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活力大地的无尽探索和深层洗礼——吴江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亮点点击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2-09-14 10:57
  近年来,吴江市委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破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创新发展中探寻规律,在总结提高中健全机制,干部人事制度科学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服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乐居吴江”的成效日益显现。
  亮点一
  建立健全“公推、差选、票决”干部制度
  2011年底,结合换届工作,吴江市首次采取“公推、差选、票决”方式,产生担任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人选11名和30岁左右的女镇长人选1名,其中市委部门、市人大内设机构和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人选7名。
  吴江市采取两轮民主推荐方式,首轮民主推荐参加对象为全市领导干部、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老领导、“两代表一委员”等180多人,民主推荐结束后,差选前40名进入二轮推荐;二轮民主推荐参加对象为市四套班子领导、市委委员和法检两长等47人,民主推荐结束后,差选前30名进入差额考察,经组织考察后由市委常委会票决。
  “公推、差选、票决”是对以往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成功探索的集成创新,“公推”产生提名人选、“差选”实现好中择优、“票决”确保用人质量,真正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
  亮点二
  常态化开展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今年8月中旬,吴江市首次面向全国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报名工作结束。8个向全国范围招贤纳士的领导职位共吸引了212名优秀人才报名。
  近年来,吴江市竞争性选拔职位从中层、副科职拓展到正科职,选拔范围从面向全市拓展到面向全国,仅2011年以来,全市已组织开展了3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选拔产生副科职领导干部33人,超过新提拔的委任制副科职干部总数的1/3。
  在竞争性选拔工作中,吴江市创新引入人岗相适度评价、民主推荐、测试遴选等环节,实行每轮淘汰制,全程差额选拔,并通过票决决定最终人选。
  一系列创新的举措,构建了吴江市完整的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体系,描绘了吴江的公选正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维度的融合统一。
  亮点三
  创新开展机关中层干部“双跨双考”竞岗工作
  针对部分机关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受系统、部门和编制身份制约出现供需不平衡现象,2008年以来,吴江市积极创新机制,连续4年开展机关中层岗位“双跨双考”公开竞聘工作。“双跨”即跨部门、跨身份竞聘,“双考”即考试、考核相结合,公开竞聘被录用的,原为事业编制的办理聘用手续,待遇参照同职位公务员执行,人事关系保持不变。
  为了避免操作不规范降低选拔公信力,吴江市还出台了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操作规程,对竞岗各环节和程序予以详细规定。2008年以来,全市共有157名年轻干部在竞聘中脱颖而出,走上机关中层职位,其中跨部门聘任37名。
  亮点四
  积极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
  2010年,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吴江市被确定为全省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试点工作单位之一。
  两年多的试点工作中,吴江市围绕“什么是不适宜”、“依据什么进行调整”、“怎么进行调整”、“调整后怎样安排”等问题,采取定量与定性、具体与原则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10条定性标准和14条定量标准,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认定方法、调整程序和安置办法。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吴江市进一步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既推动了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增加了干部的压力和动力,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亮点五
  建立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长效机制
  基层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也是选贤任能的“赛马场”,越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
  近年来,吴江市把培养干部的主阵地放在基层“一线”,先后选派14名市机关副科职(级)领导干部到镇挂职副镇长,46名中层干部到镇挂职,四批94名市机关镇局级后备干部到信访、动迁“一线”实践锻炼,42名新录用公务员到镇实践锻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吴江市首次选调10名市级机关“80后”年轻干部到镇工作。选调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方式,主要选派到镇办事处、经济服务中心、招商中心、信访、动迁部门等发展一线、民生一线、维稳一线的中层职位。选调任职的首批10名年轻干部平均年龄27.5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985工程”高校毕业生2人。选调干部实行聘任制,试用期半年,聘期两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编制转入乡镇。
  这些优化干部人才资源配置的力举,处处传递和彰显用人导向:基层经历,正成为吴江市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