用自己的人脉给他们咨询医生、联系医院……他也要求村干部们把村民遇到的麻烦事、伤心事当成村委会自己的事,认真开展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公道办事,民主理事,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当好村民的知心人、贴心人。
  在沈雪平的策划下,东联村村委会每年都会为村民们举办丰富的文体活动,通过举办体育类赛事,邀请无锡市锡剧团、上海沪剧团等知名剧团来村为村民演出等方式提升村民的业余生活层次。
  去年,村里工作人员增多,一直坚持在服务大厅办公的沈雪平搬回了书记办公室,“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基本没有百姓再来找我告状了。” 据悉2005年之后,东联村的上访率一直保持零。
  谈及东联村脱贫致富的经历,沈雪平表示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2008年,东联村成立了党委,目前拥有党员126名。多年来,该村党员干部人人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经过探索,我们建立了一个机制,发挥每一位党员的带头作用:我们村里每一位工作人员负责联系10位党员,然后鼓励每位党员挂钩10户人家,通过一层一层的联系,把村里以及上级的政策及时宣传到位、事情落实到位。”沈雪平介绍,今年3月,村党委进一步优化了内部结构,把原来农业支部、老年支部和工业支部按照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新设立莘东新村、树巷村、许庄、新村和华字(枫里桥)5个支部。
  去年,东联村党委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沈雪平个人也获得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称号。细数着东联村这些年的变化,沈雪平感慨万千,他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十八大以后,“百姓的事情,没有小事。”东联村的村干部们将继续再接再厉,和村民们共建一个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