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吴江实施“名校优生”引才工程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6月14日A01版       发布时间:2012-06-17 14:39
  计划每年引进300名国外名校、国内“985”“211”工程高校优秀毕业生来吴江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引进总数达到1200名,其中到企业工作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0%。这是吴江最新出台的《关于实施“名校优生”引才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工作目标。
  据了解,实施“名校优生”引才工程,是为了深入挖掘名校青年人才资源,提升吴江人才国际化水平,优化我市人才队伍结构,在吴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中,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优秀毕业生。
  条件要求
  “名校优生”引才工程引进人才的条件为:从国外名校、国内“985”“211”工程高校毕业,取得学士以上学位(含学士),所学专业与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相适应的优秀毕业生。
  如果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担任院(系)以上学生干部,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有海外从事专业工作经历,有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的,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将获得优先录用。
  “名校优生”引才工程的岗位设置主要包括五大类别:“名校优生”海外创新人才、“名校优生”企业后备人才、“名校优生”村(社区)人才、“名校优生”事业单位人才、“名校优生”党政人才。
  招录程序
  “名校优生”引才工程实施,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定期向全市征集“名校优生”引进岗位需求,各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根据需要申报引才计划,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根据需求情况编制引才目录,然后通过各类媒体或国内外招才引智推介会等公开招考公告,吸引广大“名校优生”报名。
  其中,“名校优生”海外创新人才,由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或研发机构提供技术研发岗位,采取社会化猎头引才和海外招聘等方式,引导国外名校优秀毕业生到吴江企业工作,力促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助推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名校优生”村(社区)人才招录,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社局在吴江有条件的先锋村、示范社区设置岗位,采用省市联动选聘方式招录。
  “名校优生”党政人才,将结合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选派工作,每年有计划地从名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吴江工作。
  经过招录引进、组织申报、审核公示等环节,由市人社局发放相应的资助。
    优惠待遇
  凡被确定为吴江“名校优生”人才的,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进企业的“名校优生”人才,政府给予额外的资助。
  对进吴江企业研发机构工作,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落户的国外著名高校毕业生,符合《吴江市创新型科技人才资助办法》相关标准的,政府给予20万至100万元的安家补贴,企业予以配套;对企业研发机构柔性引进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按照苏州市《关于实施“海鸥计划”加快柔性引进海外智力的实施意见》,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薪酬资助。根据《吴江市人才柔性引进与人才工作证办法》,申办《吴江市人才工作证》,享受相应的安家补贴资助金。
    对首次进吴江市企业工作的“名校优生”人才,根据《关于鼓励“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政府给予一次性就业资助金2万至5万元,硕士、博士可申请享受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安家补贴10万至15万元,本科生可申请享受企业紧缺人才购房资助6万元,连续5年享受个人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部分的全额补贴。
  对于进村(社区)工作的“名校优生”人才,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名校优生”人才,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同职人员的标准核定工资、保险和福利等待遇。
  此外,“名校优生”人才还将享受一系列人才培养、考核激励的待遇。