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就是一个强大磁场”——吴江市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实效
来源:
《苏州日报》2012年6月10日A01版
发布时间:2012-06-12 09:27
印花面料外发加工时从过去以匹装改为大卷装,这一看似平常的建议,让企业每年减少面料损耗1.5%、每年为公司节支13.5万元;在党支部建议下,企业车间照明把普通日光灯全部改成节能灯,每年可减少电费支出4.32万元,一年就能收回节能灯更换费用……依托党组织平台,党员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出“金点子”,吴江市盛泽镇的非公企业东亮纺织和金伦集团尝到了党建工作带来的甜头。
东亮纺织和金伦集团均是吴江市温州商会的会员单位。在吴江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当地闽南商会、湖北商会、温州商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响应,鼓励所属非公企业会员单位积极组建党组织。目前,像东亮纺织和金伦集团一样,从党建工作中初尝甜头的非公企业举不胜举,在生产流水线上、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线,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个活力源。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好党的工作,不仅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到目前为止,吴江市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135个,覆盖社会组织19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50.5%。
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吴江市积极创新组建方式,提高组建实效。盛泽镇依托商会党组织,成立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孵化中心,覆盖区域内所有未建支、无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和零星党员,确保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应建尽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重点社会组织为圆心,以“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特点为半径,构建“红领同心圆”组建模式,加快圆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建立党组织,只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的第一步。如何解决好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是切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的重要课题。吴江市湖北商会党总支有78名党员、覆盖企业61家。自去年成立党总支以来,每月开一次党组织会议已成为商会雷打不动的制度。商会党总支书记董应军告诉记者,为鼓励各党支部和党员切实发挥作用,商会推出了“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实践证明,“党员示范岗”这块牌子成为了企业拉动销售的“金招牌”。“招牌效应”让“党员示范岗”成为了各大企业纷纷争抢的“香饽饽”,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由此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积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闽南商会党总支针对法人党员偏少的现实,积极培养业主党员,并号召党员员工亮出身份、做出表率,将“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与党员的旗帜模范作用充分融合,使党员员工走在带动企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温州商会是吴江市第一家成立党委的社会组织,在商会党委的凝聚和号召下,不少原本是同行竞争对手的企业成为了抱团发展的合作伙伴。商会党委书记潘飞云介绍,商会党员自发捐款50多万元成立了“扶贫帮困助学基金”,在党员带动下,每年捐款的时候可谓“一呼百应”,不少非党员法人代表也纷纷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党组织就像是一个强大的磁场,把商会企业吸引和凝聚到一起,大家互帮互助、携手共进!”潘飞云说。
东亮纺织和金伦集团均是吴江市温州商会的会员单位。在吴江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当地闽南商会、湖北商会、温州商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响应,鼓励所属非公企业会员单位积极组建党组织。目前,像东亮纺织和金伦集团一样,从党建工作中初尝甜头的非公企业举不胜举,在生产流水线上、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线,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个活力源。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好党的工作,不仅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到目前为止,吴江市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135个,覆盖社会组织19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50.5%。
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吴江市积极创新组建方式,提高组建实效。盛泽镇依托商会党组织,成立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孵化中心,覆盖区域内所有未建支、无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和零星党员,确保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应建尽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重点社会组织为圆心,以“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特点为半径,构建“红领同心圆”组建模式,加快圆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建立党组织,只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的第一步。如何解决好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是切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的重要课题。吴江市湖北商会党总支有78名党员、覆盖企业61家。自去年成立党总支以来,每月开一次党组织会议已成为商会雷打不动的制度。商会党总支书记董应军告诉记者,为鼓励各党支部和党员切实发挥作用,商会推出了“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实践证明,“党员示范岗”这块牌子成为了企业拉动销售的“金招牌”。“招牌效应”让“党员示范岗”成为了各大企业纷纷争抢的“香饽饽”,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由此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积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闽南商会党总支针对法人党员偏少的现实,积极培养业主党员,并号召党员员工亮出身份、做出表率,将“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与党员的旗帜模范作用充分融合,使党员员工走在带动企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温州商会是吴江市第一家成立党委的社会组织,在商会党委的凝聚和号召下,不少原本是同行竞争对手的企业成为了抱团发展的合作伙伴。商会党委书记潘飞云介绍,商会党员自发捐款50多万元成立了“扶贫帮困助学基金”,在党员带动下,每年捐款的时候可谓“一呼百应”,不少非党员法人代表也纷纷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党组织就像是一个强大的磁场,把商会企业吸引和凝聚到一起,大家互帮互助、携手共进!”潘飞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