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巡礼②
来源: 《新华日报》2012年6月26日A02版       发布时间:2012-06-27 13:32
  让社会更和谐,这是我省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两个率先”的一大主题,也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2年多来,“三解三促”成为干部联系群众向下扎根的生动写实,“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工程已经铸成百姓平安的牢固防线,“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为社会和谐烙上了“江苏印”。
  向下扎根,用创新理念引领和谐
  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三解三促”用创新的执政理念,把促进社会和谐这道题解到了“根”上。
  4月6日至10日,继去年轻车简从下基层驻点调研之后,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再次分别下到泗洪县西南岗地区的垫湖村和金湖县楼庄村,住农家屋,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谋划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省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和基层单位,“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在全省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中一道特别的风景,仅省级机关就有100多个部门单位近800名厅局级领导干部和4300多名处级干部投入“三解三促”活动。
  如今,常态化、长效化的“三解三促”制度已经确立。省委、省政府要求,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需结合分管工作和部门职能,下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中深入到村、社区和基层单位驻点5到7天,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专门成立了4个督察小组,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进行督察。南京市还建立市委领导定期与基层党员群众“网络见面”制度,市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每季度、区县和镇街党政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天公开接访。
  夯实基层,用创新服务促进和谐
  新沂市新安路商业街上,59岁的残疾人尹明生和老伴经营着一个流动书报摊。这么个好市口,是城管局在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特地安排的。
  新沂城管的“转身”,是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精彩一幕。和谐社会重在建设,服务理念则引导着建设的质量,在社会转型期,政府“管家有方”甚至有时比“生财有道”更重要。
  在镇江,“平安先锋工程”建设深受群众欢迎。不久前,记者来到镇江丹徒的世业村,村党总支书记张巨平介绍,村里的10多名老党员组成了巡逻队,每天轮流巡逻,村的治安彻底变了样。如今,镇江有6万多名无职党员参加了“平安先锋工程”,接近农村党员的三分之二,建立平安联系户29万余户,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好局面。
  城市里,街道、社区是社会和谐最基层的细胞,创新的服务理念让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发挥社会自治、公众参与的作用。
  2010年8月13日,太仓市城厢镇、双凤镇分别与辖区内的34个村(社区)的主任签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书》,将过去村(社区)承担的70多项事务减少到法律规定的27项,为基层组织和干部“减负”。城厢镇东林村生态园建设曾需要动迁510户人家,政府把决定权交给群众,由群众民主决策,相互之间做工作,结果事情没几天就办妥了。
  以人为本,用创新机制保障和谐
  创新机制促和谐,关键是以人为本,江苏在不断“发力”。
  不久前,南通市某医院出现伤心一幕,一名安徽籍产妇因大出血导致母子双亡,死者家属召集百余人堵在医院门口要赔偿。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人员闻讯而至,坚持在一线调解,经过3天努力终于化解了这起一触即发的医患纠纷。这件事,只是南通每年成千上万调解案件中的一例。作为我国“大调解”的发源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南通不断延伸和拓展大调解机制,创造出医患、环保、劳资等多类专业化、专职化调解机制。如今,南通大调解机制已在全省推广,每年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30多万件,化解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
  “大调解”与“大防控”、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道,成为创造性构建保障社会和谐的新机制。
  淮安市为改变维稳工作“马后炮”的局面,积极探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市80%以上的重大事项在通过“评估”之后,大部分矛盾纠纷成功预防和化解。借鉴淮安的经验,2011年全省在所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应评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